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截止目前為止,《李煥英》的票房已經突破51.9億人民幣。

這個數字超過了我國導演的代表人物張藝謀、陳凱歌導演生涯所有作品的票房總和,而賈玲也成為了中國女導演界的票房冠軍。

一時間,輿論譁然,有人說賈玲已經是我國導演的新的頂樑柱;也有人說李煥英這部作品含金量遠遠沒有票房那樣高,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然而,任何事實都是有原因的,我們首先事後諸葛地來分析一下這部作品高票房背後的真正原因,並和張藝謀、陳凱歌導演作品的票房作真正的對比。

01 李煥英高票房的背後,是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自然是指過去一年疫情的肆虐。

去年的疫情,限制了大量民眾的娛樂消費,而在春節檔這樣闔家團圓的時段,民眾的觀影熱情自然居高不下。

這個時候,一部好電影,既能緩解人們心目中的傷痛,也容易讓人感覺到共鳴,只要你準確地打擊到觀眾內心最柔軟那一部分。

而這些,《李煥英》都做到了。

所謂地利,就繞不開和它一起上映的另一部電影《唐人街探案3》。

可以說,《李煥英》如此高的票房,《唐探3》“功不可沒”。

就連傻子也能看出來陳思成的野心,他想要把《唐探》系列做成中國探案界甚至整個中國電影界最大的ip,而事實證明,他的確達到了一部分目的。

首先,《唐探2》的票房呈現出井噴式的增長,票房高達30多億,幾乎和高成本的《紅海行動》以及雄霸近十年來口碑排行榜的現象級電影《我不是藥神》持平。

可是看過《唐探》系列的觀眾都知道,無論是劇情、製作以及深度上,《唐探》系列與以上兩部電影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陳思成很敏銳地看到了國產懸疑電影市場上的空白,果斷地佔領了這一塊高地。

而他的回報也是豐厚的,沒有高成本的特效製作和戰爭場面,單靠劇情和人物設定,陳思成以小博大,成功開闢了懸疑電影的天地。

而後的劇版《唐探》以及《誤殺》的成功,都在側面上印證了《唐探》系列的成功。

只是與《李煥英》同時上映的《唐探3》的質量,實在讓人寒心。

無論在預告片裡有多少吸引眼球的懸疑噱頭,還是正片中有多少在中國人氣頗高的日本演員,也無論在電影結尾處有多貴的歌曲,都掩蓋不了《唐探3》劇情上的漏洞。

內容空洞、包袱低俗、推理禁不起推敲、過多的廣告植入、高的離譜的票價……這一切的一切都使觀眾在春節檔觀看電影時的第一選擇不再是《唐探3》。

就這樣,人們紛紛從《唐探3》的大廳被推向了《李煥英》的大廳。其實,《李煥英》本身並不是口碑爆款的電影,更不是中國里程碑式的電影。

它有自身的缺點,導演經驗的不足、劇情的俗套等,但和《唐探3》比,它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真誠。

不煽情,不做作,不賣慘,有的只是對過去的無限留戀。

馮小剛說如今垃圾電影太多是因為有太多的垃圾觀眾。

而作為無數觀眾的一份子,我想說,還真的不是這回事。

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有些導演已經和大眾脫節了,一些導演功成名就之後,久居廟堂之高,卻早已遠離了江湖,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觀眾愛看什麼,喜歡什麼。

有的導演依然以為電影只要多幾個脫衣漏肉的小鮮肉,或者砸重金搞特效,就會有觀眾為之買單。

而發自肺腑地問,娛樂圈好看的人多如牛毛,砸重金搞特效砸得再多,能砸過好萊塢嗎?

觀眾的要求其實真的不高,在各種圈錢、賣弄情懷、刻意煽情以及不知所云的爛片充斥的時代,只要你的作品夠有誠意,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不故弄玄虛地敘事,觀眾自然心甘情願地掏錢買單,就會給你最豐厚的回報。

只可惜,在如今這樣一個物慾橫流、什麼賺錢就拍什麼的娛樂圈,又有幾個人能夠沉下心來真正地拍好作品,又有幾人能真正站在觀眾的角度上思考作品呢?

