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家庭劇《生活萬歲》熱播,王鷗再一次成為影迷熱議的物件。
劇中王鷗飾演的大姐曾志婷,是一名主刀醫生。
表面上是曾家榜樣,家庭幸福。
實際上曾志婷已經和丈夫離了婚,害怕讓父親失望就一直瞞著。
所以日子過得小心翼翼的。
其實和劇裡一樣,在現實中,王鷗的生活也不好過。
在一檔節目中,她曾心酸的說到:
我缺失的那些父愛,在我長大的過程中特別重要。
11982年,王鷗出生在廣西南寧市的一戶普通家庭。
3歲那年,父母就離婚了。
那天晚上,王鷗的爸爸罵著讓媽媽“趕緊滾”。
媽媽哭得淚流滿面。
而年幼的她,只能聲嘶力竭地哭著,哀求著不讓媽媽走。
最後媽媽還是一根一根地掰開她的手指,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也就是從那時起,王鷗開始了“動盪”的童年。
母親走後,父親照顧了她三個月,就說累得不行。
換媽媽過來,幾個月後,媽媽也因為沒有精力離開了。
王鷗徹底成了一名“孤兒”,被寄養在親戚家。
媽媽的朋友們,隔壁鄰居的婆婆們,她不知道明天會看到哪種面孔。
寄人籬下的滋味不好受,再加上父母離婚。
那些年,王鷗活得非常謹慎,也使得她從小就自卑。
天天只能宅在家裡,偶爾想出去了,也只是站在家門口望一望外面。
年少的她,一次又一次盼望著父母能回來看看自己,卻始終不能如願。
慢慢地,王鷗習慣了孤獨的生活。
一個人寫作業,一個人吃飯,幾乎成了常態。
後來13歲時,她選擇去當地的一所寄宿學校學習舞蹈。
遠離了家庭,別的同學都想念家人。
可與他們不同,王鷗卻顯得很開心,因為她終於可以不再面對那些陌生的面孔。
她變得越來越獨立,也越來越無慾無求。
只是在無慾無求的性格下面,隱藏的是一個小姑娘對父愛,母愛無限的渴求。
2“波瀾不驚”的日子,在王鷗14歲時結束了。
那是1996年,母親二婚,生下了個妹妹。
由此想到了自己還有一個女兒,就與丈夫商量,把王鷗接了過去。
最開始的時候,她以為自己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母親的身邊被寵愛。
可到了新家,她並沒得到任何關愛。
母親的眼裡,始終只有小女兒,對她沒有一絲心疼。
而且母親每天還要出去打工,早出晚歸的。
年少的王鷗覺得機會來了,為了搶回失去的愛,毅然決定幫母親分擔重擔,吸引注意力。
那一年王鷗已經15歲,除了黑一點,長得還是很出眾。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她被髮掘去各個商場當模特。
活多的時候,轉場只有十幾分鍾,她每次都把忙得狼狽不堪。
即使這樣,母親也一直沒誇過她,甚至還說王鷗不像自己親生的。
努力的王鷗徹底對母親“死心”,也是那時候,她明白了:
凡事要靠自己。
2000年,18歲的王鷗,在朋友的建議下參加了“女性魅力大賽”。
一路拼搏,最後斬獲了冠軍。
3年後,她又參加了CCTV的模特大賽,成為廣西小有名氣的模特。
只是從小到大,無依無靠的她,要比同齡人更成熟。
雖然當模特,能賺不少錢。
可她知道模特不是長久之計,慢慢萌生了當演員的想法。
於是在不久後,正式踏入了演藝圈。
32003年,21歲的王鷗,開始了長達12年的北漂生活。
只是她北上第二年,老家就傳來了父親癌症晚期的訊息。
雖然父母自小就對她不管不顧,把她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
可長大之後,她慢慢“柔軟”了一些。
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她也不能真正地“置身事外”。
所以長大後的她,想要修補父女情。
遺憾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從住院到父親去世只有短短的半年,一切發生得非常快。
她答應給父親買的皮衣,也沒等來父親病好後穿。
許多年後,回憶起那時候,還心酸的說到:
他沒等到我好的時候,即使想要彌補和父親的關係也沒有機會了。
可以說父親的離世,對王鷗的打擊非常大,成了她最大的遺憾。
也是那一瞬間,王鷗明白了什麼是親情,從小對父母的恨也煙消雲散。
她把自己所有的愛都放在了母親身上,將自己掙來的片酬寄回家。
甚至讓母親不要出去打工,並表示:
自己可以養活這個家。
也是因為此,此後的幾年,王鷗瘋狂出演電視劇。
有的時候為了走量,甚至都忽略了劇的質量。
所以闖蕩多年,也沒能有所成就。
一直到2015年,《琅琊榜》和《偽裝者》的熱映,讓她一炮而紅。
從默默無聞的小女孩到內地一線女明星,誰也不知道王鷗到底付出了多少。
只是由於拍戲,長時間沒有陪在母親身邊。
成名後,王鷗感覺到很苦悶。
有時候,她看到妹妹和母親相處的高高興興,心裡還有幾分嫉妒。
那一刻,王鷗甚至有一些無力。
她也慢慢接受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自己和母親之間,一直有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而從小缺失的父愛、母愛,對她來說,早已成為一種奢侈品。
4其實相比於那些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的幸運兒,王鷗並不算幸運。
但她屬於那種逆天改命的人。
所以王鷗每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都顯得堅韌而又倔強。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曾經在採訪中,她也表示會拍攝關於自己原生家庭的影視劇。
兜兜轉轉這些年,她早已和過去和解。
只希望未來的日子裡,王鷗能夠順風而行,乘風破浪。
全文完
是結束也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