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時隔11年坐在電影院重看《阿凡達》,物是人非。

但由於《阿凡達》開創了3D電影的風潮,再回過頭來看《阿凡達》本身的3D特效,缺乏了當年的新鮮感。

不過,正因為這次重映可以跳脫出技術營造的奇觀,過濾掉視聽表象,結合11年來對世界認知的變化,看出一些以前沒發現的內涵。

本文從一個被忽視的角色出發,引申出西方主流思想和歷史文化傳統,聊聊卡梅隆在這些瑰麗的3D奇觀之下到底想表達什麼。

毋庸置疑,《阿凡達》中最主要的角色是人類大兵傑克和納美人公主Neytiri。

兩人在《阿凡達》世界的地位相當於人類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傑克透過一次次聯結,深入納美部落,與Neytiri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最後兩人產生愛情,真的在肉體上結合,故事隨著兩人的互動推進。

在傑克和Neytiri之外,《阿凡達》中戲份最多的兩個角色,一個是西格妮·韋弗飾演的格蕾絲博士,另一個是基地僱傭兵指揮官邁爾斯上校。

上校的人設比較簡單,他象徵了人類征服世界過程中的暴力,一切問題都可以用暴力解決,無需和平談判,只要用強大的軍事力量把對方打服就行。

而科學家格蕾絲的角色卻不簡單,她不僅是“阿凡達”結合體的始作俑者,殖民潘多拉星球的首席科學家,而且從頭至尾全程參與傑克對納美人的滲透。

但這個角色完全被忽視,甚至連一張像樣的劇照都沒有。

格蕾絲博士在地球殖民潘多拉星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很矛盾,如同15世紀以來歐洲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過程中的航海家和各類科學家。

分析格蕾絲博士之前,首先解釋一下《阿凡達》故事最大的隱喻,即卡梅隆對西方殖民主義與美洲原住民大屠殺的控訴和反思。

電影的劇情和潘多拉星這個名字的隱喻再明顯不過。

潘多拉星是美麗富饒的,有一千克就能賣兩千萬的稀有礦石,有漂浮的哈利路亞山,還有無數令人神往的奇異動植物。潘多拉星又是險惡而原始的,邁爾斯上校說基地圍牆外的所有東西都想殺了你,還有世代居住在此的原住民納美人,也會誓死保衛自己的家園。

如同這個星球的名字,“潘多拉”既是無數誘惑的象徵也是無數危險的象徵。還有電影中納美人的造型、風俗、騎射,以及他們對星球的敬畏,都非常明確地指向了印第安人。

潘多拉星 ≈ 美洲新大陸;地球人 ≈ 白人殖民者;納美人 ≈ 美洲大陸原住民。

可以說《阿凡達》的故事就是當年歐洲殖民者對待美洲新大陸的態度。

那麼科學家或者說科技,在西方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中起了什麼作用呢?

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肇始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產生的根源就是義大利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歐洲人開始思想解放,追求科學,催生了一大批科學研究成果。

在這些研究成果中,就包括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地理學家、博物學家、天文學家對新大陸的發現和新航路的開闢,以及對地圓說的證實。

中學歷史課我們就學過,資本主義的增長需要不斷擴大的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客觀上催生了科學家對地球更廣闊空間的探索。

格蕾絲博士的角色就像當年受資本資助開闢新航路的航海家。這些航海家本人的目的也許只是為了探索世界,追求科學真理,電影中的格蕾絲博士也是這樣。

但隨著航海家跟進的資本,帶給美洲新大陸卻是殖民主義和自由貿易,以及對殖民地無情地掠奪甚至屠殺。

關於格蕾絲博士對開發潘多拉星球的態度,大決戰前的一句臺詞可以概括。格蕾絲博士對資本代理人帕克說:“如果你想和他們(納美人)共享這個世界,就得了解他們。”

格蕾絲對潘多拉星球的態度還是從一個科學家的認知角度出發,是非常懷柔的。她開辦學校,教他們英語,甚至用人類DNA和納美人DNA結合成“阿凡達”,深入當地人中間,取得信任,慢慢感化,讓納美人逐漸接受外來文明。

