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新劇《愛的理想生活》開播,宋軼在微博曬出一組 “好嫁風穿搭”為此宣傳,引發了部分網友的強烈不滿。

指責文案中的“好嫁風”,透露出一種取悅男性、貶損女性的意味。

“都2021年了,女性還拿嫁人當終極目的?”“搞錢搞事業不香嗎?非要上趕著嫁人?”

宋軼發文道歉稱:

“本意其實是圍繞角色本身對結婚“痴狂”的特點配合宣傳,無意冒犯自己也所處的群體。

戴希希是對結婚充滿熱情和幻想的人,這不代表她的人生是為取悅別人而活。”

隨之,還對文案進行了重新編輯。

估計宋軼也沒有想到,原本只是配合新劇宣傳,貼合“結婚狂”這個角色製作的海報,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

何以至此呢?

其實,宋軼被罵的背後,恰恰映射出當下輿論環境的艱難——

越來越多的人信奉世界就是“非黑即白”,且不少人對“女性獨立”這個議題有點矯枉過正。

本來,推崇女性獨立沒有問題,但想結婚的女性就一定是“不獨立”嗎,就該被千夫所指嗎?

正如一位網友吐槽:“你不想結婚還不讓我嫁人了?”

女性真正的獨立,在任何時候,都不該被單一的標準所綁架。

而應該是,你不論何時都能遵從自我意願,做出忠於自我的選擇,全權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你既可以選擇年齡到了找個男人結婚,也可以選擇不婚不育專心搞事業,這一切的準則,只在於你自己是否感到舒適、自在。

“非黑即白”的輿論環境,也不是直到今日才突顯端倪。

早在《奇葩說》第五季中,辯手臧鴻飛就說過: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有些人,判斷對錯的時候變成了一種二元對立、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價值觀。

他們用單一的標準對一件事定論,如果你做的不符合大眾的認知標準,就有人會批評你,站在道德的最高點開始指責你。”

當我們帶著這樣的思考,反觀自己的生活,的確存在很多這種現象:

當你不甘心困在平庸的舒適區,試圖放飛自我去外面的世界追逐夢想,身邊的人就可能議論紛紛,說你沒有自知之明,好高騖遠;

當你在公開場合大膽發表與眾不同的觀點,馬上就可能引起一群人的瘋狂炮轟和諷刺,罵你是另類奇葩,不懂裝懂;

當你對愛情有自己的主見和期待,寧願大齡單身也不想隨便將就結婚,不理解你的人就在背後閒言碎語,嘲笑你老姑娘沒人要……

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在一部分人的心裡,有一種兩極化思維模式在運作。

就像孩子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在他們的認知框架總有明確的好與壞,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

然而,成年人的世界,真的所有事都是二元對立的嗎?

顯然不是。

因為人本身就是複雜多面性的,根本無法用好與壞、正確或是錯誤這類單一的標尺去衡量。

當然不行,因為他同時也是胸懷韜略、智勇雙全、指點江山的英雄人物。

生活中的我們也如此:

職場中前一分鐘跟同事因為小事起了摩擦,互相看不順眼,後一分鐘卻可以在工作中團結一致,甚至能在過程中正視到對方的閃光點;每每因為家庭瑣事和伴侶起了衝突、口不擇言,憤怒到想要結束這段關係,但遇到家庭重大事件,那些芥蒂就不復存在,有的只是兩人一心,共同面對困難,也更珍惜這段感情;……

我們都是複雜多變的動物,是天使和魔鬼同在的綜合體。

這個世界根本不是非黑即白,沒有人是完美無瑕的,更沒有說哪一種選擇是絕對正確的。

因此,評判一個人根本無法用單一的法則,因為人的認知本身就是多元化的。

以兩極化的思維評判他人,無非是拿自己狹隘的眼光和標準,去束縛別人的自由。

美國學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在《寬容》一書中寫到了一匹老馬的故事:

老馬都德,在克雷古鎮溫暖的馬廄裡生活了25年。

聽說西港古鎮的牲口棚很溫暖,但是它就是不喜歡那裡,因為它早已習慣了克雷鎮的環境和習俗。

它深知,如果換個不同的環境肯定不習慣,而且重新適應和改變自己也很困難,所以它固執地認為克雷鎮的所有習俗和習慣都是正確的,而對西港鎮的宜人風景和新鮮習俗嗤之以鼻。

老馬都德就像一位窮守在田裡種地,也不願意到外面的世界去探索創富機會的愚農。

寧願安於貧窮,也不想去改變或嘗試新的生活,反而還對他人的選擇和自由指手畫腳橫加貶踩。

在我們生活中,如同老馬一樣的人,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他們為何會這樣呢?

