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其實對於耽改劇,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早在2014年就已經拍了相對還不錯的電視劇《你是n的我也愛》。

當時就是主推感情線的,或許某些劇情上差強人意,但是有感情線撐著,大家也看得津津有味。

2016年的《上癮》相信喜歡原耽的朋友們都知道,當然了,在清植的心中,《上癮》才堪稱是耽改劇的楷模,感覺各個方面都無可挑剔,不管是主角的顏值,還是說劇情,以及情感線上面,都是標杆啊!

據《上癮》播出到現在,已經5年過去了,兩位男主在娛樂圈的發展也是各不相同。

但許魏洲在影視方面的作品就比較少了,只在2018年和喬欣主演了過都市偶像劇,最近的影視資源也是和楊超越的偶像劇。

相較於與許魏洲,有網友曾調侃,黃景瑜長得不日不韓,帥的很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雖然有拍過有偶像劇,如和宋茜的都市玄幻愛情劇。

但近些年,黃景瑜越來越多地接拍愛國主旋律電影。在正劇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近些年來,許魏洲、黃景瑜雖然因各自的長相特點,發展路徑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各有各的成績。

《鎮魂》原著絕對是耽美界的大IP,畢竟親媽是晉江大神級作者priest。可以說劇版在播出之前就自帶流量和粉絲基礎了。

原著集合愛情,懸疑,恐怖,神話等熱門元素,本身是很吸引人的,只是由於種種原因,劇本被改的一塌糊塗,顯得低智且不合邏輯,最後更是將雙男主全部寫死,一時造成微博上“萬鬼同哭”的局面。

劇本已經夠勸退觀眾的了,沒想到特效更是廉價,這種體裁的劇,如果沒有好的特效,觀感會非常差。在這樣的情況下,雙男主白宇和朱一龍硬是靠演技撐起了整部劇。

《陳情令》為什麼這麼火?

有人說因為劇情特別,有人說是主角長得帥,也有人說原著太有名氣……

就拿《陳情令》的男主角來說,魏無羨和藍忘機兩人簡直是天壤之別,按照我們常理來推測,應該是死對頭才是,可他們偏偏成了好朋友,生死之交。

魏無羨熱情活潑,藍忘機冷若冰霜;魏無羨動若狡兔,藍忘機靜若處子;魏無羨離經叛道,藍忘機循規蹈矩……

甚至,連他們的衣服,都是黑白分明:魏無羨黑衣凜凜,藍忘機卻白衣如雪。

藍忘機問靈十三載,尋一不歸人。失去魏無羨的十六年,他每分每秒都在痛苦和懊悔中度過。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跌跌撞撞,踽踽前行,藍忘機以自己的方式懷念和祭奠著那個手執陳情的少年:

養在雲深不知處後山的兔子,藏在靜室中的天子笑,三十三道戒鞭痕,胸前的那一枚烙印,還有他養大的藍思追。

凡此種種,皆昭示了他對魏無羨的深情。

“別人演耽改是下海,龔俊演耽改是回快樂老家”。這句話出自網友對龔俊在《山河令》中表現的評價。

龔俊,一個在前段時間還無人識的新人演員,在近期靠著《山河令》順利在一眾作品中突出重圍,一躍成為讓人“磕拉”上頭的出圈人。

問題來了,1992年出生,2015年出道,代表作還沒幾部的龔俊究竟是誰?能讓觀眾這麼上頭?

