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群眾演員,在許多觀眾的既定印象中是用來湊數的、對專業要求不高的背景板。然而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官方幕後紀錄片中所曝光的群眾演員,卻顛覆了這樣的認知。他們對待表演認真的態度和徐崢導演對他們的高要求,再次印證了要想拍出好的作品,必須在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哪怕是塊"背景板"。

一個場景70個演員,每一個都由徐崢親自把關

隨著電影的熱映,《我和我的祖國》片方也釋出了電影拍攝的官方紀錄片,電影幕後的拍攝故事被展現在觀眾眼前。從紀錄片中我們得知,徐崢執導的《奪冠》這個故事裡,光弄堂這一場景的拍攝動就動用了超過70位演員。

70位演員,對於不少完整的電影來說也不是小數目了,何況《奪冠》只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中的一個,故事中也並非只有弄堂這一個場景。

不過人數還不是最重要的,真正令人驚歎的是這些按照戲份來說只能算是群眾演員的演員。他們並不是由"群頭"在現場招募的"一日遊"的臨時演員,而是經過層層篩選並由徐崢開會一個個親自溝通確定的演員。他們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或有一定表演經驗的專業人士,裡面也不乏為了有機會參與獻禮甘當綠葉的業界老前輩。

在導演為這批扮演弄堂居民的演員專門舉辦的交流會上,徐崢要求這70個人每個人都要給自己設定一個角色,並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量體裁衣的給出了角色意見,甚至在討論過程中反覆推敲。於是他們中有的成了教導主任,有的則是退休老幹部,有的是浮躁的待業青年,有的則成了不著調的"小赤佬"。

事實上,由於篇幅的限制,這70位演員中許多人為自身設計的人物身份與個性在成片中並沒有機會得到充分的體現。但正是由於導演的高要求和群眾演員的投入演出,才得以在影片中真實還原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弄堂,讓整個故事充滿了不造作的生活氣息。

群眾演員中大咖頻現,積極參與獻禮不計得失

在現在的演員評價體系裡,番位很重要,戲份很重要。一些有一定地位的演員客串出演配角時,通常會要求標註特別出演,以免則損"咖位"。

而在《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裡,出現了不少完全以群眾演員自居,只要能參與到獻禮片的拍攝中去完全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大咖"。他們欣然地坐在弄堂的人群中,隨著劇情一起為女排喝彩。他們不是主演也沒標註特別出演,但依然值得被觀眾尊重。

這其中就包括坐在弄堂裡的張建亞。曾執導過《三毛從軍記》、《貞觀之治》、《錢學森》等影視作品的第五代導演張建亞,和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顧長衛是同班同學,都是通過1978年恢復高考後的首屆高考考入的電影學院。徐崢作為演員,曾出演過張建亞執導的電影《愛情來電轉駁》,二人淵源頗深。這樣一位有資歷的導演,這次在影片中僅僅出演一個群演的角色,雖未免大材小用,但他依然很愉快地完成了這次演出。

除此之外,甘當綠葉的還有成家驥、徐玉蘭、張芝華、王侃等演了一輩子戲的老藝術家。他們也都按照要求去塑造了在弄堂裡活動的一個小角色。

當然,在眾多充當背景板的演員中,還有一位非常特殊的演員,那就是出現在鼕鼕家電視機裡的當年的中國女排隊員、現在的中國女排指導郎平。考慮到她本就是故事裡的人,為了避免穿幫,徐崢安排她只能出演一個不露臉的角色,那就是收拾乒乓球場地的"掃地僧"。儘管只是匆匆走過的一個過場角色,郎平對於能參與拍攝依然顯得很開心。

這些出現在電影裡充當群眾演員或背景板的"大咖",除了為觀眾帶來驚喜之外,他們不計得失想要為這部國慶獻禮電影做點兒什麼的真心和誠意令人感動。他們讓電影中每一個小小的片段都能傳遞出滿滿的熱情和能量。

像這些演員這樣的奉獻精神,值得許多年輕演員學習。而像徐崢拍《奪冠》這樣認真的選角方式,也應該應用到更多更廣泛的影視拍攝中去。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謝娜抱娃現身機場,獲多人撐傘圍成“傘牆”?被指排場太大惹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