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拆彈專家2》,劉德華極限拆彈,特效炸裂

《拆彈專家2》整體上來說是一部年前值得一看的電影,華仔幾年來輾轉於各種爛片的勤奮努力終於有了一些不錯的成績。片中的爆炸場面、故事反轉和角色演繹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是足以享受的。但作為一個吹毛求疵的事後諸葛,對電影敘事藝術有一點點小研究的本子君,還是控制不住自己DNA裡的躁動,要來分析一下這部片子的劇本,並且嘗試作出一些自以為是的修改。

會有劇透,建議觀看過後再閱讀哦。

1、人物弧光

我們首先來說這部片子最大的一個問題。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拆彈特警,因為一次工傷截肢而被系統調居二線(激勵事件),他感覺自己遭到背叛和遺棄(內部衝突),於是成立恐怖組織與世界為敵(行動一)。結果在一次恐襲行動中頭部重創失去記憶(外部衝突、激勵事件),然後被前同事灌輸記憶成為臥底警察(行動二)。主角記憶很快恢復識破了謊言(外部衝突),看到前同事犧牲決定贖罪(行動三)。主角的臥底身份被組織識破(外部衝突),被營救後選擇自我犧牲(必備場景)。

我們可以發現,故事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圍繞主角失憶後的外部衝突來展開的,跟前部分調職二線的故事是割裂的,前部分是一個退伍特警的創傷故事,後部分是一個恐怖分子的自我救贖故事,而且兩個故事都有各自的激勵事件。主角的臥底行動只是為之前的恐怖襲擊而贖罪,卻並沒有正面地對抗人物的內部邪惡力量——也就是,如何正面看待被調居二線這一重大人生轉折,並重新恢復內心的平衡。所以,如果我們忽略敘事過程中的這些彎彎繞繞,稍微深入地看一看人物的轉變,就會發現人物的“不自覺慾望”是有些缺失的。

而想要彌補這種缺失,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為前半部分提出的問題給一個答案即可——退居二線也依然可以保護老百姓的安全、自己的義肢真的會給工作帶來隱患。

而這些只需要一些很簡單的生活片段就能表達。

比如展示一個二線警察或者文職,調取資料和監控幫助小賣部老闆追查被盜錢財之類的小案件。或者主角幫小女孩救助困在樹上的貓咪(跟壓力爆炸案中的貓咪呼應),結果義肢墜落,砸傷了小女孩,嚇跑了貓咪(造成後果)。等等類似的生活化片段,可以鞭撻人物的內心,也能讓觀眾產生激情。

當人物從這些外部事件構造出內部轉變的勢能時,就可以不再依靠社會身份的轉變來達成結局的選擇。可以讓主角一直維持在壞人陣營,在最後的時刻依靠內心的轉變作出抉擇(當然得有行為作為鋪墊和表達),把內心的勢能爆發出來。這樣才能讓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得到統一的解決,並達成主角的“不自覺慾望”——為大我犧牲小我,完成人物弧光。

2、激勵事件

影片為了製造故事懸念,故意把上面提到的“調居二線”這個【激勵事件】放到了五年後的回憶段落中。讓主角從截肢到康復訓練的整個情感蓄力過程被五年後突然變壞參與爆炸案的主角攔腰斬斷。

這種後置敘事看起來是一次高超的炫技,但它達成的懸念效果是以犧牲移情效果為代價的。它破壞了觀眾的情感連續,我認為是得不償失的。

肯定有人會覺得順序敘事顯得過於老套枯燥,而且沒辦法制造懸念了,但其實,我們只需要把後置敘事改成前置敘事,讓該連續的地方連續,仍然可以儲存原片的懸念效果。

比如:

影片開頭,故事直接從五年後的酒店爆炸案開始,故事的主角直接以嫌疑犯的身份登場,然後被送到羈押病房,主角接受審訊,結果他(因為失憶)說自己是拆彈特警(懸念依然得到保留)。然後在跟前女友的互動下,開始回憶:其實你原來是拆彈專家——進片名。

然後從拆手榴彈、壓力炸彈案件順序敘事,到截肢,康復訓練,被調職二線,再到反動,離職。這樣,觀眾在康復訓練中跟隨主角的堅定決心積蓄下來的能量,可以立刻地在接下來的激勵事件中爆發,完成對主角的共情。

而且,這麼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更自然地過渡到女主對他灌輸臥底任務的記憶,讓觀眾覺得這段記憶也是真實的(因為觀眾的情感是連續的),能讓後面的故事反轉擁有更好的效果。(在原片中,對五年後變壞的主角描繪過多,稍微細心一點的觀眾就會馬上察覺到女主說的臥底任務是欺騙,後面的反轉效果就並不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主角期望融入體制,卻被體制拋棄,最後以偏門的方式重新獲得體制的認可或者作出貢獻,原本就是塑造人物弧光的一個很高效的模板。

大家可以回憶一下週星馳主演的《喜劇之王》,主角一直想演戲,結果屢戰屢敗,陷入人生低谷,最後卻透過飾演一個送外賣的,成功打擊黑幫勢力。這些都是成功的劇本案例。

影片使用這個設計來為故事作底盤,是很不錯的設計。

3、節奏

最後再來聊聊影片的敘事節奏問題。

原片從機場爆炸開始介紹故事背景,然後緊接著拆手榴彈、壓力炸彈兩個案件交待人物和矛盾,所以前期的敘事節奏是非常緊張的。到了康復訓練,

影片中又使用了一段很輕快的配樂剪輯。然後鏡頭一轉就來到了五年後的教育局爆炸案、緊接著酒店爆炸案,當主角被送進羈押病房,劍拔弩張的氛圍一點也沒有減少,然後很快又迎來了醫院火併,緊接著又是街頭追逐。一連串的激烈場面讓人喘不過氣,過於高頻率的緊張情景容易讓人疲憊。

其實,影片在康復訓練段落就應該慢下來,多展現一些生活化的場景,多展現主角為了重新復出而做出的艱苦努力以及其間遇到的困難,把觀眾的情緒調節到相對較低的一個程度,把觀眾的期望調節到相對更高的一個位置,讓觀眾得以舒緩緊張的情緒,得以去回顧主角的英勇作為和悲慘遭遇,這樣才能在“調職二線”的客觀現實面前,爆發出足夠的情緒,跟主角產生足夠的共情。

第二個節奏失衡的地方,就是影片後半部分的反轉處理。女主給男主灌輸了臥底任務的虛假記憶,沒過多久就被男主捅破。而男主的臥底行為,也立刻就被組織識破。然後緊接著,男主在組織中的身份也被很快就被告知。雖然這種快速的反轉,讓人覺得很過癮,但由於鋪墊的時間都不長,導致每一個反轉的能量都不強,從敘事上來講就顯得不夠深刻。而且這種對真相過早地揭示,讓最後的機場核爆案成為了可預測的故事,難以營造故事高潮了。

所以,我覺得更好的處理辦法,是不要著急捅破每一層反轉,把這些能量一直積蓄下去,讓主角一直維持在壞人陣營,讓他成為最終案件的不定因素,在最後的關鍵時刻,一起揭示這些反轉:他早就識破了女主的謊言,他早就回憶起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在正義和憤怒之間掙扎,並最終做出了抉擇。

然後觀眾自然會去回溯影片中的細節(比如原片中男主把竊聽手錶一同放入遮蔽袋中,就暗示了他已經識破了謊言。這就夠了,不需要點破。)

16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為什麼柴靜和楊瀾採訪周星馳,周星馳的情緒和氛圍會那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