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機長》破21億了!從播出到現在,《中國機長》的票房就以每天2億的的數量在增長。
電影中,不管是張涵予、袁泉、歐豪、杜江還是李沁的演技,都令大家津津樂道,但最令大家驚豔的,卻不是他們的表演,而是這電影背後的震撼。
大家都知道,電影《中國機長》是根據“5•14”川航備降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這個故事早已被大家熟知,電影的劇情也早已被劇透,但《中國機長》上映後,票房為什麼還能一天2億的速度逐漸增長呢?
因為這背後,是中國航空英雄的誕生,是中國空難史無前例的奇蹟,也是令全中國人們都驕傲的一次歷史性事件。
而事件的背後,有著太多平凡中的偉大人物。
01 空難迫降,卻無一人死亡
事件的始末,現在說起來,都驚心動魄。
在2018年5月14日這天,四川航班的機長劉傳健正如往常一樣,駕駛空客A319執行重慶飛往拉薩的任務,這條路線他早已飛行了上百次,而他也從事機長一職多年,按理說,如果沒有意外發生,這次飛行一定特別順利。
可是,當他駕駛著飛機行駛在9800米的高空中時,機艙卻突然發出了一聲巨響,劉傳建發現:駕駛艙的右側前擋風玻璃出現了裂縫。
意識到問題之後,機長劉傳健立馬準備返航成都,當時他很有自信能返航成功,因為他認為:只是一層玻璃裂了的話,對操作飛機是完全沒有影響的。
但是意外總是發生的讓人猝不及防,就在劉傳健要求返航的通話結束後,他發現,前擋風玻璃整體都爆裂了。
這意味著,一整架飛機上的人,都面臨著嚴重的生命威脅。
高空中高速的飛行,導致駕駛艙儀表臺受損嚴重,駕駛艙的溫度也急劇下降到零下40多度,並且還面臨著嚴重的失壓。
意識到危險之後,李傳健慌了,他整個身子都在抖動,而且副駕駛的半個身體都掛在機艙外,劉傳健本能的伸手去拽他,但因為在極限環境下,劉傳健的整個身體都被壓在座位上無法動彈。
要知道,在9800米的高空中,零下40多度的溫度下,劉傳健穿著短袖,並且若是沒有帶上氧氣面罩,人缺氧超過45秒之後就會導致暈厥,這也是劉傳健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
不僅如此,在此時,飛機在飛行極限下也瞬間失去了平衡,面臨著隨時都有可能撞上高山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逆轉危機幾乎不可能。
當時,所以幕後的機組人員都在嘗試著聯絡劉傳健,但都聯絡不上,大家的心都在懸著,在擔心,在恐懼。
“四川8633”這個數字不知道被呼叫了多少字,就在大家都絕望的時候,卻傳來了令人振奮的訊息。
劉傳健逆轉了局勢,創造了這個被認為不可能的奇蹟,這一瞬間,所有人都歡呼吶喊,在心裡為機長點了無數次贊。
可是大家也都很好奇,劉傳健是怎麼做到的?
