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由卡梅隆執導的《泰坦尼克號》在北美上映,當時的小李子因為《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北美小有名氣,而這部劇讓他火遍全球;
《泰坦尼克號》在當年榮獲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1843201268美元;
電影中的情節與真實事件多少有一些出入;
接下來我重新介紹一下‘永不沉沒的巨輪——泰坦尼克號’
船船什麼時候誕生的這已經無從考證了,我國應該是最早發現獨木舟的國家了。
在國外,有人在英國約克郡斯塔卡爾的沼澤中發現一支公元前7500年的木漿,這隻槳應該是劃獨木舟的。獨木舟只能在小溪上用用,放在大海上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圖一(獨木舟)圖二(木板船)圖三(帆船)圖四(輪船)圖五(泰坦尼克號)
我國商朝的時候就已經成功製造出來木板船了,木板船完全可以馳騁大海,雖然事故率比較高,但那時別的國家還做不出來呢!
等到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中國的帆船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適航性最優越的船舶。
(這方面瞭解不多,只能簡單地介紹一下)
1783年在英國下水了第一艘帶有蒸汽機的輪船。而我們所熟知的羅伯特.富爾頓所造的第一艘輪船是1807年下海的,這種船還帶有帆,它的最高速度是4.5節(8.3千米/小時);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想讓自己在大海中也能舒服的航行,1909年3月31日英國白星航運公司開始打造一艘奧林匹克級遊輪,在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動工建造。1911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4月2日完工試航。
電影中的泰坦尼卡號
泰坦尼克號是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有“永不沉沒”的美譽。當然要是放在現在泰坦尼克號也是非常大的,據我所知只有08年打造的海洋魅力號比它大。
不過泰坦尼克號卻成為了一個可以銘記歷史的‘笑話’。
回顧首先來講,泰坦尼克號將乘客分為三個等級。三等艙位在船身較下層也最便宜,這一類的乘客身份多為計劃在大西洋對岸營造新生活的移民;二等艙與一般客房的裝潢擺設,其實具備與當時其他一般船隻的頭等艙一樣的等級,許多二等艙乘客原先是在其他船隻上定位頭等艙,卻因為了泰坦尼克號的航行,將煤炭能源轉移給泰坦尼克號而作罷。一等艙是整艘船隻最為昂貴奢華的部分,當時世界最富有的幾位名人就在這趟旅程上。(主人公傑克獲得的是三等艙船票)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號進行了它的處女航行,也是它最後一次的航行;當晚7點到達法國瑟堡港,另一批乘客和貨物搭乘“遊牧”號和“交通”號兩艘專用擺渡船登上了泰坦尼克號,不過也有幸運兒;有20餘名乘客經過短暫的旅程後下船,幸運地與死神擦肩而過。
泰坦尼克號沉沒前最後一張照片
第二天中午,遊輪抵達愛爾蘭,一批對新世界充滿憧憬和希望的愛爾蘭移民登上了船。其中一位乘客在這裡上岸,拍下了泰坦尼克號的絕版照片,這張照片在收藏家眼中價值連城。
災難發生遊輪航行的四天後,也就是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點風也沒有,如果有風船員可能會發現波浪打在冰山上的點點鱗光。泰坦尼克號以每小時45公里的速度在海平面上急速航行。
在此期間遊輪收到了很多船隻發來的冰情通報。船長命令瞭望員仔細觀察,但是因為沒有找到望遠鏡,瞭望員不得不用肉眼觀察。
晚上11點40分的時候,瞭望員發現遠處有兩張桌子大小的黑影,黑影以極快的速度變大。他敲了三下駕駛臺的警鐘。
撞沉泰坦尼克號的那塊冰山
抓起電話怒喊:前方有冰山
在瞭望員發現冰山到船的右舷撞擊冰山只經過了短短37秒而當時泰坦尼克號離冰山不到400米遠。
大副隨即下令左滿舵、全船推進器緊急倒退兩個指令,後來證實這命令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就在他下令37秒後,泰坦尼克號因為船體太大而且船舵太小加上前進速度又太快而無法及時停止前進和轉向,輪船右舷朝冰山的側面撞去。
23:40:由於劇烈的撞擊,船頭右舷底部的鉚釘被撞得鬆動並斷開,防水隔板部分裂開,前5間底艙出現無數細小但狹長的裂縫,海水源源不斷的湧入。隨後防水閘門及時關閉,所有底艙成為16間互相獨立的水密倉。
泰坦尼克號船內部分圖片
十分鐘後水位自龍骨上升14英尺,也就是4.2米左右。前五件船艙完全被水淹沒,6號的鍋爐室也被水淹沒。此時的船頭已經湧進4000多噸 海水。不過海水被防水板隔檔,一切好像都在掌控之中。
剛撞上冰山的時候,傳來一陣金屬摩擦的聲音。頭等艙和二等艙的旅客感受到船身輕微地震動了一下,不過他們沒有當一回事,以為只是一些小刮小碰,畢竟這艘可是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啊!
