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自有戲劇以來,

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人生,

顯示善惡的本來面目,

給它的時代看看,

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劇作家·莎士比亞

「逝於1616年4月23日」

代表作品:《奧賽羅》

01.

在中國,喜劇片向來是演員和導演們以小博大、撬動江湖地位的不二神器。

當年鄒文懷出走邵氏,創立嘉禾。一上來就繫結李小龍,為嘉禾盛世奠基。沒想到1973年,李老師駕鶴西去,要不是許冠文把《鬼馬雙星》送到鄒大佬面前,嘉禾接下來還真不知找誰續命。原本這個本子是給邵氏的。可惜邵逸夫壓價,還不想給許冠文分紅。

反過來送了嘉禾一記大招。

許冠文是港大高材生,出身清貧,早早就跟弟弟許冠傑主持《雙星報喜》積累了喜劇功夫。後又被李翰祥拉去拍《大軍閥》,終於邁入電影業。《鬼馬雙星》上映後,打破了香港票房紀錄,拿了600萬,還順帶開創粵語片風潮,為香港喜劇打下根基。

「許冠文的《鬼馬雙星》」

這也深刻地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創作格局。80年代“新藝城七怪”的主攻方向,就是混搭喜劇,以低成本入手,博取高票房。

冷麵笑匠許冠文,從此也被稱為香港本土喜劇的開山鼻祖。

無獨有偶,成龍也是靠喜劇上位的。

李小龍死後,他的御用導演羅維把成龍從澳洲撈回香港,準備把這個在《金瓶梅》裡跑過龍套的武行,打造成“李小龍第二”,還量身定製了《新精武門》。結果票房撲街,連撲三部。成龍被業內戲稱“成蟲”。幸虧這時,業內大佬吳思遠去戛納賣片,發現功夫片不好賣,回來一想,乾脆加點喜劇進去。

恰好看了成龍演的《少林木人巷》,覺得這小子憨傻逼人,鼻子大,又不帥,正好符合喜劇特徵。這就跟羅維借人,拍了《蛇形刁手》和《醉拳》。為了拍戲,被朋友稱為“阿鼻”的成龍大哥,還特意去割了一對雙眼皮。

「功夫喜劇《蛇形刁手》」

《蛇形》和《醉拳》前後腳上映,雙雙殺入當年票房前十。《醉拳》更是在韓國大爆。據統計,當時每11個韓國人就有1個看過此片。

那之前,成龍都快要回澳洲跟他爹做菜了。跑了數年武行,片酬還在3000千港幣。羅維也扶不動他。結果《醉拳》大爆後,成龍開起了豪車,一口氣買下七隻鑽石手錶。後來加入嘉禾,一個人在公司停了50輛車。

此後,成龍繼續“功夫喜劇”的套路。而他的大師兄洪金寶,另闢蹊徑開創靈異喜劇《鬼打鬼》。許冠文那邊繼續香港市民喜劇;黃百鳴又弄出了《開心鬼》系列;王晶跟著弄出“精裝追女仔”。加上新藝城的《最佳拍檔》,一票人極盡火熱、極盡癲狂,總算把香港喜劇的各種套路、橋段推向頂峰。

這時,必然出現糅雜各路之長的集大成者。

香港喜劇的王者出現了。

02.

周星馳也要感謝吳思遠。

1973年李老師去世,星爺第一次看《唐山大兄》,從此渴望成為巨星。然而很不幸,考了兩次才考上無線訓練班,還靠他媽走了一波後門。考完畢業,梁朝偉都已經當主角了,他還在《四三零穿梭機》裡扮演什麼黑殭屍。

1988年,星爺偶入歌廳,遇到李修賢。李修賢一句話讓他演了《霹靂先鋒》。最後倒是拿了金馬男配,回香港還得跑龍套。

感謝咱們王晶導演,拍了一部《賭神》,掀起香港賭片風潮。同年,吳思遠和元奎在澳門聊天,提及此事,又聽說大陸氣功熱正猛,到處有特異功能人士,不如把兩個元素攢到一起,搞部電影。回港後,元奎找到劉鎮偉,兩人寫了《賭聖》劇本。恰好吳大佬當時看了周星馳《一本漫畫闖天涯》,劇本雖然一般,但周星馳表演極為出彩。