02 強大的信念與過硬的技術,缺一不可1、他有強大的信念
在面臨飛機墜毀的危急關頭,劉傳健當時唯一的信念就是:只要飛機還沒有摔,就一定要想辦法把飛機變成可控的狀態。
2、他有多年的飛行技能和經驗
想要將飛機控制下來,只有強大的信念遠遠不夠,還需要有過硬的技術與經驗。
儘管劉傳健此刻很緊張,全身在顫抖,但他也不願放棄一絲可能的機會,他憑藉著他多年來過硬的飛行技術與經驗,在多種故障與極限環境中,飛快的操作著。
終於,他堅持了近34分鐘後,終於將飛機飛出了山區,躲避了危險,當飛機平穩的降落在機場跑道上的那一刻,全部人都為他鼓掌歡呼。
這是一個奇蹟,史無前例的奇蹟。
之後,在觀看飛行記錄時更是發現,劉傳健在手動備降過程中的36個動作全部精準無誤。
在如此艱難的環境與壓力下,能做到如此實在令人震驚,但這也正是劉傳健過硬的飛行技術的證明,也是他強大的信念的證明。
所以說,想要創造奇蹟,做出令人想象不到的奇蹟,就必須敬業、專業,在工作中,時時準備,時時學習,掌握一身技能,才能將以後遇到的危險化險為夷。
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堅決不放棄的信念,就如劉傳健在危險時刻所想的那樣:只要有一線生還的希望,就堅決不放棄,也正是這個理念在支撐著他的整個過程。
所以,不管在哪個崗位上,想要化險為夷,很好的應對困難,不僅需要積累掌握過硬的工作技能,還需要鍛就強大的抗壓心理。
03 劉傳健:搭檔們的表現讓我更放心這次的“5•14”川航備降時間之所以能這麼成功,除了機長劉傳健的臨危不懼以及強烈的專業技能之外,還是全體機組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機長劉傳建曾說過,當時飛機遇到緊急時刻時,機組其他同伴的表現,很讓他放心。
因為飛機破損以後,在如此極限的環境下,機艙裡是聽不到任何聲音的,要交流也只能靠手勢,劉傳建清楚的記得,在零下40度的環境下,他的整個身體都情不自禁的在抖動,第二機長看到後,就在他背後給他支撐,不停的給他撫摸背部和肩膀,通過這種行動告訴他:別怕!
飛機艙突然傳來一聲巨響,所有的燈光都暗了,氧氣面罩也全都掉了下來,警報聲也突然響起。
這一系列事情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發生了,乘客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驚慌、恐懼,他們慌亂了起來,哭了起來。
這時候,乘務員們就開始幫乘客們都一一帶上安全帶和氧氣面罩,當有乘客抽筋的時候,乘務員就一直幫他們按摩,乘客在哭,乘務員就一直拍他們的肩,安慰他們,給他們信心。
其中一個乘務員在為乘客帶好安全帶以後,她自己沒有安全帶可系,於是她就讓那個乘客抱住她,一直到飛機安全降落之後,她才發覺,她的背後冰涼冰涼的,原來,這是抱住她的那位乘客流的眼淚,將她的後背都打溼了。
難道乘務員們就不驚慌、不害怕嗎?不,她們害怕。
她們之所以表現的鎮定、堅毅,是因為她們身上有著強烈的職業素養以及這身制服背後深深的責任,所以她們沒有時間害怕,更沒有時間慌亂。
她們能做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安撫好乘客們的情緒,做好背後的工作,讓機長心無旁騖的去控制好飛機。
就是因為機組同伴們如此優秀的背後工作,才讓機長劉傳建能專心的、責無旁貸的應付備降難題,有這麼多優秀同伴的支援,才讓劉傳建更有勇氣和信心,去創造這個奇蹟。
他們都是最優秀的。
04 奇蹟的背後,是這群人日復一日訓練的成果越是在危難時刻,才越能看出一個人最專業的職業感。
就像感動中國給劉傳建的頒獎致詞說的那樣:“儀表失靈,你越發清醒,乘客的心懸的越高,你肩上的責任越重,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這是怎麼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後,都隱藏著堅守和執著。”
不僅僅是劉傳健,飛機上的全體機組人員,他們無一不是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與準備,才有了現在的熟練與專業。
在這次備降事件上,大家都稱之為奇蹟。
在9800米的高空,擋風玻璃全部破裂,零下40度的寒冷,失壓、缺氧,在這麼多難以生存的極度環境下,為什麼會發生奇蹟?
不過是機組人員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苦學習與訓練,就像《中國機長》裡畢男的飾演者袁泉說的那樣:“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夠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就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
機長劉傳建曾說過:“我每次檢查飛機,我都會多看一眼,哪怕有一點的疑惑,我就會向機務維護人員詢問。飛行,不能有半點的含糊,只有你一絲不苟地,然後把每一個動作做好,你才能保證安全。”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如此為難的情況之下,劉傳建的能作出精準無誤的36個高難度動作的原因。
所以說,這世界上哪有什麼奇蹟,有的不過是創造奇蹟的人背後日復一日的艱苦付出。
這也是為什麼在大家都知道劇情的情況下,每天還會有那麼多人去電影院觀看,他們想用自己微薄的行動表示,他們支援這群在背後默默付出的機組人員們,稱讚他們、支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