上方乘客感受不到,下方乘客可是能清晰感受到啊!有的看到了右舷舷窗外擦身而過的乳白色冰山;
不過要說感受最深的就是那些移民乘客。因為有的房間已經有海水滲透。
動畫演示
他們披上外套,拿著各自的東西紛紛來到甲板上。四月份的大西洋上空繁星閃爍,景色十分優美。不過沒有幾個人在觀賞,室外溫度達到零下一度。
1912年4月15日0:00,船頭已經湧進7000多噸海水,水已經淹沒了船頭的前尖艙,慢慢的海水從密室的出口頂部溢位,開始湧向三等艙和H甲板上。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已經註定。
逃命災難發生25分鐘後,海水已經完全淹沒了船頭部分,船上的救生圈僅能供1178人使用,而船上總人數達到了2208人;
5分鐘後船員開始使用求救火箭。距離泰坦尼克號10-19海里的加州人號恰巧看見了這枚白色火箭,但是船長認為這並不是求救火箭。
1912年4月15日0:15分,泰坦尼克號發出了最新的SOS訊號。附近不少船隻都接受到了,其中包括相距500海里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聖殿山號貨船(距離49海里)、法蘭克福號(距離135海里)、畢亞馬號(距離70裡)、波羅的號郵輪(距離243海里)、弗吉尼亞人號郵輪(距離170海里)以及卡帕西亞號郵輪(距離80海里);
不過距離最近的加利福尼亞人號因為關閉了電報機而未能及時收到求救電報。所以距離最近的是卡帕西亞號。即使它以最快的速度向泰坦尼克號駛來,也需要4個小時。
傑克和羅絲最後時刻
0:40,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不知是什麼原因,原本能搭載65人的7號小艇最終只承載了十多位乘客;
0:45,救生艇邊的疏散任務逐漸陷入混亂,儘管婦女和兒童擁有最先逃生的待遇,但還是有眾多救生艇在半空狀態下就被放了下去。6號救生艇僅載28人。
可能有些活著的船員會在事後後悔;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設計得非常結實,完全可以承受70人的重量。但是船員們還認為如果救生艇滿載人員太多而放下去的話,會造成救生艇損壞甚至是傾覆。原本可以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最後只上去了651人。
另外說一句:在船的左舷,救生船隻載婦女和兒童。在右舷,則是婦女優先逃生之後允許男性登艇。所以,在右舷獲救的人數比在左舷獲救的多。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逃離情況;
1:00 三號救生艇搭載32人,其中包括11名船員
1:10 一號救生艇放出,原本可以搭載40人的救生艇實際只搭載了12人;同一時間八號救生艇被放出,搭載了39人
電影中的橋段
1:15 九號救生艇放出時載客56人
1:25 十二號救生艇被放出,搭載婦孺40名
因為水從E甲板的工作走廊直接往後漫,灌入4號鍋爐艙。D層的前部餐廳幾乎已成了潛水訓練場,船體重心不斷緩慢前移。原本平靜的旅客終於發覺事態的嚴重,紛紛擠向救生艙。
1:30 十四號救生艇搭載乘客60人準備放出時,在後方的乘客企圖跳入救生艇中,但被船員開槍呵退
1:35 十六號救生艇搭載了50多人,十三號救生艇搭載了64人;30秒後十五號救生艇70人被匆忙放出
1:45 原本可以容納40人的救生艇,在慌亂中只搭載了25人,就匆忙下水
1:50 四號救生艇搭載40名婦孺
2:05 這時候還有1500多人停留在船上,儘管船員竭力維持秩序,但還是抵擋不住眾人的恐慌;因為船上的救生艇只有最後兩艘了,而且來不及按照正常流程送入水面。
船上最後一幕“有些人死了但卻活著,有些人活著但卻死了”
面對生死,留在船上的乘客把人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了活命,苟延殘喘
比如;白星航運公司董事主席伊斯梅,為了活命。苟延殘喘,趁著別人不注意,跳上救生艇逃之夭夭;