吳就給星爺開了70萬港幣,還說:

“演完這部電影,我保證你變成巨星。”

「周星馳《賭聖》」

周星馳當初並不信,主要是衝那70萬去的。萬萬沒想到,這部《賭聖》上映三天就收回了成本,最終以4132萬打破了香港影史票房紀錄。2年前還在TVB臺慶上唱《我是中國人》的周星馳,因為吳君如一句“星爺”成為港片新寵。《賭聖》不但撬動了歷史票房,還撬動了港片喜劇之王的寶座。

次年,內地華東水災。香港藝人為了捐錢,合力拍了一部《豪門夜宴》。在片子結束時,許冠文和周星馳搶了一次雞頭。

也暗示了江湖地位的交接。

從此,以許冠文主導的市民喜劇悄然退場,以周星馳集合了香港喜劇之大成的無厘頭順勢上位。1992年,星爺一個人拍了7部電影,其中5部包攬香港票房前5名。雖然他在日記裡寫道,希望港人不要以為“他只是個會搞笑的小子”,但現實告訴香港電影人,能有一個把觀眾逗笑的演員,就等於抓住了一棵巨大的搖錢樹。能寫出一部爆款喜劇,就能笑傲江湖。

更可況,喜劇的成本,還那麼低。

「《豪門夜宴》裡搶雞頭」

1994年,周星馳不再滿足於做一個導演,斥巨資進入內地,拍了《大話西遊》,結果把公司拍破產了。以至於劉鎮偉日後慚愧,說要不是因為這件事,周星馳也不至於再回香港,拍《回魂夜》那種鬼東西。

重整旗鼓後,星爺顯然吸取了教訓,再拍《食神》《喜劇之王》,就沒搞出那麼大陣仗。對當時不景氣的港片市場而言,低成本、高收益的喜劇,顯然才是投資人的最優選擇。

1999年,幫星爺重回港片冠軍的《喜劇之王》,才拿下2984萬港幣。可見當時香港電影半截身子都入土了。更殘忍的是,在周星馳巨星光輝統治的10年裡,香港喜劇沒能出現接班人。星爺憑一己之力把喜劇格局提高到了後輩難以企及的水平,迎面撞上港片滑坡,當初癲狂火熱的港式喜劇,從此絕唱。

就在這時,內地電影開始復甦。

一場嶄新的以小博大、以笑博王座的喜劇接力賽,拉開了歷史序幕。

03.

1982年,周星馳中學畢業去某辦公室做助理時,龍套葛優在大銀幕上連個姓名都不配擁有。直到2年後,他才在電影《盛夏和她的未婚夫》裡演了 20多個鏡頭。

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演員表上。

此前跑龍套那幾年,他老媽都勸他別幹了,還不如轉型搞攝影吧。

葛優他爸葛存壯從來沒想過兒子會當演員。葛大爺自幼性格怯懦,在人前蔫蔫搭搭,當著大人面兒唱歌都不敢。在學校裡也是安靜分子,從來不出風頭。沒想到當完知青,偷偷摸摸考了全北京所有藝術團。很不幸,都落榜了。最後還是當爸的手把手教,才讓他復刻養豬經驗,考入全總文工團。

葛大爺演戲,怕是沒什麼傲人天賦。當初報考,讓他演約會男女,他上臺去捂住女生的眼睛不鬆手,硬生生把自己演成了流氓。讓他表演懷念周總理,他一哭就收不住情緒。在文工團跑了近10年龍套,都不見聲響。

可偏偏有些戲路,就是為某一類人準備的。

就像無厘頭之於周星馳,無人能出其左右。在王朔的京味小說成為影視爆款後,葛大爺終於挖掘出了自身無可替代的喜劇特質。

星爺出演《霹靂先鋒》那年,葛大爺也迎來人生轉折,拍了米家山的《頑主》。

「《頑主》裡的葛優」

當時別人推給米家山的是一個李姓演員,可米導看到一堆應徵照片,竟在一張大合照的角落裡看中了葛優,覺得這個禿頂男人有點特別的氣質。電影開拍後,葛優證明米家山是對的。他對王朔小說那套京味說辭,那種把玩笑當嚴肅把頹廢當正經的人物拿捏得恰到好處,一句詞能說出十個花樣來。

