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如果有人問:金馬獎是何時走下神壇的?那我一定會回答2010年,因為就在那一年,金馬獎終於撕掉“偽裝”,在入圍者實力超群的情況下將一個偶像劇演員、影壇新人送上影帝寶座。

在此之前,我從未想過開放包容、客觀公正的金馬獎會這麼做。平心而論,阮經天在《艋舺》中表現的確不錯,相較於偶像劇時期的青澀稚嫩突破不小,但絕對還談不上影帝水準,而且當時他的競爭對手非常強大,分別為《十月圍城》的王學圻、《透析》中的倪大紅、《春風沉醉的夜晚》的秦昊。在正常情況下,我不認為阮經天能擊敗這群實力派加封影帝。

記得我那時候還剛上初中,第二天放學回家開啟電腦瀏覽貼吧、天涯時,發現大家都在質疑這個結果有黑幕,嘲諷金馬獎“最水影帝”誕生了。當然,那時候有不少臺灣影壇大佬站出來稱賽果公正,還說金馬獎就是要提拔優秀新人,頗為遺憾的是,這番說辭幾乎無人相信。

如果真想提拔新人,不是應該頒發最佳新演員獎嗎?阮經天當時完全符合條件,他就是影壇新人,之前一直演偶像劇,連男一號都沒當過幾部,如果是因為優秀新演員太多,組委會可以搞雙黃蛋、三黃蛋,相信大家也不會說什麼。我就舉個例子吧,影星湯唯在《色戒》裡演得那麼好,不也才拿了個最佳新演員獎嗎?

因此,我只能說這是保護主義的原因,在獎留臺灣、提拔自己人的壓力下,金馬獎組委會屈服了。事實上當時島內的確興起了這樣一股聲音,他們認為普通的小獎項,可以多給內地電影人,但大獎應該優先頒發給島內電影人,至少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這四大獎項中,每年本地應該拿一半,而且儘量留給年輕演員。

自2010年以後,金馬獎每年都要面臨這類壓力,因此不斷地進行調整,而到了2016年,這股壓力更是達到高峰,最終因為2018年某女導演的言論而徹底玩完。

14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黃曉明給趙薇慶生,細節卻凸顯對baby的重視,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