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腔小調裡的大喜大悲,笑笑鬧鬧裡的鄭重告別。
38歲的賈玲,用活色生香的聲音影像,寫了一段揭開往事的日記小段,她沒有選擇塵封這遺憾,而是選擇在全國觀眾的陪同下,向自己的母親告白,告別。
客觀來看,李煥英這部電影,確實沒有那麼那麼出彩,沒有專業導演的敘事功力和渲染手法。故事在循規蹈矩中推進中,加以各種喜劇小包袱點綴。
但作為賈玲的導演處女秀,我們不能要求太多。
其實這部電影簡單的很,中心思想就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在可以陪伴的時候,多陪伴父母,在還可以去珍惜的時候,好好記住和媽媽在一起的每一個時刻。
看完電影,觀眾可以帶著“想回家陪陪父母”的心情離場,我想這部電影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成功了。
從一開始,我也沒有把它看做一部電影,是當做賈玲和觀眾們窩心窩肺的撒了回嬌。因為她的母親來不及留下一句話,就走了。
想想吧,這種痛苦,好似靈魂上空的一道晴天霹靂,人就傻了,懵了,暫時死了。接下來是無盡的絕望,就算耗盡這一生,走遍這世間的萬水千山,也不可能再和母親重逢…………
或許拍這部作品 ,不是為了被誰表揚,被誰批評,只是單純的,用影像,和自己母親再續一段未了緣,把先前永遠不可能說出口的告別說出來。
讓觀影的我們,或後悔沒能把握與父母共享的天倫時刻;或驚出一身冷汗,父母還在,現在再去陪伴也為時不晚;或淡然自若,因為一直都在努力的陪伴與珍惜,但深知,父母終會離去,只希望那天越晚到來越好。
電影裡有個鏡頭引起我深深的共鳴,就是賈小玲站在樓下喊:李煥英,然後李煥英直接探出頭來:喊什麼呢,小王八蛋。
這就是當年我和我媽的對話啊,相信這也是很多小夥伴都有的經歷,只不過我媽叫我“小兔崽子”
小時候,家裡住的高,六樓,每次上學忘了紅領巾啥的,就在樓下喊媽媽,根本聽不見,因為一棟樓下,一群孩子都在喊“媽媽”,後來我們就直接喊名“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然後就看各位媽媽開窗,開始往下扔紅領巾啥的,邊扔邊吐槽,“一天的,啥都忘帶,咋不把你自己忘家裡。”
有笑有哭中看完電影,我直接給家裡的老母親打了電話,告訴她給她買了新衣服,讓她好好臭美臭美,老太太高興極了,她說自己會生,生了個小棉襖,對她這個媽媽知疼知熱。
我卻知道,不管我們是小棉襖也好,大棉褲也罷,媽媽永遠是我們的熱炕頭,溫暖,熱情,奉獻,外加嘮嘮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