拍攝時,葛優外冷內熱、舉重若輕的表演,給張國立、梁天製造了巨大壓力。

影片上映,葛優提名金雞男配。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個叫馮小剛的編劇看了他的表演,覺得這哥們兒實在太絕了,比著他的表演方式跟王朔攢了個《編輯部的故事》,為他量身定製了“李東寶”。

王朔的編劇,從來都是靠密集的夾槍帶棒、指桑罵槐的京味說話方式推進的。而能把他這一套東西表現到位的,非葛優莫屬。葛大爺演喜劇,一不需要誇張表情二不需要誇張形體,光靠講話的韻味就能把人逗笑。《編輯部的故事》播出後,引起一陣收視熱,葛優真正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也正是這次合作,為日後他和馮小剛合作打下堅實基礎。雖然《活著》拿了戛納影帝《霸王別姬》裡演了袁四爺,都證明葛優是一個多面的實力演員。但在廣大群眾心中,只有馮氏喜劇,才是最親切的葛大爺。

而葛大爺能成為葛大爺,也是因為咱們內地電影有和香港吳大佬一樣的人物。

這就是中影的韓三平。

眾所周知,1996年前後,馮小剛連續三部電影被斃,北京的投資人都繞道躲著他走。王老師避風頭去了美國,馮導在通縣的別墅裡遙望北京,藍藍的天上沒有老楞,只有無盡的黑夜和絕望的心情。96年底,他跟鄭曉龍拍了個《編輯部》的賀歲片,取名《萬事如意》,第二年就如意如意,隨我心意。

韓三平把他叫到辦公室,說你才華還是有的,不要消沉,現在電影業急需振興,你擅長搞喜劇,不如為下崗職工拍個電影樂呵樂呵。馮導一想我哪兒會那個,把王老師的《你不是一個俗人》告訴韓三爺。為了劇本透過,韓三爺跑了很多領導的辦公室,刪刪改改,逐條給意見,專案就立住了。

「《甲方乙方》裡的葛優」

本來電影牟其中要投,話放出來,人沒影兒了。幸虧紫禁城影業的張和平認可馮導,願意投錢。但有一條,不給導演費,只分賬。為迴歸事業,馮導砸了自己的錢進去,還讓葛優投了錢。拉了英達、劉震雲等人來幫忙。

又聽張和平的建議,把原名《比火還熱的心》改成了《甲方乙方》。

在中影和紫禁城影業的保駕護航下,投資600萬,最後拿了3600萬的票房。

並一舉拉開內地賀歲電影序幕。

04.

《甲方乙方》上映那年,中國觀影人次才剛剛呈現回暖態勢,3600萬完全稱得上以小博大。它要是放在今天,票房數字想都不敢想。說到底,單這一筆票房還算不得什麼驚豔。《甲方乙方》真正撬動的,是以馮小剛和葛優這對搭檔為軸心的喜劇片霸主地位。

近10年間,這個地位都無人撼動。

為了拍《一聲嘆息》,馮導拍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將馮氏喜劇推向頂峰。此後《手機》《大腕》一路高歌。

直到2006年,葛大爺才突然又穿上古裝,馮導才突然轉向拍起《夜宴》。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英雄》和《無極》刺激。正是從那時起,馮小剛的創作趣味不再以喜劇為主,逐漸擴散至《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這些沉重的現實主義題材。

也就是2006年,韓三爺又發了一次力。

葛大爺終於揚名全國時,北漂黃渤還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那時他跟著沙寶亮們唱歌廳,400塊錢一場,唱完就在崑崙飯店對面喝啤酒擼串,然後蹬著腳踏車回郊區。錢是沒少掙,但就是看不到希望。黃渤覺得,紅也紅不了,天天瞎唱,無非混日子。《甲方乙方》上映那年,他回青島開廠去了。