這其實是因為,這些人在心理上往往對自己有一個理想化的期待。

潛意識總覺得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高人一等,自己就是值得別人效仿的理想模板。

當看到別人的選擇和自己格格不入,就會懷疑別人在挑戰自己的價值觀,內心產生劇烈的衝突,擔心自己在和別人的差別中不被認同,無法實現內心對自我的理想化期待。

比如,一部分事業型女強人認為全心全意搞事業就是所謂的女性獨立,看不慣別的女人一心想嫁人,就對別的女人的選擇橫加指責,以突出自己足夠獨立的優越感。

其實,她們的內心也很脆弱,怕看多了別人不一樣的選擇,自己不婚不育,一心想做女強人的價值取向就會受到攻擊和撼動。

無端攻擊、評判別人的選擇,或者偏執地要求別人與自己一致,本質上都是一種抓取,是對自我的不堅定。

因為自身內在的某一部分存在缺口,對自己的價值觀沒有真正的接納,才會執著於他人是否與自己一樣,從中獲得認同。

自我堅定的人,是能夠冷靜而正面地去堅持自己的觀點,維護自己的權益的。

他們既不具有攻擊性,不威脅其他人的利益;也不被動服從他人,放棄自己的立場。

女性獨立的前提,一定是堅定且包容:做自己的同時,也允許別人成為自己。

它需要你付出巨大的勇氣、耐心、努力和堅持,還要放下自我的固執、狹隘和偏見才能實現。

美國心理學家坎貝爾把這個過程稱為“英雄之旅”

這意味著,在我們實現自我的過程中,不論做出何種選擇,都要敢於對自己負責,同時也寬容別人的選擇。

1)挖掘內在的訴求,塑造多元化價值觀的自我

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價值訴求,有的渴望幹成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有的只想過好平平淡淡的小生活。

不論我們的訴求是什麼,都可以從內在去深入探索,挖掘的資訊越清晰,就越能認識自己。

我們或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訴求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推移、生活變遷而動態變化。

當我們對變化有更多的包容,也會發展出更復雜、多元價值觀的自我。

這樣就不容易被別人的價值觀和選擇所影響而動搖自我,看待別人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也不會過於苛刻。

2)照鏡子的過程,寬容對待別人

在生活中,我們總喜歡以他人為鏡,照出自己的角色、位置和形象。

如果照鏡子的過程,發現自己和他人不一樣,那不是鏡子本身有問題,而是我們天然與他人有著不同的外貌、性格、能力和價值觀。

當我們看得見自己的獨特性,又看得到別人的不一樣,我們才能真正發展出獨立的自我。

因為承認自己和他人的差別,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接納自己,寬容他人。

莎士比亞說,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於寬容的人,也賜福於被寬容的人。

願我們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允許別人成為自己。

3)對自己負責,真正接納和尊重不同的人生選擇

做自己可能是一條非常孤獨的路。

但是,敢於做自己,敢於替自己做出選擇,才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負責。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選擇和自己多麼不一樣,那是別人的人生,不是你的追求。

尼采說,成為你自己,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

只有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真正成為自己。

既然選擇了成為自己的路,就勇敢接納它,並堅持走下去。

別人也都有自己要演繹的人生,而你只要負責演好自己的生命劇本。

忠於自己的選擇,也尊重別人的人生,你就是真正的英雄!

策劃 | 胡咧咧

編輯 | 胡咧咧

11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親愛的,熱愛的》:韓商言值得愛,但佟年愛得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