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為什麼要將這二者進行對比?首先是因為都是熱門現象,肖戰代表著典型的近些年有增無減的偶像熱,因其外表而大受追捧;而後者則是代表著一種新型時尚的興起,對傳統、對優雅、恬淡生活的展示與再現。前者之主要手段在於展示自己的身體,而後者則主要是主要展示外部世界、展示被遺棄或曰淡忘的外物,或曰傳統文化遺產。前者往現代時尚發展,後者則是在充斥著現代性的世界裡重新開拓一片不一樣的空間。但二者顯然都是一種對美的時尚追求。

那二者有無高下之分?或者能否將二者進行對比?我認為可以對比,並無高下。存在即為合理,但雖然我不會刻意貶低哪種選擇,但這並不妨礙我對後者的讚賞,以及人為前者瘋狂發展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畸形—即不會干涉個體追星的選擇,但當所有個體或很多個體形成一種單一浪潮,且一浪高於一浪的時候,我認為這種追捧是有問題的,需要進行社會學的分析。

我們看到青春偶像群體的主要受眾是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女生,非常追捧英俊、陽光的個體形象,這種行為本身沒有任何問題,這代表了她們對美的一種欣賞與沉醉。前者代表的是泛娛樂化現象、是被市場、資本、網際網路所塑造,此處雖有價值傾向,但儘量少有貶義,因為李子柒現象的興起也必然得益於資本、網際網路、市場等。此處正如齊美爾所認為的一樣,貨幣是中性的,並無任何價值導向,這裡網際網路與資本作為工具本身也是中性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分析上述現象呢?或者應該怎樣分析,即將之作為怎樣的社會學問題加以分析?主要是看背後的社會導向。

時尚的社會導向在於社會分層,以及為了體現分層而產生的各種行為符號與標誌。追星表面上看意味著沒有與時代脫節、沒有和身邊人脫節,找到喜歡的東西頗為不易。但實際上明星是“造”出來的,大眾被其背後的資本、市場、廣告所引導,其價值和內容僅限於自身,缺少精神內涵與外在意義。所以很多年以後,當其引以為傲的身體資本不再年輕或競爭力不足的時候肯定會被捨棄,所以我們喜歡的不一定是肖戰,而是明星,是帥哥,至於誰是肖戰就沒那麼重要了。所以這是不是一種時尚的內卷?內容本身並無新意,只是形式在不斷豐富與變換。但後者不一樣,其價值最終並非導向其自身,而是導向其身體所呈現的外物,所以雖然其也一定會降下熱度,但竊以為其熱度的可持續性是持久的。

為什麼會追星不是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在追星才是問題。我疑惑的是那麼多的活動或曰興趣點都抵不上追星這種行為嘛?或者說可以認為我可以同時作很多事情,追求很多東西,但只是追星行為和大眾是一致的。就時間順序而言,先是千篇一律的偶像追星,才有了後來的李子柒,也追星,但追的是內容。

有一種觀點認為,大眾缺乏公共生活或政治生活參與途徑與熱情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於一方面是當權者的公共參與的機會開放較小,和各種主體聯合藉助輿論、網路等工具有意引導公眾將注意力集中於非公共性生活中。我覺得也很有道理。有限政治參與下,大家只能講熱情、精力更多投放於娛樂私人生活中。這不意味著沒有公共生活,或曰娛樂扼殺了公共生活,而是指公眾生活沒能呈現多元開花,且各類社會參與總體呈現均勢的狀況,而非如今娛樂生活一家獨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李子柒還是肖戰本身都沒有差別。差別只是所產生的影響方向以及所反映的社會文化發展狀況。

表現的不同:展示身體與藉助身體展示外物,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差異、以及產生的影響差異。背後的產生機制的異同在於:關注的東西都可以理解為流行、時尚、不同的是前者反映社會文化的貧乏單一、思想程度、總體審美追求有待提高(不非議個體)。而後者之所以能在重重包圍下興起乃是因為社會苦明星偶像久已,需要新鮮的血液補充內涵,前者代表著全球化產生的衝擊而後者則是傳統性的挖掘與保護。

所以我最後想要表達的是說,個人追星沒有任何問題,但當整個社會都在作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不應該無視了,而是應該看到其背後的力量對個體乃至很多群體所進行的文化滲透、價值觀滲透,並警惕這些群體對整個社會的審美主宰、壟斷與拉低。因為社會發展的方向不應該是這樣的,顯得沒有精神內涵。而又回到齊美爾對時尚的分析的話,那就是上層階層先塑造出了明星來表明自己的時尚,而當大眾都開始模仿式的追星時,上層階級又開始塑造李子柒以顯示其獨特性以和庸俗的追星行為相區分,表明自己的審美高雅與文化涵養。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娛樂點評:肖戰、楊洋、任嘉倫、張小斐、李現、李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