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一部《霸王別姬》讓陳凱歌一夜之間被全世界關注。從那時起,他不再是那個用心拍好電影故事卻總得不到關注的內地導演——這部《霸王別姬》成為了他榮耀一生的電影。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1988年戛納電影節上,陳凱歌的《孩子王》讓觀影的觀眾睡倒一片,很多人認為陳凱歌這部反映大山深處教育問題的片子,節奏拖沓,無趣至極。影片沒有放完,觀眾就紛紛離場,甚至這部片子還被評為那一年戛納電影節上“最令人厭倦的影片”。但在這次的觀影中,只有一位觀眾看到了最後——她就是日後《霸王別姬》的製片人徐楓。當時的徐楓和陳凱歌並沒有很深的交情,甚至沒有見過面,但徐楓從《孩子王》裡看到了她想要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陳凱歌的才華。
徐楓本以為遭遇現實與理想激烈碰撞後的陳凱歌一定會接受她手上的一個本子——《霸王別姬》,她一度認為陳凱歌是這部影片導演的不二之選。但當徐楓拿著本子去找陳凱歌的時候,陳凱歌卻不想拍,原因就是“他不想拍通俗小說”。經過幾次的碰撞後,陳凱歌仍然不為之所動。有一次徐楓忽然問陳凱歌一句話“你寂寞嗎?”問這句話的時候,徐楓看到了陳凱歌眼中的光和落寞。確實,經歷了《孩子王》慘淡的市場,陳凱歌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挫敗感,也有著知音難尋的寂寞。作為一個對藝術有著執著甚至狂熱追求的人,這種藝術上的不被人認可,尤為讓人寒心。
於是陳凱歌開始認真審視這部小說,終於他答應擔任這部經過“通俗小說”改編的電影——《霸王別姬》。接下來陳凱歌開始確定演員人選,這裡面最難也最好確認的角色就是程蝶衣。說“難”是因為這個角色對演員的要求太高,要有京劇的身段,有著拿捏得當的神韻,還要有“不瘋魔不成火”的執念……說“簡單”是因為這部小說的原作者李碧華在創作這部作品時,已經把張國榮作為藍本進行創作了,製片人徐楓也覺得張國榮非常合適這部電影,所以如果能確定他來出演程蝶衣的話,整部戲就有了藝術的“魂”。
可是陳凱歌沒見過張國榮,只是耳聞他是紅透整個東南亞的巨星,他具體情況一點兒都不瞭解。再加上當時劇本還不成熟,徐楓便安排陳凱歌親自飛一趟香港,一方面給張國榮講劇本,另一方面也想讓陳凱歌看看張國榮。見到張國榮時陳凱歌略有尷尬,由於劇本沒有完成,他並沒有帶劇本,只能給張國榮“說戲”。沒想到兩個半小時的說戲,讓張國榮迷上了程蝶衣,張國榮的手時不時地顫抖。說完戲,張國榮目光熾熱地對陳凱歌說:“我就是程蝶衣,生活中的我就是這樣的。”可就在大家都以為角色就這麼定下來,卻出現了分歧。由於張國榮當時真的太火,只能給出半年時間,而陳凱歌則希望電影可以在不受演員檔期限制的情況下拍完,也就是不想提前為影片的拍攝做出任何人為限制。就在雙方溝通進入僵局之時,製片方決定換人——就是當時號稱“亞洲第一美男”的尊龍。
這次的換人風波讓陳凱歌意識到,想要完成這次電影藝術的極致追求,還得是張國榮!但如此尷尬的現實狀況,如何與張國榮繼續談下去?想來想去,只能回頭重新要求張國榮作主角,可是媒體已經將“決定換掉張國榮”的訊息宣傳的鋪天蓋地。這時候再去求人家,投資人覺得自己臉面上實在掛不住。一聽這話,陳凱歌當場就急了,立刻從北京飛到香港。帶著要將電影拍成經典的執念,陳凱歌見到張國榮首先道歉,之後再三強調這角色“必須還是你!”。張國榮接受了陳凱歌的的真誠邀請,定好日程後,從香港啟程飛到了北京。這部中國電影史上傳奇之作即將開拍,然而沒人想到,拍攝的時候,張國榮對這個角色的瘋迷程度居然到了讓所有人都害怕的地步。
《霸王別姬》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