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懷疑,假如你老家在包郵區,至少一套豪宅別墅,一輛奧迪A8,還配備司機、傭人。
老爸在上海商界人脈深廣,公司老闆、大客戶,都是看著你長大的叔叔伯伯。
老媽隨隨便便掏出一張卡,就能讓你在上海全款買房。
你本人雖然沒什麼本事,但長得好看,好看到宋軼的程度。
假如你是這種條件,你會死磕一個各方面平平無奇,還不願搭理你的鳳凰男,死命讓他娶你嗎?
反正我沒聽說過還有這樣的“結婚狂”。
甚至懷疑新版《粉紅女郎》的編劇也沒聽過,純粹關上門瞎想出來的。
劇方宣傳角色時,用“好嫁風”代替了“結婚狂”。
他們重新編排了一個和老版毫不相干,和現實生活也風馬不接的故事。
18年前,劉若英演的結婚狂之所以為結婚發狂,是因為不討男人喜歡、不好嫁。
和宋軼演的這個“好嫁風女”,完全不是一回事。
01
當年劉若英因為結婚狂這個角色在內地大爆。
宋軼這版卻仆街了。
開播第一集,她因為配合劇方營銷“好嫁風穿搭”被噴到刪微博道歉,給這部劇貢獻了唯一一點水花。
也許該罵的並不是“好嫁風”本身,而是他們自己也沒搞清楚其中的差別。
原版結婚狂叫方小萍,穿搭和名字一樣土氣。
各種高飽和度的POLO衫配廉價的中筒長褲或者碎花長裙,拎個三色編織大袋子。
身上唯一的配飾,是兩枚粉紅、粉藍的髮卡,別在耳後。
頭髮又稀又亂,無精打采地垂在肩上。
演結婚狂時,劉若英跟現在的宋軼差不多大,都是三十出頭。
已經是影后和著名歌手,還是貼上齙牙,做各種自毀式表演,大方扮醜。
當時還沒有微博、某書、某音,各種自媒體。
明星的商業價值沒大能自成一套產業鏈的程度。營銷策劃也還沒那麼成熟。
不會戲還沒播,先策劃好一套方案,想著怎麼推廣衣品、包品、首飾品,以此召喚商家,直接賺上游的錢。
演員的心思,大多還是花在角色本身上。
所以哪怕結婚狂恨嫁、白目又聖母,不如萬人迷、男人婆討喜,觀眾也不會上升到劉若英本人身上去。
當然“恨嫁”本身也不值得被罵。
之所以會出現“結婚狂”,背後自有一套邏輯。
新版《粉紅女郎》就是沒搞懂這個邏輯,自相矛盾,才會被罵。
02
結婚狂還不叫結婚狂的時候,有個更精準的名稱,叫“女結婚員”。
是奪筍大戶張愛玲取的。
她說不能當女店員、女打字員的女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做女結婚員。
短短四個字,就概括出婚姻對舊式女人的意義。
結婚證書是她們的一份終身僱傭合同。
找男人不是為了滿足情感需求,是完成KPI。
損歸損,但張愛玲對女結婚員們沒有嘲諷或批判。
如果有,也是在嘲諷這個局面本身。
女結婚員並不比女店員、女打字員低階,因為她們別無選擇。
再後來,女性有了就業機會,不再只有女結婚員這一條路。
女結婚員就演變成了“結婚狂”。
為結婚發狂的女人,又可以粗略分成兩種。
一種還是拿男人當飯碗,另一種是把人生的重點都寄託在感情上。
也許兩者還存在交集,並不是完全涇渭分明。
背後的原因恐怕還跟大部分資源依然掌握在男人手裡有關。
女人能獲得的機會少,甚至要靠男人來分配,那相應的就要付出比男人更大的代價。
放棄和男人競爭,轉而和女人競爭男人,看上去好像是條更輕鬆的路,但也可能是陷阱。
至於劉若英版結婚狂……好像兩種都不是。
她渴望的其實不是婚姻,而是愛情。
甚至也不是愛情,而是渴望得到異性的認同,從而完成自我認同。
劉若英的表演,讓“結婚狂”不只停留在標籤意義上。
這是新舊兩版最大的區別。
03
方小萍30歲了,還沒正式談過戀愛,沒被男人抱在懷裡表達過愛意,也沒接過吻。
她長了一對兔牙,被從小嘲到大。
男人嘲笑她年紀大、不漂亮、沒意思。
小萍常年生活在自卑當中。她有個習慣,說話特別是對著男人說話,一定會捂著嘴。
很多女人也嘲笑她,原因張愛玲也早就說過:“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這點賤。”
對男人沒有性吸引力的女人,好像就是失敗的女人。
當然也不是每個女人都這麼想,小萍遇到的女性朋友,雖然個個都比她年輕漂亮,卻都真心實意地肯定她,幫助她。
大概因為她們都是底層普通人,才能彼此共情,體諒別人的不易。
自卑的小萍遇到了夜店小混混陳坤。
這是第一個說喜歡她,還要親她的男人。
劉若英就像真的當過普女一樣,把那種永遠縮在角落,不敢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但又忍不住期待的小心思演得細膩極了。
她先是捂住嘴巴害怕對方看到“缺陷”,接著小心翼翼問對方:你是真的喜歡我,不是可憐我?
她強忍著眼淚,倉促跑走。
萬人迷提醒她:你可以去享受愛情,但絕對不要去相信愛情。
還有句更經典的:單身是糖,結婚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逃過了婚姻是要放鞭炮的。
小萍不肯聽,奮不顧身投入愛情的想象裡,果然被小混混涮了一把。
一個看起來那麼不女權的角色,被男人甩了,沒有自怨自艾或者死纏爛打。
她的分手儀式,竟然是衝渣男唸了一遍《成全》的歌詞:
「我只有一句不後悔的成全,成全了你的瀟灑與冒險,成全了我的碧海藍天」
然後轉身離開。
04
小萍當不了穿搭博主,但比宋軼演的那個結婚狂更值得拿出來讓女孩們借鑑。
她雖然戀愛無能,但從沒耽誤過工作。是個優秀的幼兒園老師,一直在崗位上兢兢業業。
新版裡,一個30歲的富家女,連上班時間要上班,而不是幹私事都不知道。
不是故意摸魚,就是字面意義的不知道。這不是戀愛腦,這是沒有腦。
除了結婚狂,其他三個女孩也都升級成上流人士。
萬人迷變成油膩直女裝假姬。
男人婆不再是到處碰釘子的卑微打工人,變成了美豔開掛女高管。
哈妹也不是無家可歸,到處混生活的孤兒。
家裡人投了大幾十萬送她出國留學,她沒去幾天就跑回國了。
每個人都不再為生計發愁,沒有了現實煩惱,所有的問題就都像沒事找事。
編劇是既不懂窮人,也不懂有錢人。
他們搞錯了,結婚狂的本質並不是戀愛腦,而是下位者想要靠結婚改變境遇而已。
這個下位者,可能是經濟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劉若英版結婚狂,有條明顯的成長弧線。
她在一次次求愛不得後,不再把結婚當成人生唯一理想,也就自動把自己從下位者的位置裡解綁出來了。
也許結婚並不能解決結婚狂的人生問題,不結婚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