其實最感人的地方在於華萊士指揮的8人樂隊,他們把面對死亡的恐慌到從容淡定地放下一切演繹得淋漓盡致。
華萊士指揮的8人樂隊
最開始他們也和其他人一樣,非常恐慌。跟隨了大部隊東奔西走,尋找救生艇逃命。在看到婦孺後,慢慢地轉變思想,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
俗話說“音樂是最好的療傷藥”
在最後時刻,華萊士帶領著他的樂隊演奏了人生最後一直交響曲,也是最華麗最偉大的交響曲;
我認為船上絕大多數船員非常的‘可愛’。
海員駕駛室即將被淹沒的時候,船長電報員畢特和菲利蒲離開自己的崗位。
船長迴歸
隨即對著眾船員說道:“現在諸君要靠自己了”。
之後步往艦橋,將自己反鎖在船長室中,接受死神的審判。
而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絕望的走進了頭等艙吸菸室等待死神的降臨;
菲利蒲沒有聽從船長的話,反而繼續釋出無線電訊息。在最後的時候菲利蒲釋出了人生最後一封充滿絕望的呼救電報。
“請速來救援,鍋爐艙被淹沒,海水已覆蓋輪機”
當然以上只是冰山一角,在危難時刻還有很多船員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直至死亡;
救援狀況時間來到了3:30分,卡帕西亞號最先趕到事故現場,半小時後卡帕西亞號的船員在北大西洋黎明的微光下發現了第一艘救生艇。救援工作持續到早上的8:30分,泰坦尼克號上總共2224名船員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還。
泰坦尼克號劇照
上述的泰坦尼克號應該是上世紀初最大的笑話,建造的時候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結果第一次航行就沉沒;
如果說泰坦尼克號是海上最大的笑話,那麼下文中的主人公會成為“空中巨鱷”;
飛天曆程(萬戶飛天)在講述故事之前,我先帶大家瞭解一下人類的“飛天夢”;
萬戶,只聽其官位,不知其名。
火藥在隋秦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初人們只認為此物是‘長生不老藥’的失敗品;在三國時期有人嘗試著將火藥研發成為火箭,不過並不適用,因為那時候還在用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的火藥。
直到唐代出現黑色火藥並使用戰爭,火箭才變得非常的常見。
萬戶飛天
明朝計程車大夫萬戶原本是一位木匠,他喜歡鑽研技巧,尤其是對發明方面特別的痴迷。
除此之外萬戶還有一項本領,那就是改進軍隊中的刀槍車船。他的本領是朝大將軍班背 發現,為此班背將軍向奏朝廷讓萬戶到兵器局供職,所以萬戶的前途原本是一片光明。
班背將軍帶給萬戶驚喜的同時也帶來的驚嚇。
班背將軍性情耿直,從不趨炎附勢,因為得罪了當時的右中郎李廣太等人,被罷免官職幽禁在拒馬河上游的深山鬼谷中;
與班背將軍私交甚好的萬戶想要營救他,原本他想造一隻飛鳥,不過計劃還沒等實施呢,班背將軍就被奸人所害。
失去知己的萬戶變得厭倦官場和人世間的生活,他決定實施‘登月計劃’。
在當時人類沒有外太空的一點常識,木匠出身的萬戶為自己做了一套周密的計劃,他認為只要學會當時的火箭技術加上風箏的原理一定會成功的。
首先他拿到了班背將軍的《火箭書》並潛心開始學習,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火箭,並畫出飛鳥的圖形,眾匠人按圖製造出了飛鳥。
萬戶飛天
文獻中記載,在一個月明如盤的夜晚,萬戶帶著人來到一座高山上。他們將一隻形同巨鳥的“飛鳥”放在山頭上,“鳥頭”正對著明月,萬戶拿起風箏坐在鳥背上的駕駛座位椅子上。他自己先點燃鳥尾引線,一瞬間,火箭尾部噴火、“飛鳥”離開山頭向前衝去。接著萬戶的兩隻腳下也噴出火焰,“飛鳥”隨即又衝向半空。
後來,人們在遠處的山腳下發現了萬戶的屍體和“飛鳥”的殘骸。
萬戶也被稱之為人類的‘航天鼻祖’。