「《上車,走吧》裡的黃渤」

後來陰差陽錯出演《上車,走吧》,黃渤才想去學表演。報了北影進修班,每日鬥志昂揚,腦子裡時刻都在排小品。人家交一個作業,他交七個。夜裡12點還在跟同學排練,最後排的《火老婆和水丈夫》力壓群雄,幫他送進了配音系。那時他都28歲了,心裡非常焦慮,沒事兒就找管虎喝酒。沒戲拍,就帶著同學錄彩鈴,最多一次能賺2000多塊。

畢業後,黃渤面臨一個選擇。當時有唯二的留校任教資格給他,還有一個不知名的青年導演出一萬塊錢請他拍戲。黃渤糾結了一番,還是想演戲,選擇了奔赴重慶。

一進劇組,傻了。

這是在拍畢業作品呢?

那部戲,就是《瘋狂的石頭》。

《石頭》最早是甯浩在大學寫的劇本,叫《鑽石》。被一箇中戲老師看到,拿去拍畢業大戲。甯浩心說反正這戲拍出來至少得花幾百萬,就借了。排戲那天,甯浩還去摟了一眼。有個小子,演得挺好。名字,叫鄧超。

甯浩最早學畫畫,畫海報。一畢業,印表機來了,失業了。於是又拿著2000塊錢到北京學影視製作。那時窮,在一個沒暖氣的屋裡,跟女友分食一個饅頭。後來偶然結識滾圈兒吉他大神老五,被介紹去拍MV,這才改善生活。他給朴樹、金海星拍MV,攢了不少錢。但為了拍電影,都砸光了。

第一部《香火》拍完,兜裡見底。一香港人要投拍《綠草地》,說好投150萬,最後給了10萬。整個劇組差點滯留在內蒙古。

甯浩也想明白了,拍文藝片,肯定活不長,必須搞點更有市場的作品。

2005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甯浩去支了個攤兒,推銷劇本。沒想到碰上了劉德華。華仔看了他的《紅色賽車》,說要投他。但《賽車》體量太大,幾百萬肯定拿不下來。甯浩想了想,說還有個劇本,叫《鑽石》。華仔看了,覺得劇情港味太濃,以為甯浩是在討好他。甯浩回去,把劇本重新寫了一遍,故事挪到了熱氣騰騰的重慶,加入了方言。

劉德華就給了三百萬。

為了把電影拍出來,甯浩又把十幾萬積蓄砸了進去。當時想得也清楚:

“如果最後沒掙錢,那就轉行吧。”

「甯浩《瘋狂的石頭》裡的黃渤」

隨後《瘋狂的賽車》,中影直接跟進投資。

為了保證票房,甯浩直接復刻了寫《石頭》時採用的蓋裡奇多線敘事。他知道這是創作上的偷懶,但你必須這麼幹。

《賽車》一千萬投資,賣了一個億。

甯浩成了馮、陳、張之後中國第一個進入億元俱樂部的青年導演。

主演《賽車》的黃渤,也跟著紅了。

05.

喜劇元素並不是甯浩作品的主打標籤,卻是他電影博取高票房不可或缺的設計。甚至可以說,他的黑色幽默、巧妙敘事,不過是滿足了資深影迷的胃口。能讓大部分觀眾發笑,才是揚名立萬的法寶。

對於這套“上位把戲”,徐崢想必早已洞悉奧秘法門。只是他沒想到,區區3600多萬成本,最後博得的,竟是12個億的票房。

投錢給《泰囧》的黃渤腸子悔青了:

“要知道能賣這麼多,我肯定多投點兒。”

「《泰囧》才叫以小博大」

做先鋒話劇出身、靠演“豬八戒”獲得海量觀眾緣的徐崢,一直就不滿足於做一個電視劇演員。電視劇,只是他謀生的手段。2005年《瘋狂的石頭》籌備期,他在陶虹郵箱裡看到劇本,直接找到甯浩,選擇了友情演出。《賽車》裡又一次免費出演,跟甯浩的約定是你必須給我寫一部電影。

