首頁>娛樂>

最近又挖到了一部寶藏。

差點因為劇名錯過,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啟看,沒想到居然跟著看得又哭又笑,熬夜都想刷完全劇的節奏。

《俗女養成記》

這部劇很像是《請回答1988》和《城南舊事》的結合版,既有《請回答1988》中溫暖催淚的煙火氣,也有《城南舊事》中孩童視角的純真與憂傷。

既扎心也治癒,總體觀感就是笑中帶淚,不由得就把你帶入劇情中,跟著哭了笑,笑了又哭。

目前全劇已經更新完,豆瓣評分停留在9.1分,相當高的評分了,但卻很奇怪,只有兩千多人標記“看過”。

這麼好的劇被埋沒真的不應該啊,必須要來強勢推薦一波了。

整部劇根據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改編而成。

導演嚴藝文,最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演員。

曾在2012年以《愛。回來》入圍金鐘獎戲劇類最佳女配角、2014年以《在河左岸》入圍金鐘獎戲劇類最佳女主角。

女主角謝盈萱。

在《誰先愛上他的》中飾演同妻劉三蓮,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

在去年的中國臺灣金馬獎上,她剛憑藉這部電影斬獲最佳女主角。

溫升豪。

在大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飾演賈靜雯的丈夫。

陳竹昇。

《大佛普拉斯》中的肚財。

就連戲份不多的小配角,請來的都是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吳慷仁。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他飾演律師王赦。

主角配角都是演技派,這麼讓人驚喜的演員陣容,也難怪導演開玩笑道:“我現在膝蓋已經爛了,這些演員都是我跪著請來的!”

看演技派飈戲本身就夠過癮,更何況這部劇的劇本真的太紮實。

整部劇從一開始就特別扎心,毫不留情的把生活無情的那一面赤裸裸的展現到你眼前。

但凡在外漂泊的人,應該都能在劇中看到你此時的生活,或者說是你在腦海中預設過上百次,併為之焦慮的生活。

陳嘉玲,39歲,一位獨自在臺北打拼的臺南女兒。

工作不上不下,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

總經理特助的頭銜聽著挺高大上,但其實幹的全是零碎活兒,工作上打雜,生活上還要充當老闆的保姆,老闆娘派她監督老闆,老闆在外找小三也要她幫著打掩護。

這樣的工作,看著都讓人心累,但這樣的年紀再重新辭職找工作也不太現實。

生活中有個相戀四年的男友,但兩個人的關係,與其說是戀人不如說更像室友。

除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已然沒有其他更多的話題,在街上被人吐槽是老夫老妻之後還不服輸的想要乾柴烈火一番,被中途打斷也就自然的不了了之。

相比較毫無趣味的激情,大姨媽的到來更讓陳嘉玲開心,一部電影對男友來說也更有樂趣。

但是,生活最捉弄人的地方就在於你過得不好,偏偏你看不上的前男友過得比你好。

陳嘉玲受邀去參加前男友的婚禮,本以為那麼挫的前男友找的物件一定不如自己,到了才發現對方居然娶了個白富美。

而自己不僅要被大學同學圍著碎碎念沒結婚、沒孩子,還被拉上了臺去搶新娘的手捧花。

當然,陳嘉玲不負眾望的把自己這出悽慘的前女友悲劇變成了一出笑料百出的鬧劇。

喝多了酒,陳嘉玲在婚禮上撒起了酒瘋,拉著新娘親熱的講起了新郎的辛辣祕事:

他大學時候真的超級不愛洗澡的,可是他體力超好的,一個晚上是可以來七次,你真的會很幸福喔。

螢幕外的我們看的哈哈笑,可當看到陳嘉玲被同學拽出酒店送上計程車時,還是會為她覺得好心酸。

已經結婚生子,生活穩定的同學說她:

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喝醉酒是可憐。

就連她自己也在計程車上喃喃自問:

37、38、39,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一轉眼就要40了,我的人生好像一事無成,動彈不得,陳嘉玲,你到底是怎麼把自己變成現在這樣的?

當一個人前後兩難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來路。

整部劇分為兩條線索,一條是當下的陳嘉玲,生活困頓;另一條則是童年的陳嘉玲,如何一點點認識這個世界。

兩條線互相交叉,並向推進。

比如,當陳嘉玲被同學唸叨著這麼大年紀還不結婚生子的時候,她會不自覺想起獨身到老的二姑姑。

小的時候,二姑姑要解除已經訂好的婚約,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可是一個家族的大丑聞,阿嫲為此把二姑姑痛罵一頓,母女關係僵到極點。

但是,二姑姑還是執意要解除婚約,寧可在經濟上吃虧也不要結婚,對她來說,不幸福的在一起遠不如自己一個人過來的舒坦。

最終,二姑姑真的沒有結婚,而且一輩子都沒結婚。

可儘管有二姑姑這樣的先例在前,陳嘉玲在受到前男友結婚的打擊下,還是難免會覺得自己悽悽慘慘慼戚。

當天晚上,醉酒後的她跪在地上向男友求婚了。

男友很快就答應了她,兩個人自然而然的把結婚提上了日程,還去試了婚紗,可是漸漸的,陳嘉玲開始覺得不對勁兒。

試婚紗的時候,男友媽媽指手畫腳要選款式,還自作主張的給陳嘉玲規劃好了婚後辭職,相夫教子的日子。

被男友媽媽規劃了的人生,讓陳嘉玲覺得自己不再像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準備結婚的日子裡她並沒有嚐到一絲一毫新娘該有的喜悅。