飛天曆程(歐洲史)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里昂安諾內廣場做公開表演,一個圓周為110英尺的模擬氣球升起,飄然飛行了1.5英里。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爾賽宮前,孟格菲兄弟為國王、王后、宮庭大臣及13萬巴黎市民進行了熱氣球的升空表演。
熱氣球
同年11月21日下午,孟格菲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熱氣球載人空中飛行,飛行了25分鐘,飛越半個巴黎之後降落在義大利廣場附近。
熱氣球的原型是孔明燈;所以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便研發出來了“熱氣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記得《紅色警戒》中的一款‘基洛夫飛艇’,飛行慢傷害高的攻擊性武器;飛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稱霸了整片歐洲地區,接下來的主角便是‘它’。
1784年法國羅伯特兄弟製造了一艘人力飛艇,充氫氣後可產生1000多公斤的升力。羅伯特兄弟認為,飛艇的飛行原理和魚差不多,因為把它製造成為魚型並安裝上了槳。
人力飛艇
同年7月6日,羅伯特兄弟進行首次試飛,當氣囊充滿氫氣後,飛艇冉冉上升,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逐漸降低,囊內氫氣膨脹,氣囊越脹越大,眼看就要脹破,這可把羅伯特兄弟嚇壞了,他們趕緊用小刀把氣囊刺了一個小孔,才使飛艇安全降到了地面。
透過這次實驗,羅伯特兄弟認為應該在氣囊上留一個放氣的閥門;
兩個月後他們對飛艇進行改裝,開始第二次試飛。這次飛行由7個人划槳作動力,飛行了7個小時,但只飛了幾公里。雖然飛行速度很慢,但它畢竟是人類第一艘有動力的飛艇。
興登堡號出現19世紀60年代,蒸汽機、內燃機和電動機相繼出現,飛艇又加以改造。
1851年,一臺重160公斤,功率為2.2千瓦的蒸汽機制造成功,並很快被應用於飛艇上。
1852年,法國的齊菲爾德創造了一艘橢圓形的飛艇,長44米,最大直徑13米,總升力2噸多。飛艇上安裝了螺旋槳,並用這臺蒸汽機作動力。
接下來我將要說一名在飛艇史上重要的一位人物——齊柏林。
齊柏林
1900年,齊柏林製造了第一架硬式飛艇。
1908年,齊柏林又用自己的全部財產設計製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艘飛艇——“Lz-4”號。齊柏林對自己的傑作非常滿意,它曾親自遠航實驗。從德國起飛,飛越阿爾卑斯山到達瑞士返航;德國政府宣佈,如果能夠續航時間能超過24小時,政府將買下它並支出全部的研究費用。
8月4日試飛開始,齊柏林親自駕駛飛艇升空,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可是幾小時後,發動機就出了毛病,飛艇只好迫降地面,進行維修,準備再次升空。誰知禍不單行,偏偏在這個時候又起了一陣狂風,將飛艇的錨繩吹斷。飛艇朝一片樹叢撞擊,當場毀壞了。
這是齊柏林全部的身家,換一句話來說,現在的他一無所有,就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一位法蘭克福時代報的記者幫助了他,記者讓他把飛艇的現場客觀地作了報導,又把齊柏林為發展飛艇而奮鬥的事蹟作了一番宣揚。齊柏林的事蹟深深打動了人們的心,德國人民發動了一場捐款活動,在很短時間內就籌集了600萬馬克(德意志貨幣單位),足夠齊柏林再造一艘新飛艇。
積累了失敗的經驗,齊柏林再次製造飛艇。“Lz--5”號、“Lz--6”號飛艇,經過試飛都獲得了成功,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都超過了24小時。