但資本可等不了這麼久,更不屑於取得當地人的信任,如果懷柔政策不奏效就要靠飛機大炮,導彈和機槍。

帕克說,雖然殺死當地土著這種事很難看,但與這些負面輿論相比股東更在乎報表上的業績。

舉一個比大航海時代更近的例子,例如眾所周知的諾貝爾獎,是以科學家諾貝爾命名的世界最高科學獎。

這位瑞典科學家是“炸藥之父”,他擁有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還發明瞭用於軍事的諾貝爾爆破炸藥。諾貝爾靠幾百項科技專利積累起鉅額財富,但他自己卻生活簡樸,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和科技普及,並用其遺產的大部分設立了諾貝爾獎。

諾貝爾本人作為科學家絕對是偉大而高尚的,但他發明的炸藥被當時各歐洲大國用於軍事用途。

諾貝爾死後沒多久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大戰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當時人類科技成果的一次大閱兵。

飛機第一次用於軍事,各種最先進的新式火炮投入使用,電話電報通訊技術也用於軍事指揮,還有殺傷效率極高的機關槍和慘無人道的毒氣武器等。

就像電影最開始傑克接受的任務,以及格蕾絲博士研究“阿凡達”的初衷,本來想透過“阿凡達”打入納美人內部,勸說其搬家,為資本隨後跟進掃清障礙。

只不過,格蕾絲的做法是和平的外交手段。

但因為傑克駕馭“阿凡達”越陷越深,成功觸及到納美人的核心,導致資本和軍方發現納美人的軟肋併發起毀滅性總攻。

就像諾貝爾發明炸藥的目的肯定不是為了炸死更多人,格蕾絲研製阿凡達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滅絕納美人。

但一切科技都有兩面性,都是雙刃劍。

就像距離我們更近的核科技,既可以成為造福人類的能源,也可以成為毀滅地球的武器。

電影中的“阿凡達”也一樣,透過格蕾絲博士使用阿凡達,我們看到的是兩個文明之間的交流融合,和平共處,甚至最後產生聯姻;而透過邁爾斯上校使用阿凡達,卻像派到納美人中間的間諜和偵察兵,騙取信任,最終訴諸。

最後,從格蕾絲博士這個角色還可以得出電影《阿凡達》的一個核心關鍵詞:

聯結

聯結貫穿了電影始終。

卡梅隆創作的《阿凡達》劇情就像一個太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殘疾大兵本來是去說服納美人,但卻逐漸被納美人的文明所感染,反過來對抗地球人。傑克遊走於兩方之間,就像一個不斷旋轉的太極。

太極的精髓也在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聯結。

電影有兩個陣營,而且卡梅隆設計的這兩個陣營的角色是完全對等的。

傑克對應Neytiri,邁爾斯上校對應蘇泰,格蕾絲博士對應莫特(莫特會說英語,說明她對外來文明不排斥,也曾瞭解過),帕克對應部落酋長埃圖康。

不僅角色對應,片中的人類和納美人都崇尚聯結。

只不過人類是透過格蕾絲博士的發明進行人與機器的聯結,而納美人是和整個星球進行自然聯結。

傑克每次進入阿凡達的身體,都需要躺在機器裡進行聯結,而他變成納美人後,無論是騎馬,還是馴服伊柯嵐,還有和伊娃交流,以及和Neytiri的結合,也需要用頭髮裡類似神經突觸的東西來聯結。

片中格蕾絲最終大戰前說服帕克時說,整個潘多拉星就像一個網路,這種描述也非常像人類現在的網際網路。

西方從工業革命後崇尚的是人與機器的聯結,比我我們開車就是典型人與機器的聯結,就像納美人駕馭自然中的野獸。

尤其是現在的電動車,更像一個能移動的智慧電子終端,而非交通工具。人類越來越依賴機器和網路的聯結而遠離和自然的聯結。

但納美人正相反,他們感受的是和整個星球的聯結,騎馬和飛行都要用心去感受並駕馭。

電影中帕克說,我們給了他們學校和公路,但他們就要泥濘的土地。

在印第安酋長寫給美國白人的信《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有這樣幾句話,也許可以表明《阿凡達》電影一個側面的涵義:

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印第安人喜愛雨後清風的氣息,喜愛它拂過水麵的聲音,喜愛風中飄來的松脂的幽香。空氣對我們來說也是寶貴的,因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嘆息。同樣,空氣也會給我們的子孫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嚐風經過草地後的甜美味道。

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沒有了動物,人類會怎樣?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

我們深知: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END-

23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盤點《2020微博之夜》10首歌曲 你喜歡哪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