可惜,《無人區》一審就是好幾年。

馮小剛拍《夜宴》那年,第五代的張建亞,當初拍《三毛從軍記》那位,拍了一部《愛情來電轉駁》。劇本是劉儀偉和束煥寫的。

主演,正是徐崢。

當時徐崢已有意介入電影創作,在現場給張建亞改戲。《愛情來電轉駁》裡,他飾演一個有七年之癢的中年男人,不斷尋覓靈魂伴侶。顯然,這部電影為徐崢開了靈光。此後他一系列的創作,都圍繞“中年危機”展開。

2010年,劉儀偉手上有個劇本叫《愛回家》。講的是春節回家的故事。劇本拿給投資方,投資方想改得更成熟一點,就找來一個叫田羽生的編劇,也就是日後拍《前任3》那位,以一定為你投資拍片為誘惑,讓田把劇本改成《人在囧途》。也就是那年,電影審片委員會的趙葆華公開對甯浩喊話,說《無人區》不要太迷戀自己的創作,寫那麼多人性惡。

電影投資400萬,最後拿了3600萬票房。

「電影《人在囧途》」

徐崢又聽了劉儀偉的話,拿著劇本直奔光線王長田的辦公室,連說帶演,拿下投資。

於是就有了內地影史上堪稱最騷、最以小博大的喜劇片撬動江湖地位事件。

一個新人導演,直接把中國單部電影的票房,帶進了10億人民幣的大門。

至此,全國投資人和導演都看明白了。

這和當初香港電影的格局是一個路子:

“要名利,拍喜劇。”

06.

《泰囧》之後,徐崢其實並不想再複製自己。寫了一個偏深度的人性故事。據說還有點暗黑氣質。但投資人建議他趁熱打鐵,不要無視觀眾的期待,先來一局穩中求勝。這才開始《港囧》創作。另外,由於《泰囧》導演分賬才幾千萬,徐崢有點不甘心。

到了《港囧》,便自己掏錢主控。

《港囧》上映是2015年,憑藉上一部口碑,徐崢毫無意外地摘下了同年喜劇類國產片的桂冠。但也就是這一年,喜劇江湖再次變天。

看到《泰囧》成功後,新人紛紛入局。

其中的優秀代表,就是開心麻花。由於同檔期的《夏洛特煩惱》憑藉口碑逆襲上位,《港囧》最後的票房,只停留在了16.2億。

「沈騰和《夏洛特煩惱》」

嚴格說來,在喜劇這個行當,開心麻花也算不得新人。只是他們先做了話劇。

2003年,《翠花,上酸菜》的導演田有良找到建築工程師張晨、《中國商檢》雜誌社編輯遇凱,三人說弄個影視公司吧。結果遇上非典,影視劇沒拍,先做起了話劇。同年12月便聯合謝娜、何炅推出《想吃麻花現給你擰》。本來註冊的公司就叫麻花,工商局說麻花不能註冊,就給添了開心二字。

當時開心麻花就有意做“爆笑賀歲喜劇”,可惜出師不利,一場話劇賣了7張票。不得不給觀眾退票。劇場老闆看他們可憐,都沒收劇場費。類似的尷尬演出一直持續到賠了40場,最後在海淀劇場才勉強回本。

但此後數年,開心麻花一路高歌猛進,憑藉紮實的劇本創作,年年出話劇爆款。

時至2010,已是不可撼動的一哥。

次年,趙本山演完《同桌的你》,告別春晚。哈文接手春晚後,因看過開心麻花的話劇,把他們請到了2012年春晚上。憑藉“郝建”的故事,元老演員沈騰一夜紅遍全國。也為“兩百億票房演員”埋下伏筆。

春晚,只是開心麻花首次出圈。

電影,才是他們的星辰大海。

三個創始人裡,田導因為想搞影視創作,離開了團隊。2008年,遇凱身體抱恙,也被迫退出公司事務。隨後,曾主管中新社影視部的劉洪濤,放棄香港某司高管職位,加入開心麻花。《泰囧》爆紅後,劉覺得時機成熟了。

