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大家都看著于波,你看于波現在什麼都不是,于波將來出去絕對是演主角,演配角不會找他,他長得就是主角的樣子。”
這是于波當年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的時候,曾經的一位老師對全班同學說過的一番話,正是這番話,讓于波有了自信。
而之後發生的事,也正如這位老師所說,于波接的第一部戲便被導演選定為男一號,後來他參與拍攝的許多作品都以男主角居多。
但娛樂圈的競爭確是非常激烈,到了中年的于波,已經沒有年少時的戲久多,而且以演配角居多,有朋友非常同情他,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人家在京城還有兩套四合院。
從農村出來的他,究竟有什麼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于波,1976年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農村,家境普通,從小性格比較靦腆,喜歡養一些小動物。
11歲那年,就養了100只鴿子,每天放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自己的鴿子,如果有別的鴿子飛進來,于波一眼就能認出來。
正是這種經歷,培養了他的責任感,除了喜歡小動物,表演就是于波小時候最大的夢想,但身在農村的他,也能感到現實與夢想還有很遠的距離。
當時,離他最近的是瀋陽藝術學院,于波本來打算考這所學校的,但那時剛好釣魚臺國賓館來遼寧招人。
于波根本沒有打算要去,但姐姐說:”北京有更多的藝術學院“,正是這句話讓他最終經過多次面試被錄用,就這樣他來到了北京。
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于波經人介紹認識了李雙江等幾位老藝術家,本來想跟他們學習聲樂,但他們卻建議于波去學習表演,不得不說,幾位老藝術家看人的本事還是非常厲害的。
于波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在自己的努力下,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在校期間,于波就被老師看中,當班長,排練時當主演,一次次的磨練讓于波很快便對錶演有了信心。
隨著學習的不斷積累,于波在演技方面確實有了很大提高,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于波被選中演了自己的首部作品《蕭十一郎》。
第一次試鏡的時候,導演並不滿意,但所有人都覺得於波的形象太適合這個角色了,於是第二次試鏡,導演最終決定選他做男主角。
當時與于波搭戲的是朱茵與吳奇隆,這兩位演員都是于波喜歡的演員,與他們合作演戲,對於一個還在學校讀書的于波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壓力。
但好在於波非常努力,他在劇組花的時間比別人多,基本上沒有休息的時候,有空就看別人如何演,睡不著覺、掉頭髮是困擾他的許多煩惱事。
但好在於波堅持了下來,並隨著拍攝的進度,于波也慢慢地進入了狀態,後來的表演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當這部劇播出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此劇大火的同時,也把劇中的幾位主演也捧紅了,其中就包括于波。
隨著名氣的增大,于波的戲約也多了起來,不斷接戲的他甚至過年都在拍戲,雖然拍的作品不少,演技也受到了肯定。
但他卻沒有大火起來,究其原因,可能跟他的性格有關係,他為人十分低調,性格比較內斂,更多的時候喜歡一個人在家養動物,寫一些東西。
隨著時間的流逝,于波到了中年,在娛樂圈中也迎來了演員的中年危機,戲約少了,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說他太可憐了,當然也有嘲笑他的。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于波在早年正紅的時候就在京城買了兩套四合院,當時可以說花光了他的所有積蓄。
可能是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緣故,于波十分喜歡在四合院中生活,於是在2004年,便在北京雍和宮附近買了一套四合院。
由於十分喜歡動物,還養了一條大狗,取名叫大白熊。但也因他買四合院還遭到了圈內不少人的嘲笑,投資買這院子,以後腸子都會悔青了。
其中,也有一些朋友勸他,把錢全部花在這裡真的不值,不如多在娛樂圈參加一些活動,拓展一下自己的人脈,將來才會發展得更好。
但于波的佛系性格,卻始終沒有這樣的想法,之後,他又看上了在什剎海的一套四合院。這次他可以說是傾家蕩產了,把多年的積蓄全部用在了四合院裡。
或許這就是命運吧,隨著時間的流逝,京城的房價一路高漲,當時嘲笑他的人都閉嘴了,並且都紛紛敬佩他的眼光。
現如今的于波有戲的時候,便會去拍戲,空閒的時間,便會在四合院裡喝喝茶,看著自己喜歡的動物,偶爾也會寫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非常愜意。
結語:相比於其它的演員,于波的起點並不高,沒有背景與人脈,靠自己如今也活也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雖然沒有大火,但這樣的生活或許正是他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