這個時候,她想起了小時候對愛情懵懵懂懂的初印象。

隔壁的小娟姐姐和班上的男同學早戀,陳嘉玲在零食的誘惑下,每天像個特工一樣幫小娟姐姐傳遞情書。

她嘴裡吃著棒棒糖,聽小娟姐姐講述什麼叫喜歡一個人:

你聽歌的時候,歌都會變得很好聽,樹木,花朵,不管什麼東西都會變得很漂亮。

如果沒看見他的時候,你就會很想他,一看到他,你就很想把他抱得緊緊的。

就像是你吃這根棒棒糖,比它更甜一百倍。

一個人絕對不是憑空而來,隨隨便便就長成了現在的樣子,一個人現在的樣子裡絕對藏著一個人過往無數記憶的影子。

就像陳嘉玲,從二姑姑那裡她知道了結婚不是女人人生的必選項,從小娟姐姐那裡她知道了愛情是需要發自內心的喜歡一個人。

所以當她發現自己和男友之間沒有愛的時候,毅然而然的提出了分手,同時還辭掉了讓人頭疼的工作。

就此,陳嘉玲在39歲的這一年徹底的一無所有,一事無成。

之所以說這部劇讓人感同身受,不僅僅是因為陳嘉玲毫無著落的生活現狀,還因為陳嘉玲回憶中的童年和我們記憶中的童年十分貼合。

雖然回憶中的片段全程閩南語,不乏推行國語、蔣經國去世等時代色彩,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臺南地區進行了最大程度的還原。

但就像《請回答1988》一樣,地域不同,語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但熱熱鬧鬧的生活,可愛親切的家人卻是共通的。