「《歡樂喜劇人》給沈騰帶來了觀眾基礎」

開心麻花手上有太多成熟的劇本,久經話劇舞臺考驗,每一個笑點都是千錘百煉和集體創作的結晶,可謂喜劇界翹楚。入局電影時,本來想改重頭大戲《烏龍山伯爵》。但仔細一想,劇本不好過審,故事拍攝成本也很高。於是最終把專案定在了《夏洛特煩惱》上。

實際上,沈騰並不是話劇版《夏洛》的主演,他是負責《烏龍山》的。

但由於登上春晚的沈騰有更廣泛的觀眾基礎,又正好在《歡樂喜劇人》第一季裡拿了冠軍,最終公司決定由他主演。

向來以“懶”著稱的沈騰老師,就這麼幸運地走到了命運的拐點上。

07.

沈騰一直是被外界推著走的。

臨高考前,他都沒什麼人生理想,也不知道長大要幹嘛。他姐在軍藝,就拉他考了軍藝,說以後能混個鐵飯碗。上學期間,沈騰也沒那麼出類拔萃。畢業大戲演的也不是男主角。大家對他的統一意見是“胸無大志”。

能躺著就絕不坐著的沈騰,從來也沒想過要逼自己,非得實現什麼野心。

畢業後,他偶然看到同學送來的劇本,看得樂不可支,才跑去開心麻花應聘。當時好像是說長了痔瘡,見公司老闆時整個人躺在沙發上用下巴看人,老闆尋思這小子挺牛逼啊,就把他招進去了。這一待就是十幾年。

正因為沒慾望,沈騰才安心做話劇。哪兒能想到說上春晚,就上了春晚,說演電影,就演了一部爆款。從此橫跨三個喜劇舞臺。

「當年在《東北一家人》裡客串的沈騰」

最終,《夏洛特》單日票房反超《港囧》,正面直剛,拿走了14.3億。

而電影的總投資,才5000萬。

初戰告捷,一是依託於開心麻花的粉絲,二是依託於公司強大的創作團隊和早已受市場考驗過的密集笑點。這也是沈騰爆紅的堅強後盾。

2017年,《羞羞的鐵拳》毫無意外地拿下了國產喜劇類電影的票房冠軍。

同年,《縫紉機樂隊》才不到5個億。

大鵬的心裡,一定非常失落。

08.

《縫紉機樂隊》,是大鵬自己的故事。

大鵬自小視黃家駒為偶像,想組建樂隊,成為搖滾歌手。讀中學時,他就在廁所裡錄磁帶,設計了包裝託校外的攤販售賣。後來在集安拉了幾個人,其中包括一個鋼琴老師,組建“及格樂隊”,還送出了200張演出票。大二那年,聽說雪村有場活動,跑去獻花,把自己的作品寄給了雪村。

大鵬是個學霸,讀建築。但理想太耀眼,太想當歌手了。一次在聊天室裡遇到個網友,那人介紹他說在北京有家公司能幫忙出唱片。大鵬在家人幫助下湊了幾萬塊錢。公司讓他等訊息。那時大鵬在天津一家公司上班,工作就是看人運煤。大鵬實在等不急,跑到北京,發現公司已人去樓空。

無奈之下,大鵬開始北漂。

從此發誓要捧紅自己。

幸運如他,趕上了網路的風口。

「《明星聊天室》時期的大鵬」

當時他想清楚了,歌星,估計當不成了。要想出名,要想被人們知道,還得藉助網際網路的優勢。不久後,《屌絲女士》火爆全網。大鵬看了些片段,心說不如我就照搬情景劇模式,弄個《屌絲男士》。他長得不帥,普普通通,正好符合這種氣質。

當時影片網站的自制劇並沒多少,能不斷引人發笑的節目,更是寥寥無幾。《屌絲男士》上線後,迅速引起網友大面積關注。

大鵬一步步火了,2014年,他帶著自傳去各個城市籤售時,粉絲狂呼他的名字。他再也不是那個拿著800元月薪,在通州北苑地鐵站附近租房的網路主持人了。

《煎餅俠》的拍攝,也是因為受刺激。

那年大鵬在三里屯等柳巖,但柳巖拍《分手大師》一直沒來。讓大鵬覺得,在電影面前,拍網劇的,啥也不是。以後我一定要拍電影。

第一版劇本全是段子,相當於一部長版網路喜劇。弄完後,大鵬覺得這個思路不對,把編劇束煥找來,串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用戲中戲的手法來講述演員大鵬和其他小人物的勵志人生。前後改了20多遍。

