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前言

說起奧黛麗·赫本相信大多數人對於這個名字都不會陌生,喜歡老電影的朋友可能看過她的成名作《羅馬假日》、《窈窕淑女》、《蒂芙尼的早晨》等,就算都沒看過的朋友可能也曾從某些平臺看過不少誇讚她美貌的圖文或影片。

畢竟她是外媒連續很多年在各種評選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得“全球第一美女”稱號的人。

不僅普通人對她驚為天人,就連很多明星名人也是她忠實的顏粉。

時至今日,都有不少女明星在出席活動時會刻意模仿她的經典造型,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但是,如果你認為奧黛麗·赫本值得被關注和稱讚的只有美貌,那就片面了。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奧黛麗赫本的人生故事,一起去試著窺其全貌。

身為貴族後裔因戰亂潦倒卻不失“光芒”

1929年,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市東南伊克塞勒區基耶維街48號的一個貴族後裔家庭,經濟條件優越,6歲時便被送進貴族學校學習。

1939年,歐戰爆發,赫本隨母親回到荷蘭(母親老家)。同年,她正式進入荷蘭安恆音樂學院學習芭蕾舞。

1940年,宣佈中立的荷蘭被德國納粹佔領,赫本家族因被指含有猶太血統,不僅被抄家沒收了全部財產,其親舅舅還被槍決。

一夜之間,天之嬌女被打入了泥潭。赫本被迫過起了窮苦生活,平日裡只能以鬱金香球根為食物,實在餓得受不了了就拼命灌水充飢。

幾年時間折騰下來,讓當時正處在生長髮育期的赫本嚴重營養不良,身型也日益消瘦。

但即便在最困難的日子裡,赫本也從未間斷過芭蕾舞的練習。

在二戰的中後期,她還透過芭蕾舞表演為荷蘭游擊隊秘密募捐,甚至多次利用自己孩童的身份為游擊隊送情報,其堅毅勇敢的性格在小時候就已展漏無疑。

那段悲苦交加的日子對年幼的赫本來說無疑是黑暗的。但可喜的是她憑著一顆赤子之心活成了一道光,不僅溫暖了自己也惠及了他人。

幾番輾轉進入電影圈大放異彩

1948年,赫本曾到英國倫敦瑪莉·藍伯特芭蕾舞學校進一步學習芭蕾,但由於早年因營養不良影響了發育,她被告知不適合做專業芭蕾舞者。

雖萬般不捨,但她也無可奈何。隨後,為了幫補家計,她開始做兼職模特兒,並參與一些歌舞團的表演。

期間因為缺錢無以為續,她不得不回到荷蘭,母親的身邊。

原本有點沮喪,但恰逢荷蘭紀錄短片《荷蘭七課》招人,需要精通荷蘭語和英語的人,正好她很擅長、人又很美,所以就幸運地被選上了,她也以此完成了自己的熒幕首秀。

此後,奧黛麗·赫本參演了多部音樂劇演出,憑著姣好的容貌、良好的舞蹈功底以及敬業的精神給業界留下了深刻影響,也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

1952年,她被音樂劇《金粉世家》選為女主角,在美國百老匯連演了219場,並憑藉此劇獲得了託尼獎最佳女主角獎,這一年她才23歲。

當然,真正讓她被全世界熟知和認可,是憑藉1953年播出的電影《羅馬假日》。她也是以該片在24歲時,便問鼎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可以說是年少成名且風光無限。

不過,難得是在成為炙手可熱的女星後,年輕的赫本沒有得意忘形,而是潛心鑽研演技,儘量嘗試不同的角色和風格,幾乎每年都會交出一到兩部不錯的電影作品。

隨著膾炙人口的《龍鳳配》、《窈窕淑女》、《甜姐兒》、《蒂芙尼的早餐》等影片的播出,她收割了一眾粉絲,在全球的人氣和知名度也不斷攀升。

簡約時尚icon,奢侈品紀梵希半個世紀“全球代言人”

在20世紀50年代,那會兒媒體不像現今這麼發達,大家對時尚的認知也不那麼個性化,很多時候都是透過明星名人的打扮來判斷潮流並進行模仿。

1954年,奧黛麗赫本在拍攝《龍鳳配》時第一次和設計師紀梵希合作。

在劇中赫本的服裝造型一改當時的繁瑣之風,轉而傾向於簡潔,讓人眼前一亮,不僅讓觀眾驚豔,更是征服了專業的評委,一舉獲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自此之後,赫本和紀梵希就一直保持著合作關係,她在隨後的各影視劇中頻繁穿著其品牌服飾,大力提倡簡約風,為其狂刷存在感。

