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到極致就是潮。
在影視劇中,《鄉村愛情》系列或許將這句話展示地淋漓盡致。
前段時間,《鄉村愛情13》開播,一部劇能夠連續播出13部,這也算是“神作”。
曾有觀眾評價:
《鄉村愛情》系列是每一季會增加一個神經病,第一季是謝廣坤,第二季是趙四,後來出是王天來,宋曉峰,大個兒,方正……這個村的神經病越來越多了。
其實,從《鄉村愛情12》開始,大家就已經察覺這劇有些“變味”了:
編劇生硬地將現實中很火的“直播帶貨”插入劇情,除了“象牙山F4”,很多的新人演員加入,其中,趙本山的雙胞胎子女趙一楠、趙一涵也在劇中客串。
尷尬的是,作為“職場精英”的他們總讓人有些齣戲。
更尷尬的是,在之前的節目中,趙本山的女兒球球在被問到是否會參演《鄉村愛情》系列劇時,她曾斬釘截鐵地“拒演”:不會,因為這劇的畫風不適合自己。
有時候,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的不止是愛情,還有打臉。
現在,作為“網紅”的球球似乎正以另一種方式證明著自己。
一、“大拿”的女兒在《鄉村愛情》中,趙本山飾演的人物叫“王大拿”。
“大拿”在東北話中是指“大神”,超級厲害的人物,這樣的名字,和趙本山竟然有著奇妙的契合。
趙本山曾說過一句名言:“如果一個東西你買不起,那就證明現在你還不配擁有它。”
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配得上”,前兩天,球球在短影片平臺上曬出一段影片:
影片中,球球表示為了給粉絲們送禮物,今天一天要花光幾十萬,接著她走進商場的奢侈品店,狂掃各種名牌包包和香水化妝品。
最後,球球宣稱自己一天花了六十三、四萬。
“六十幾萬就跟六十幾塊一樣”,這樣的話,有些扎心。
其實,這並不是球球第一次“炫富”,曾經,她在直播中毫不避諱地透露,自己花了一天時間都沒數清楚家產到底有多少,為此甚至有些頭疼。
對於這樣簡單粗暴地“揭短”,很多網紅會忍不住回懟,但在聽到這個問題時,球球卻沉默了一會,最終回答:如果沒有我爹,我出不來(生不出來)。
其實從很多地方能夠看出來,球球一直在努力擺脫趙本山的光環。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她才選擇成為“網紅”。
二、“網紅”的叛逆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
對於很多星二代、富二代,大家總會有這樣的想法,有些人,或許從一開始就成了“人生贏家”,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又何嘗不辛酸。
球球本名叫趙一涵,後來改名趙珈萱,有一次在節目中,為了表示親近,主持人汪涵稱呼球球為“涵涵”,結果球球鄭重表示,請叫我“社會你球姐”。
這個細節,被人認為是年輕人的潮流——總喜歡自稱為某哥某姐,但深入一些來看,球球刻意強調自己是“球球”,這何嘗不是為了努力證明自己不僅是趙本山的女兒。
對於一些名人大拿的後代,他們從一出生,就享受了別人難以企及的資源,甚至,他們人生的底線,都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難以達到的天花板。
但因為這個產生的另一個問題是,因為父輩太過耀眼的光環,他們的很多努力,都會被認為是“還不是因為有個好爹”。
對於這樣的議論,有的人妥協了,但有的人卻用“叛逆”表示反抗。
比如,作為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似乎註定了會成為“太子爺”,所以他努力折騰,其實是想讓人知道,他並不是靠“拼爹”。
再比如,作為趙本山的女兒,球球再不濟也能成為明星,但她並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甘願成為“網紅”。
對於她的選擇,本山大叔極盡寵愛而又默默支援,最初的時候,球球直播,趙本山會在她身旁“真人出鏡”。
對於本山大叔的良苦用心,球球似乎並不領情,有一次在直播中,她對趙本山“叫板”:“如果你再惹我,我就打著你的名號,然後圈錢”。
別說,這樣的事情,她真能做得出來。
三、只有你才能定義自己對於那些籠罩著光環的人,我們會不知不覺只關注到他們的光環。
但其實,拿到一把好牌是運氣,但把人生這把牌打好卻要靠實力。
很多人只看到“網紅”球球是趙本山的女兒,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提起童年時,球球會感慨:“我是我們班最窮的”。
後來,她被送到新加坡上學,小時候的球球就展示出了過人的天分:能歌善舞,鋼琴十級,8歲就隨趙本山登臺表演……
現在,作為“網紅”的球球自己坐擁2000多萬粉絲,她在短影片平臺左右逢源,跟很多網紅都是好朋友,而且,她還創辦了椰子傳媒,事業順風順水。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結局的巨大不同,而忽略了其中的那些努力。
對於球球來說,相較於“趙本山的女兒”這一稱呼,或許她更願意成為自己,哪怕只是別人眼中的“網紅”。
畢竟,你的人生你做主,只有你自己才能定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