然後大鵬又去找吳君如湊人,託關係拉到了古惑仔們。由於投資不高,片中好幾場戲都是蹭的,甚至蹭了徐浩峰拍《師父》的群演。

「有人表示看了《煎餅俠》更不開心」

籌備初期,很多人懷疑大鵬會搞砸。結果影片上映,17小時破億,上映兩天破3億,5天破5億,最後票房破10億。業內都給嚇傻了。

2012年《屌絲男士》籌備時,大鵬曾力邀沈騰去客串。沈騰去幫了忙。2015年,《煎餅俠》和《夏洛特煩惱》前後腳上映。看完《夏洛》,大鵬發微博說自愧不如,還好沒一起排片。事實證明大鵬是有自知之明的。《夏洛》是一個成熟的喜劇商業片,笑料和節奏都很好,純靠口碑逆襲。而《煎餅》依託的,是《屌絲男士》的群眾基礎和檔期優勢,作品質量顯然不及《夏洛》。

很多人進了電影院,覺得笑料鬆散、無聊,主題過於雞湯,覺得自己被蒙了。

“這種電影,居然能賣10個億?”

這就導致2年後,《縫紉機樂隊》面對《羞羞的鐵拳》,票房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縫紉機》是15年大鵬被廣電送去好萊塢做交流,看到一部黑人音樂傳記電影的表演場景時想起自己的理想而突然想拍的作品。主題和《煎餅俠》的“小人物大理想”類似。然而觀眾顯然不願意再為大鵬的情懷買單。大鵬自己也知道,《煎餅俠》的口碑造成了反噬,影響了群眾對他的觀感。於是發了個長微博,希望大家不要懷抱成見,去電影院看看夢想。

群眾最終還是選了《鐵拳》。

雖然它也沒有那麼好笑。

同樣是在2015年,一部叫《唐人街探案》的“偵探喜劇”突然上映,摘下了元旦檔期票房冠軍。顯然,陳導也是個聰明人。

他知道喜劇能撬動多大的市場。

也知道老百姓愛熱鬧,而不是懸疑。

「《西虹市首富》也沒那麼好笑」

3年後,《夏洛》編導團隊打造的第二部喜劇《西虹市首富》再次將沈騰推向更高位置。但那年,喜劇片票房王座,不屬於開心麻花。

它屬於《唐人街探案2》。

喜劇片冠軍的票房,從此進入30億紀元。

20年前,《甲方乙方》才3600萬。

09.

以小博大的故事,還在繼續上演。

今年春節檔,《唐探3》預售賣到10億時,大家都覺得穩了,甚至一度懷疑中國戰狼的位置要被替代了。萬萬沒想到,由於口碑崩裂,陳思誠中戲的師妹賈玲,用一曲催淚親情摻雜著小品段子,把王冠奪了過去。

《你好,李煥英》原本就是個小品,整部電影的核心也是在小品基礎上展開的。要說電影的好笑程度,別說跟《泰囧》比,跟《甲方乙方》比,就是跟《西虹市首富》比,也是略處下風。然而,資本的助推和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一口氣讓《李煥英》把我國喜劇片票房紀錄,幹到了50億。

當初住在北京地下室、一度在相聲行裡找不到飯碗的賈玲,就這麼一下子被抬到了50億票房導演的寶座上。而且還是首秀。

黑馬只會遲到,但從不缺席啊。

「《李煥英》的評分,我是看不懂的」

為什麼,為什麼總是喜劇?