他們把資本方當成神一樣供著,殊不知,觀眾才是電影工作者真正的衣食父母。

前不久,林更新在微博發表的言論上了熱搜,大意就是自己參演的作品撲街,不是自己作品的原因,是觀眾的原因,是觀眾不懂得欣賞。

再結合馮小剛的垃圾觀眾的觀點……

合著端上來的是屎,觀眾不想吃,你就罵觀眾沒品味?真正該反思的,不是觀眾,而是這些自詡為榜樣的文化傳播者。

02 票房並不能說明一切

有人在黑賈玲的同時,不免有人對其捧殺。

有人說賈玲是中國導演界的希望,其成就甚至超過了張藝謀、陳凱歌等中國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導演。

這樣的說法,比黑賈玲的人更愚蠢。

誠然,《李煥英》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而它創造瞭如此高的票房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本身的質量和口碑,但不得不承認,就像前文所說《李煥英》的高票房,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如果都歸結於電影本身,而無視別的因素,甚至只狹隘地對比票房資料,那無異於盲人摸象,一葉障目。

不錯,如果單單從數字上說,《李煥英》的總票房的確是超過了張藝謀陳凱歌生涯的總票房之和。

然而,時代不同,人們的消費水平、消費觀念也不相同,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物價上的改變,都使我們不能單純地在票房上做數字對比。

2002年,那時的中國電影市場還沒有大製作、大場面這樣的觀念,就在這個背景下,張藝謀的《英雄》橫空出世。

這部彙集了李連杰、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甄子丹等中國娛樂圈最璀璨的明星的電影,上映後在中國電影市場幾乎引發了一場地動山搖的大海嘯,看慣了好萊塢大場面的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也可以製作出這樣精美的作品,我們的文化也是如此的絢爛多彩。

《英雄》在當年中國內地狂收了2.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高達1.77億美金,這個成績,即使在過了將近20年後的今天,也依然是票房爆款電影。

據悉《英雄》在內地的票房,就幾乎佔了當年內地總票房的四分之一,2019年中國內地總票房高達607億人民幣,如果按這個計算,英雄的票房則超過了150億,這還不算外國的票房資料。

而2005年,陳凱歌的那部都快被罵爛了的《無極》,在當年內地取得了1.75億票房,同樣佔領了當年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

這兩部電影可謂是國師和陳導在票房上最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作品,幾乎是代表了商業片在那個時代最高的成就。

何況在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院線的數量等因素,都是一部電影票房的上限。

所以說,單純地在票房資料上對比毫無意義

更何況,兩位導演在文藝片上的成就,也不是賈玲的“最高票房女導演”可以媲美的。

《活著》這部電影,使張藝謀獲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更使葛優獲得了華人第一座戛納影帝;《紅高粱》獲得了柏林電影金熊獎,也是第一部獲得該獎的亞洲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了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而對於陳凱歌則更不用多說,即使陳導別的電影一部都沒拍,他的《霸王別姬》,也代表了華語電影藝術成就的最高峰,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

而這些電影,至今仍然是中國電影難以逾越的天花板。

和這些宣揚了中國文化、讓中國在世界舞臺揚眉吐氣的電影相比,在當今娛樂圈即使取得了如此重大成就的《李煥英》,也臣服失色。

03《李煥英》的背後,是一場娛樂文化的洗牌

《李煥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喜可賀,因為它又為我國豐富多彩的電影文化添了重要的一筆。

然而,電影獲得掌聲和鮮花後,留給觀眾更多的,是對自身娛樂文化的思考。

首先,一部深度並未上升到國仇家恨,更未深入到社會的歷史變遷,就能使這麼多的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既提現了電影本身的深入生活,也能說明觀眾精神生活上的渴望和匱乏。

因為和《霸王別姬》、《紅高粱》這樣的電影相比,中規中矩的《李煥英》都能讓觀眾如此動容,由此就能看出觀眾對質量上乘的娛樂文化有多渴求,而自身的娛樂土壤又有多貧瘠。

終其根本,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娛樂文化中的垃圾太多。

從資本方,到製片方,再到演員,每一個環節的精心耕耘,才能誕生一部膾炙人口、口口相傳的電影。

比如《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誕生,就命途多舛。

在喜劇片、玄幻片、愛情片主導的電影市場裡,《流浪地球》的投資幾乎無法引得資本方的青睞。

因為風險太大,資本方看中的是投資回報率,至於什麼科幻電影的發展,對不起,和我無關。

總要有人第一個吃螃蟹,總要有人要踏出第一步。

還記得導演郭帆在接到吳京的投資時,郭帆害怕電影會賠錢,吳京說道,如果賠錢了,就當為中國科幻電影做貢獻了。

只有不僅僅考慮金錢的電影工作者,才能做出走心的作品,這樣的作品,才能受到觀眾的青睞。

而這樣的電影工作者,才配叫“文化傳播者”。而《李煥英》的成功,標誌著一場對娛樂文化的洗牌。

它告訴娛樂圈,觀眾們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韭菜,更不是好騙的傻子。

觀眾也許依然是“垃圾觀眾”,也許文化深度也沒到一定高度,但觀眾最起碼知道什麼好吃,什麼噁心。

所以也希望娛樂圈大佬,好好思考自己的初心,藝術和商業不能完全分割,但也別完全混為一談,否則噁心觀眾的只是一時,但壞了的口碑,也許一世也救不回來。

9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童星阿爾法近照瘦脫相,眼窩深陷似大叔,曾因壓力大20歲就禿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