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1995年1月,成龍主演的賀歲片《紅番區》登陸內地。

那時正值春節期間,原本影院沒抱多大希望,認為一定不會有人大過年來看電影。

結果上映當天,影院工作人員被眼前的情景震驚了:

男女老少,拖家帶口,爭先恐後擠進電影院,就為了看成龍。

當年不過幾塊錢的票價,卻拿下了3500萬的內地票房。

《紅番區》的成功,讓從業者真正感受到賀歲片市場的巨大潛力。

不是觀眾不愛在過年期間看電影,而是沒有足夠好的商業電影吸引觀眾。

自從1994年開始引進外國片,國產片票房被外國片殺得片甲不留。

電影局坐不住了,提出要籌拍賀歲片對抗外國片。

問題又來了,找誰拍?

01 渴望出人頭地的馮小剛

按理說,這項任務應該交給當時已經成名的張藝謀和陳凱歌。

但是兩人都是科班出身,陳凱歌還是電影世家子弟。

他們有一種電影貴族的優越感。

根據市場需求拍電影,兩人未必願意。

思來想去,時任北影廠長韓三平找到了不得志的馮小剛,希望他可以把“好夢一日遊”的劇本拍成電影。

在這之前,馮小剛是投資人眼中的“投資黑洞”。

《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一連三部作品被電影局斃掉。

幾百萬的資金全部打水漂。

處於至暗時刻的馮小剛,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馮小剛是自卑的。

自卑源自於他的出身。

沒背景、非科班。

和他同代的大導演相比,馮小剛顯得平平無奇。

但馮小剛心氣高,心裡有股勁兒。

他暗自發誓要讓所有人都記得他。

馮小剛承認,自己是一個“什麼都肯做的人”。

窮人家的孩子要在電影圈站穩腳跟,做小伏低少不了。

認識王朔,在王朔面前鞍前馬後,順利攀上京圈人脈。

改編自王朔作品的電影《頑主》,給了馮小剛不少啟發。

面對電影局佈置的任務,他借用了《頑主》的架構,找來憑《活著》獲得戛納影帝的葛優,拍攝了《甲方乙方》。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甲方乙方》一炮而紅。

以600萬的成本斬獲了3600萬票房。

比起票房成績,這部電影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它是國內第一部圍繞特定檔期製作的商業電影。

《甲方乙方》的出現,讓國產片真正有了“賀歲檔”的概念。

雷軍曾經有一句名言,被無數創業者奉為經典: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馮小剛抓住了賀歲檔的風口,一路乘風破浪,開啟了稱霸賀歲檔的偉大征程。

02 內地賀歲片霸主,還有誰?

《甲方乙方》之後,馮小剛接連拍攝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分別收穫4100萬和3500萬票房。

從此,馮小剛穩坐“內地賀歲喜劇第一人”的寶座。

從《大腕》開始,大眾對馮小剛開始出現各種批評的聲音。

著名影評人戴錦華認為,《大腕》有好萊塢大廠的投資,背離了馮小剛一貫的小人物喜劇的初衷。

《手機》更像是一部植入劇情的廣告片(《唐探3》笑而不語)。

他認為“馮小剛在耗費觀眾對他的信任、期待、喜愛”。

批評歸批評,馮小剛的電影依然賣座,就是市場給的最好答案。

《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全部大賣。

馮小剛在《功夫》裡的那句臺詞,似乎就是對質疑他的人最好的迴應。

從默默無聞的美工,到一線商業片大導演,馮小剛完成了逆襲,錢有了,體面也有了。

他開始不滿足於小成本的賀歲喜劇。

《夜宴》是他第一次拍古裝商業大片。

無他,因為張藝謀拍了《十面埋伏》,陳凱歌拍了《無極》。

藝術成就,一直是馮小剛耿耿於懷的地方。

張藝謀和陳凱歌早已經是國際電影節上的寵兒,馮小剛卻從來沒有在A類電影節上斬獲過什麼獎項。

草民出身,出道早期活得憋屈,如今有些名聲還被人拿來和別人比較,馮小剛不甘心。

他要在商業片裡融入更多的自我表達。

彷彿要告訴所有人,誰說我不可以深刻?

