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上傳了一段“李元芳”張子健的近況影片,畫面中的張子健已經53歲的年紀,和當初電視劇裡意氣風發的樣子不同,如今的他一臉老太,兩鬢斑白,臉上的魚尾紋非常明顯。
但是張子健整個人精神狀態還是挺不錯的,說話鏗鏘有力,面色紅潤。
可以說“元芳”這個角色,是觀眾們對張子健最深刻的影響,一句“元芳,你怎麼看”怎麼火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併成為多年的網路流行語。
除了《神探狄仁傑》以外,張子健還參演了《燕雙鷹》、《白眉大俠》、《甘十九妹》等多部作品,讓其名聲大噪。
入行那麼多年,張子健一直非常低調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
在如今流量小生橫行的時代,老戲骨們的演技反而成了稀缺的東西。張子健不會耍寶,也不會才藝,只是憑藉著在作品中的演技贏得觀眾們的認可。
有人說他當初走進演藝圈不是為了賺錢,就連好友張嘉譯都說:“不向錢看,不為名奔,很多人搞不懂他為什麼還在這個圈子裡混。”
後來張子健因為二婚這件事多少影響了一些人氣,加上他不再走英勇智慧的路線,轉頭去拍攝一些農村生活劇,慢慢便沉寂了下去。
看到53歲張子健的近況,許多網友不禁感慨:元芳也老了啊!
和元芳一樣,職場上也有“老去”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年、二十年前那個滿懷激情的青年,如今也不得不面對中年危機的煩惱。
這群人,往往多是70、80後,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僅得面對生活的重擔,還要面臨來自職場新人的競爭。
應對中年危機,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更新知識技能有人說,一個大學應屆畢業生,工作兩年後,只有不到50%的知識還能用得上;工作五年後,90%的知識都用不到。
這說明今天這個時代,知識與技能的更新迭代都很快,市場對我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
如果不學習,很容易出現前浪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狀況。
想起幾年前,河北唐山收費站,一位36歲的中年女員工面臨失業,感慨說:“我都36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雖然從人性的角度可以同情,但是站在職場的角度看,卻成為了一種悲哀。
二、積累資源有的職場中年人,過了35歲年齡,一旦失業就只能拿著個人簡歷跑人才市場應聘。
這個時候,如果想到身邊有人脈關係,可以幫你介紹個機會,也許就不會那麼狼狽。
對於中年人而言,拼體力顯然不是年輕人的對手,只有尋求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才是自己的立足之道。
而資源恰恰就是職場上最為寶貴和重要的財富,資源可以包括業務資源、人脈資源、心理資源等等。
尤其是人脈資源的積累,到了一定的年齡,解決問題往往不是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而是打個電話尋求他人的幫助。
三、手中有餘糧當今社會,比起中年失業還要可怕的是失業後手中無糧。
我身邊一個朋友,30幾歲依然單身,每次相親物件問起他的經濟條件,雖然收入不算很低,但就是拿不出存款,甚至房子的首付款都沒有存夠。
工作那麼多年,他的錢要麼消費在旅遊上,要麼充值到了遊戲中,根本沒有長遠的理財計劃。
去年發生了疫情,他被公司裁員,口袋裡的銀行卡都不夠日常支出,只能找親戚朋友借錢。
可見不管任何情況下,我們都需要儲備好現金,手中有糧,心裡才不慌,才能更好地面對不確定性的未來。
寫在最後53歲的“元芳”都已老去了,並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
也許這便是職場最真實的更替規律,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做成劉德華,也不是每個醫生都能當成鍾南山。
老當益壯這個詞,它存在的意義只是在我們年輕時付出了多少、謀劃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