劇中有場吃飯戲,雖然只持續了幾分鐘,但卻足以看出這家人的性格特點,每一個人的反應都特別鮮活飽滿。

當時,二姑姑因為要離婚正和阿嫲生氣,到了飯點,桌子上唯獨不見二姑姑的身影。

阿公問阿嫲要不要叫二姑姑吃飯,阿嫲沒好氣的表示“隨便”,陳嘉玲當即就表示自己去叫。

還沒等陳嘉玲去叫,二姑姑就揹著包出來說自己先走了。聽到這話,陳嘉玲的爸爸坐不住了,一把把妹妹拉到飯桌,要她吃完飯,自己送她去車站。

二姑姑坐上了飯桌,陳嘉玲跑著遞碗,陳嘉玲爸爸盛飯,阿公不發一言,阿嫲卻端起飯碗離開了飯桌,走了。

剩下的人面面相覷,二姑姑低頭不吃菜,只扒拉著手中的白米飯。

這個時候,陳嘉玲媽媽哄完陳嘉玲的弟弟也過來了,剛坐下就給二姑姑夾了一筷子菜,阿公也說話了,要女兒確定好時間,自己去給對方的家長談。

影視劇裡,吃飯往往不是吃飯,吃的是心情,吃的是氣氛。

劇中的這場戲雖然不如李安的《飲食男女》那樣經典,但其中暗流湧動,同樣大有看頭。

阿嫲是家中的權威,阿公做事是要看阿嫲臉色的,但心底裡,阿公卻很疼愛自己的女兒。

陳嘉玲爸爸是家中的和事佬,沒有太大的話語權,但卻是個老好人。陳嘉玲媽媽呢,在家中任勞任怨,但和小姑子的關係也不差。

二姑姑很像在家中被爸媽教訓後的我們,雖然氣氛尷尬,但嘴裡硬氣,絕對不會說句軟話。

至於陳嘉玲,從小就是個機靈鬼。

這樣的家庭關係,在生活中簡直太常見了。

因為經營著一家中藥鋪,所以陳嘉玲一家三代同堂,共同生活在一起。

阿嫲和媽媽這對婆媳,有的時候親密無間,有的時候又暗中攀比,陳嘉玲早早的就學會了分辨其中的硝煙,兩邊都討好。

阿公聽阿嫲的,爸爸聽媽媽的,陳嘉玲會被阿嫲和媽媽凶,但在阿公和爸爸那裡,永遠是被疼愛呵護的那一個。

陳嘉玲那尚不會走路,不會說話的弟弟,更是陳嘉玲最好的“玩具”。

家庭雖然不富裕,但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陳嘉玲,從小就是全家人的寶貝。

姑姑家女兒來家裡過暑假,樣樣都比自己優秀,陳嘉玲心裡埋怨阿嫲不喜歡自己了,但在表姐走後,她依舊乖乖的每晚和阿嫲睡。

陳嘉玲媽媽望女成鳳,花了大價錢給女兒買了架鋼琴,但陳嘉玲最終也沒學會鋼琴,媽媽也沒有因此覺得女兒不如人。

阿公年輕的時候在警察局裡受過苦,從此就留下了心結,可當陳嘉玲誤以為自己是撿來的孩子而離家出走時,阿公還是勇敢的去警察局報了警。

至於陳嘉玲的爸爸,雖然看似懦弱沒主見,但一直是陳嘉玲最親密的玩伴,用自己的溫柔給陳嘉玲撐起一片天。

在愛裡長大的陳嘉玲,會偷工減料的寫作業、會和小男生用暗號來交流、會和比自己優秀的表姐鬧彆扭……

這樣的陳嘉玲,從小就不完美,更不優秀。

但她比39歲的陳嘉玲活得更自在,更開心,更接近我們內心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可是,不管多麼一事無成,多麼一無所有,39歲的陳嘉玲也依舊是家裡的寶貝女兒陳嘉玲。

丟了工作,丟了男友的陳嘉玲被弟弟從臺北接回臺南老家,一路上一直惴惴不安,擔心爸媽會發現自己取消婚約,擔心自己老了之後孤苦伶仃,死在公寓也沒人發現。

這個時候,開車的弟弟說了句:好啦,我以後給你靠啦。

大概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心裡最柔軟的那根弦被觸動,哭了笑,笑了哭,我的眼淚就沒停下來過。

陳嘉玲到家的時候,媽媽正在做飯,陳嘉玲看著媽媽已經變白的頭髮心裡五味雜陳,而媽媽卻唸叨著陳嘉玲最喜歡吃什麼菜。

記憶裡能幹強勢的阿嫲也老了,一聽說陳嘉玲要結婚,早早的就找人做好了婚禮上要穿的新衣服,陳嘉玲一回來就迫不及待穿上要給陳嘉玲看。

爸爸的頭髮也白了,湊到廚房來聽陳嘉玲說話,然而一提到結婚的事,爸爸的眼淚就流了下來。

在外人看來,39歲的陳嘉玲能嫁出去真的是燒高香了,可是當爸爸的一聽到女兒要出嫁,還是會捨不得。

吃飯之前,一家人要先拜一拜阿公的遺像,阿嫲向阿公唸叨,“要保佑我們陳嘉玲嫁去那邊倍受疼愛啊”。

是的,阿公已經去世了。

當年那個一聽說別家小女孩早戀,女孩子容易吃虧,第一反應就是“我家也有一個女孩”的阿公已經去世了。

如果他還在世,應該也是像爸爸這樣不捨得陳嘉玲嫁出去吧。

當然,捨不得是一回事,真聽說陳嘉玲解除婚約又是一回事。

阿嫲是個行動派,一聽說陳嘉玲解除了婚約就四處張羅著要讓陳嘉玲相親。

媽媽擔憂的表示,別人都知道陳嘉玲要結婚了,這下又不結了,別人會怎麼看陳嘉玲呢?

爸爸責怪媽媽,我們女兒在外受人欺負了,你怎麼還想著別人怎麼說呢?

熱熱鬧鬧的,每個人反應都不同,但對陳嘉玲的愛都是一樣的。

同樣的,當陳嘉玲弟弟的性取向暴露的時候,這家人的反應也賺足了我的眼淚。

尤其是媽媽,心裡最難過的不是兒子是個同性戀,而是心疼兒子因為是同性戀,辛辛苦苦隱瞞到現在,度過了多少孤孤單單的時光。

這一家人,可能思想老派,可能不懂新時代孩子的所思所想,但是出於愛,他們給予了孩子最深沉的體諒和關懷。

當然也期待著女兒嫁人生子,婚姻順遂,期待著兒子能過上常人眼中的正常人生活,但如果做不到的話,也沒有關係。

只需要平安健康,爸爸媽媽就已經很滿足了。

即便不為世俗所容,即便一事無成,但在家人這裡永遠都是寶貝。

而不管你長到多大,不管爸媽年紀多大,只要爸媽在,你就永遠有那麼一片可以隨意停留的港灣。

陳嘉玲這一家,沒有誰很完美,沒有誰事業有成,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家裡也不富裕,有時候也會吵吵鬧鬧,有時候也會羨慕別人的生活,但羨慕之後,仍舊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在家人愛的呵護下,陳嘉玲終於實現了和自己的和解。

當小時候那個古靈精怪的陳嘉玲和39歲疲憊焦慮的陳嘉玲一起粉刷牆壁時,我也跟著如釋重負,彷彿自己獲得了新的動力一樣。

陳嘉玲的飾演者謝盈萱曾說:

我跟陳嘉玲一樣,曾經在自信與自棄間轉圈,這個戲照映了太多,照映了39歲的我如何遇見39歲美好的陳嘉玲,也將這個作品獻給所有女性們。

與其說這是一部獻給女性的劇,不如說這部劇適合所有正為生活而焦慮的人。

讓你看到生活的真相,也溫柔細膩的給你注入一劑回憶的暖心針,雖然扎心,但更治癒。

正如陳嘉玲所說:

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

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

可能我們都需要這樣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最真實的生活。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文章和馬伊琍離婚後,馬伊琍生活滋潤,文章讓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