1961年,隨著《蒂芙尼的早餐》的熱映,赫本在劇中所穿著的由紀梵希設計的服裝造型再次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其高扎的丸子頭,大膽的珍珠配飾、勾勒曲線的小黑裙以及長手套,不僅被當時的人們所推崇,即便時至今日,也依然是不少光彩照人的女明星們在造型時會參考的物件。

當然,赫本對紀梵希品牌的喜愛,不僅僅侷限在劇中。在劇外無論是出席晚會、頒獎典禮,她都一如既往地選擇該品牌,甚至連自己兩次結婚的婚紗也不例外。

可以說,在紀梵希品牌的出圈和提升咖位之路上她功不可沒;在當時改變繁瑣花哨的穿著舊俗,推崇簡約風格上她更是時代的代表。

那個時候其實還沒有全球品牌代言人的稱號或是明星“帶貨”的說法,如果有的話,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她絕對是稱職的。

赫本與紀梵希

致力於慈善,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我們都知道演藝圈是一個五光十色,讓人紙醉金迷的地方。尤其對於年少成名,事業一路還算順遂的人來說更是。

但奧黛麗·赫本不同,除了兢兢業業做好演員的本職工作和簡約時尚icon外,她一生都致力於幫助貧困兒童。

這可能和她小時候生活在戰區,自己有過艱苦的日子,深知孩子在其中的不易有關。

所以在演藝事業如日中天時,她會抽空去做慈善幫助有需要的貧困兒童,在息影后更是全情投入,直到逝世前都毫不含糊。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她主要致力於幫助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孩子們。其足跡遍及衣索比亞、蘇丹、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孟加拉等亞非拉國家,她一直孜孜不倦的為孩子們吶喊、呼籲和募捐,想真正的幫其改善其生活。

甚至在去世的前一年,她仍堅持以重病之軀赴索馬利亞看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並在當地展開考察、實行救援。

其實,奧黛麗·赫本早就登上了人生的高峰,完全可以盡情享受旖旎風光,但她並沒有沉浸其中。

很難得的一點就在於她從未忘記自己曾舉步維艱的時光,並且懂得推己及人,不希望再有可憐的孩子重蹈覆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其品性是經得起推敲的。

情路坎坷,兩度離婚後終得良人

相比在事業上的輝煌,奧黛麗赫本的感情生活並不順利。

在參演電影《羅馬假日》前,她曾因歌劇演出結識並愛上了一個男生,並且訂了婚。

但隨著赫本知名度的不斷攀升,兩人聚少離多,加上赫本母親的極力反對,最後兩人只能分道揚鑣。

隨後,赫本認識了演員兼劇作家梅爾·費勒,經過一年的相處便步入了婚姻,6年後誕下了長子。

只可惜兩人因為在事業上的發展差距日益增大,造成了一定的矛盾衝突。

最終在1967年,兩人結婚13年後,離婚了。

兩年後,赫本嫁給了在出遊希臘時認識的安德烈·多蒂,並於1970年生下了次子。因為想經營好婚姻不想再因事業被掣肘,她決定息影全心全意去做好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但天不從人願,這次她的婚姻雖然沒有再因為她成功、繁忙的事業出現問題,卻因為男方始終流連花叢夜場而不得不再一次面臨破裂。

可能是對婚姻有些失望了,或者是更謹慎了,在1981年再度離婚後,赫本認識了演員羅伯特·沃德斯,儘管兩人隨後互生情愫住在了一起,卻致死也未再正式結婚。

結語

奧黛麗·赫本被譽為“墜落凡間的天使”,其實從來都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

她堅毅、勇敢、善良的品性,在演藝事業上的力求上進,對時尚風潮的重新定義和引領,在慈善活動中嘔心瀝血的付出,在我看來都是比外在更耀眼和值得關注的存在。

對她多一些瞭解後,你就會明白她的美不侷限在皮相,更多的是在內在風骨。

14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馬思純感謝楊紫卻不提周冬雨,姐妹情斷從周冬雨的一句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