所有故事還要回到那部叫做《山河令》的電視劇。

前期低調,後續爆發,是《山河令》最近的播出狀態。

最讓人上頭的永遠是這個,人生得一知己,再多委屈和無奈都有了出口,再糟爛的過去和未來都誕生了勇氣去面對。

圍繞著溫周命運般的相逢,整個武林的群像也做得十分用心。正派的老頭們各有各的脾氣,不過我更喜歡反派,造型上詭魅感十足,鬼谷群鬼站在一起的時候奇形怪狀的,感覺他們天天窩在谷裡玩cosplay。

有網友統計出將要上映的耽改劇將有59部之多,這樣的數字不可不謂不多了,往年也不是說沒有類似的劇集,但一年下來能有個五六七八部就是頂天了,如今一下子搞出來將近60部,也難怪會在網路上引起熱議了。

在這些劇集中不乏一些早已在網路上搏得一席之地的“名作”,陳飛宇、羅雲熙的《皓衣行》,這部劇此前在拍攝的時候因為站姐千奇百怪的偷拍方式沒少登上熱搜,再加上兩位男主都是圈裡有一定知名度的流量,所以說該劇早已是未播先火;

網傳井柏然、吳磊主演的《張公案》;張哲瀚、龔俊的《天涯客》;陳哲遠、檀健次的《殺破狼》等。

早些年有部BL電影,某油膩男和懸疑男主演的,因為主創班底都是老江湖,年齡段普遍都是在35歲+以上,當時拍激情戲的時候,打燈的燈光師們都被嚇到了,殺青之後一直八卦說,從來沒見過兩個男生這樣的。

在耽改專案籌備期間,劇組接觸的演員們基本都會翻看一下原著,因為無論是面試還是定下角色後的拍攝,對於原著的瞭解都是必不可少的。

耽改導演對這類題材也非常的直白,比如在組織劇本圍讀會的時候,還會特地要求大家,要把這個故事當成一個正常的故事來看待,一定要把自己代入到角色裡去朗讀,不要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要不然拍不出來想要的效果。

耽改劇裡走出的明星也都成了大流量了,觀眾們似乎在用收視率告訴市場,影視行業雖然寒冬了,但耽改劇的春天,已經來了。

隨之而來的是無數耽改劇被提上日程,無數的資本也看重了這塊蛋糕。

為了使劇情改編更加合理順暢,為了讓粉絲們"浮想翩翩",雖然編劇在進行劇情改編的時候表面是"兄弟情",但是透過演員的眼神、動作、臺詞都能看出來打"擦邊球"的嫌疑。

早期日本耽美漫畫代表作品《絕愛》、《微憂青春日記》等漫畫,無論從人物、畫風亦或是劇情,都顯示出一種脫離現實的夢幻審美。

對美的追求,讓這些作品呈現出或激烈而病態、或清新又細膩的氛圍,收穫了大量追求極致浪漫的女性擁簇。

兩個高大英俊的青年,深陷充滿獨佔欲的激烈感情漩渦,讓無數少女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哭溼了枕頭。

雖然在如今看來,這羞恥臺詞和土味語錄也沒啥差別。

我們看到於正製作的《鬢邊》似乎選擇了另一道路。

從傳出改編訊息起,於正便在其微博上宣稱《鬢邊》中第一沒有所謂的“兄弟情”,而是展現亂世中的伯牙子期的知己之情;第二,這部劇的主要中心思想也變成了弘揚戲劇國粹文化,而改變了原著中在“世紀末”這一充滿了頹廢、衰敗、新生和革命背景下的一段不完美甚至浪蕩的愛情故事。

我們或許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於正的這一“宣言”:首先,耽改劇的“擦邊球”本身存在風險,並且它也大都是為特定的原耽粉們所保留的(無論《鎮魂》還是《陳情令》,它們最主要的觀眾群體依舊是原耽粉、同人圈和飯圈粉絲等),因此於正在耽改劇的模式上再進一步,去掉“耽美”而使得《鬢邊》成為一部異性戀的主流劇。

但不可抹殺是,耽改劇真的很容易擁有極高的熱度。關於劇本改動的爭論、選角的爭論、角色戲份的爭論、增加女主角的爭論……問題真的很多。問題越多,一些原著粉和演員粉之間的摩擦也會越多。

而耽改劇本身就有著很大的爭議——原著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對這種戀愛群體多一些理解,而改成劇被抹去了戀愛,那麼不就是直接打翻了原著的意義嗎?

1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耽改劇是腐劇,難道很意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