《夜宴》之後,馮小剛徹底告別自己的“馮氏喜劇”(《私人訂製》其實也是馮氏喜劇,它之所以會出現的原因下文會提到)。

《集結號》以2.5億的成績問鼎當年華語片票房冠軍。

馮小剛似乎又站對了風口。

誰說賀歲片一定要嬉笑怒罵,不能有嚴肅表達呢。

之後的《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無一不是當年的年度票房冠軍。

猶記得當時在《唐山大地震》釋出會上,馮小剛放下豪言:

“我什麼都能拍,拍什麼都有票房,這一點上誰的票房能比過我?我特別獨孤求敗。”

俗話說水滿則溢、自滿則敗。

馮小剛這一句不經意的flag,算是預知了自己日後的走向。

03 屬於馮小剛的“賀歲”時代已經遠去

《1942》第一次讓馮小剛嚐到了票房失利的滋味。

雖然他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但面對投資高達2億最終卻只有3.6億票房的時候,馮小剛並沒有推卸責任。

和《1942》同期上映的徐崢處女作《泰囧》,一舉拿下了創紀錄的12億票房。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14年前,馮小剛用一部小成本的《甲方乙方》開啟國產賀歲片檔期。

14年後,徐崢用一部小成本的《泰囧》將賀歲片帶入10億元時代,頗有想要接替馮小剛坐上“賀歲喜劇人”頭把交椅的架勢。

出於對投資方的愧疚,馮小剛轉頭去拍了一部《私人訂製》。

這部電影就是當年《甲方乙方》玩剩的,之於馮小剛來說就是炒冷飯。

然而偏偏這部連馮小剛都不想提的電影,卻能輕鬆賣了7.1億。

但是馮小剛是鐵了心不想再繼續這種喜劇。

他仍然堅持用他的影響力,拍攝那些因為題材和劇情限制、票房註定難以大爆的嚴肅題材電影。

《我不是潘金蓮》僅獲得4.8億票房,這是馮小剛電影第一次沒有進入年度前十名。

2017年馮小剛再接再厲,這一次似乎得到了迴響。

《芳華》14.2億票房, 重新整理了馮小剛個人的電影票房紀錄。

但也架不住半路殺出一個19億票房的《前任3》。

更別提當年還誕生了一部華語影史票房榜冠軍——《戰狼2》。

馮小剛不信命,他還在跟自己較勁。

2019年的《只有芸知道》,票房只有1.6億,基本宣告馮氏電影稱霸賀歲檔的歲月已成過去。

就連曾經叱吒風雲的賀歲檔,如今都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

因為另一個檔期,春節檔,正在逐漸成為各大片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讓這把火燒起來的人,正是曾經的香港賀歲片“喜劇之王”——周星馳。

《西遊降魔》於2013年大年初一上映,一路所向披靡,春節檔七天內攬下5.3億票房,一舉打破20多項國內華語片的票房紀錄。

2016年,周星馳攜《美人魚》再次進軍賀歲檔,又創造了一個新紀錄:

《美人魚》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超30億的電影。

至此,觀眾過年看電影的習慣已經被培養了起來。

之後的每一年春節檔,廝殺越來越激烈。

2018年春節檔,《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票房雙雙破30億。

2019年,《流浪地球》成為最大黑馬,將春節檔的票房成績再提升一個檔次。

今年的春節檔那就更不用說了,《唐探3》大熱倒灶,《你好,李煥英》逆襲奪冠,一舉突破50億票房大關,和第一名的《戰狼2》的差距不到6億票房,震驚業界。

與之相對應的,你還記得2020年賀歲檔都有什麼電影嗎?

不得不承認,那個曾經掀起無數浪潮的賀歲檔,它的光芒早已被後來居上的春節檔所埋沒。

時代變化得太快,觀眾的觀影需求越來越多元,喜劇已經不是觀眾的唯一選擇。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港片風光過後,逐漸淪為小眾。

日韓風潮早已消散。

我們對好萊塢大片的濾鏡也逐漸消失。

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那些曾經功成名就的導演已經跟不上了。

馮小剛如是,張藝謀如是,陳凱歌如是。

不是馮小剛這個前浪退步,而是當下市場變化實在太快,不經意間就會有一個後浪就能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華語影史票房前三,有兩部電影都是導演的處女作。

賈玲一部《你好,李煥英》的票房,就超過了馮小剛所拍全部電影的票房總和。

陳思誠成為國內首位百億票房導演,僅僅用時七年。

這個成績,放在20年前,基本上不可能。

往後,還會有很多個百億導演誕生,中國電影市場遠遠沒有到天花板。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大人,時代變了。

春節檔全面取代賀歲檔成為全年最炙手可熱的檔期,未來憑一個檔期創造100億票房的成績也不是天方夜譚。

賀歲檔被觀眾拋棄,馮小剛被賀歲檔拋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代。

而屬於馮小剛的時代顯然已經過去。

5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任嘉倫新戲與專輯齊飛,這個四月必然繁花似錦,令人格外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