靠著這筆資金齊柏林決定成立航空公司,起名叫德拉格公司。這是世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
1931年一架“空中巨鱷”開始打造。也就是後來的“興登堡號空難”的主人公——興登堡號。
興登堡號飛艇
興登堡號有著杜拉鋁製成的骨骼,其中包括了15個摩天輪似的隔艙,裡面被放置了16個巨型棉製氣囊。這些隔艙被水平的大梁連在一起。飛艇有著棉質的蒙皮,上面塗有混合反射材料以防氣囊受到各種輻射的危害,其中包括了紫外線和紅外線。
還有重要的一點,興登堡號採用氫氣作為浮力,而不是之前的氦氣;氦氣不會燃燒,最開始研究員也想用氦氣作為浮力,但是因為造價昂貴加上美國的《氦氣控制法令》這不得不讓他們放棄這一想法。
相比氦氣來說,氫氣更加的便宜;
而這也為‘興登堡號空難’埋下了伏筆。
興登堡號處女航1936年3月4日興登堡號載著乘客和工作人員84人在腓特烈港開始它的處女航,齊柏林公司董事長埃克納擔任指揮官,而齊柏林公司8艘飛艇的船長以及47名其他的船員和30名造船廠工人則是這趟飛行的旅客。
這艘飛艇的前6次試飛只有它的登記號,以及用來宣傳1936年奧運會的奧運五環被印在船體上。在第二天下午試飛路過慕尼黑的時候,慕尼黑市長透過無線電詢問飛艇的名字,埃克納回答“興登堡號”。(興登堡: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政治家)
在經歷了歷時三週,於製造廠起飛的六次實驗性飛行之後,興登堡號已經準備好在公眾面前初次亮相了。這是一次全程達6598公里的環德國宣傳飛行,與其共同飛行的則是齊柏林伯爵號,這次飛行將從3月26日持續到29日。在這次飛行之後,興登堡號將於3月31日從腓特烈港機場起飛開始它前往裡約熱內盧的首次商業載客跨大西洋飛行,這次飛行將持續4天時間。
興登堡號飛艇
接著,興登堡號將於5月6日開始它從洛溫塔爾往返北美十次的載客飛行,所有接下來往返北美以及南美的飛行都從位於法蘭克福的機場起飛。
事故發生興登堡號在短短一年時間橫跨大西洋17次,在這17次旅行中,有10次飛往美國,7次飛往巴西。最終停靠在達萊克湖。
1936年7月,興登堡號創下了於5天19小時51分鐘內完成跨大西洋往返旅行的記錄。並搭乘了2798名乘客以及160噸重的貨物以及郵件。
據說在飛行時異常平穩,人們甚至能將鋼筆或者鉛筆立而不倒。起飛時也異常平穩,有時乘客都感覺不到已經起飛;
因為名字和效能原因,興登堡號名聲大噪,在當時門票達到了400美金,所以能登上飛艇的乘客非富即貴。
興登堡號飛艇
每當興登堡號航行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在降落點和起飛點端起相機拍照,這也為我們儲存了相當珍貴的材料。
1937年5月6日,大約下午7時30分左右,興登堡號準備在新澤西州萊克赫斯特海軍航空總站登陸時,原本月白風清的夜晚突然出現一輪‘烈日’,霎時刺眼。
在海軍航空總站的人們好似被定住般,眼眸動也不動地盯著那輪‘烈日’,正在海軍總站工作的將士們好像集結號吹響般,統一的抬頭看向空中。
那本是興登堡號即將著陸的地方;
事故說法多種不一,咱們暫且不論。
不過事故原因非常統一:氫氣洩露引起火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艇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如果沒有這次事件,想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能再創新高;不過沒有如果,興登堡號空難後飛艇慢慢的消失在大眾視線中。
完泰坦尼克號和興登堡號是全球一大悲劇,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就遭到遭難,相比泰坦尼克號興登堡號要略強幾分。
不過這些都是推進人類發展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