1979年,喜劇電影《瞧這一家子》上映,由劉曉慶、陳強、陳佩斯主演。從沒看過喜劇片的中國觀眾看罷,有的笑出腦溢血,有的突發心梗、肺泡破裂。這部電影堅定了陳佩斯搞喜劇的心,陳強老爺子的原話是:

“中國老百姓太苦了,要給他們帶來歡樂。”

無論90年代的香港,還是千禧年後的內地,在中國現存的電影工業體系下,要大投入大製作搞大片博取大收益,顯然風險很高。這套資本遊戲只適合好萊塢那幫冒險家,畢竟人家的市場是全球。加之無論當初的香港還是如今的內地,經濟上行環境下帶來的個體焦慮、身心疲憊,為喜劇提供了民間土壤。

工業體系的短板和觀影情緒的集合,都為一匹又一匹黑馬,提供了歷史機遇。

所以,這30年來,從《賭聖》到《甲方乙方》,從《瘋狂的賽車》到《泰囧》,從《夏洛特的煩惱》到《你好,李煥英》,億萬場笑聲迭起的影院帶來的滾滾如潮的喜劇片票房奇蹟,永遠是新人出頭的風水寶地。

當然,新人想出頭,也不是一己之力。

首先,你得有人保駕護航。無論是《賭聖》背後的吳思遠,還是《甲方乙方》背後的韓三平,抑或《你好,李煥英》背後巨量的資本團隊,管你是民營還是國營背景。有一兩座靠山,絕對比撞大運強。君不見當年陳佩斯《好漢三條半》跟《甲方乙方》打擂臺,沒幾天影片就被撤到了郊區上映。

從此,陳老師就不搞喜劇電影了。

沒辦法,誰叫你老人家無媚骨呢?

「陳佩斯的喜劇片《孝子賢孫伺候著》」

其次,創作機制也是問題。相比大鵬的電影從10個億跌到4個億,沈騰能一直坐穩喜劇一哥,還是因為有開心麻花在背後值班站崗。強大的創作團隊和經受了市場考驗的話劇IP,會讓沈騰和麻花有源源不斷出爆款的可能。你看德雲社的人一直鬧著想在電影市場上分一杯羹,一直沒分到,為啥?

誰願意花120分鐘進影院看相聲啊?

這個問題,在徐崢身上也是個困境。從《泰囧》到《囧媽》,過去都快10年了,徐崢的創作依然圍繞“中年危機”。看得出來徐老師是想建立一個系統的喜劇形象,類似趙本山的農民、周星馳的小人物,但“中年中產男人”形象,對老百姓的情感帶入低了點。

不盡早拓展創作維度,徐崢會真危機。

最後,也就是個觀眾緣。有的演員就是討喜,有的喜劇人就是令人期待。否則你無法解釋為啥鄧超搞怪就是沒人看。而縱觀目前國產喜劇江湖,能在這個層面上衝破票房紀錄的人,恐怕也只有周星馳一個。

多年來,星爺時不時會拍一部電影,來打破一下票房紀錄,不是《功夫》就是《美人魚》。可惜找人演《新喜劇之王》,觀眾並不買賬。

如果星爺還想再一次破影史紀錄,估計只能等他親自出演《功夫2》了。

「您老人家倒是演啊?」

假如吳孟達老師沒有先走一步,身體還像當初那麼硬朗,兩人在《功夫2》裡重現黃金搭檔的光芒。那票房數字,簡直不敢想。

但他要是不親自演,國產片江湖放眼望去,能在賈玲這個票房基礎上再創輝煌的黑馬,可謂寥寥無幾。陳佩斯是不會拍了,德雲社是別想了,大鵬都開始走深沉了,馮小剛也早已失勢,黃渤無法單純用喜劇來定義,徐崢就看能不能走出他的敘述困境,王寶強我是從不指望的,甯浩顯然不會為了票房去拍一部閤家歡…想來想去,符合以上三點的,只有沈騰了。

目前,沈騰還沒正式導演自己的作品。

騰哥懶歸懶,票房號召力是穩的。

加之還有開心麻花的創作團隊護航,又有之前連續幾部喜劇的口碑保底。

沈騰老師,能不能把國產喜劇片的票房紀錄幹進60億,就看你了…

11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海莉婦女節向丈夫講述女權知識,賈斯汀·比伯發文致敬偉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