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七季決賽已經落下帷幕,傅首爾奪冠之餘,大家會發現此次選手都是平平無奇的“普通人”,這些非專業辯手的顯露是否代表著舉辦了七季的《奇葩說》已經陷入了一個怪圈,引發熱議。
本屆決賽的選手都是一些平平無奇的“普通人”,他們來自社會的不同行業,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生活中瑣碎和煩惱,與其說他們之間是一場脫口秀PK不如說是一場對生活的吐槽大會。
這樣的場面下毫無懸念地在觀眾中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看法,一部分觀眾認為“普通人”來自基層發出的就是大家平時經歷而又苦惱的生活之聲,這樣的選手更接地氣,應該支援。
另一部分觀眾則認為“普通人”做選手參賽固然很貼近生活,也可以從這些瑣碎的生活事中找到豁然開朗的點,但是畢竟論述不夠專業,在觀看的時候會給人一種“討價還價”之感,缺乏辯論應有的思想引導性。
不要看這就是一檔脫口秀,其實它的門檻並不低,能來到表演現場的一定都是在辯論領域有能力的人,因為脫口秀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邏輯思維清晰無比,否則即使是一個好觀點也會讓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後感覺好像就是看了一場熱鬧一樣。
“普通人”決戰《奇葩說》的舞臺,是否說明該節目已經陷入到平平無奇,增長乏力的怪圈,像傅首爾這樣的選手,能代表一眾普通人嗎,答案恐怕還是不能。
時代需要發聲更需要發新聲,這不是說傅首爾的聲音不是新聲,而是她表達新聲的方式是不完善的,如果可以多花些心思將表達變得更加系統更加專業一些,效果會更好。
《奇葩說》辦到今天支撐它的正是這些專業辯手的思維導向力量,因為專業的辯論方法不但可以戳破現象更能引人深思,這是它的獨特魅力,並不是把話說清楚疏導情緒這麼簡單,您說呢?
……
你好,再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