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廣末涼子、山崎努等出演的《入殮師》確認以4K修復版形式引進中國內地,檔期待定。

同時,電影曝光“離別曲”版海報,男主角深情演奏大提琴,身後的濃雲向天空延伸,恰成為逝者身邊縈繞的風景,整幅畫面如油畫般,流露出治癒人心的美好力量。

《入殮師》整部電影都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氛圍,沒有濃墨重彩的色調,沒有誇張浮華的演技,它靜靜敘述,緩緩推進,娓娓道來。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從頭至尾縈繞的久石讓的音樂是那麼澄淨,哀而不傷,樂而不淫,是真正的東方式的情感流露。

但《入殮師》的第一個鏡頭,就讓我的心很神奇地平靜下來。車中的人緊鎖的眉頭中有淡淡的憂鬱,車外白色的基調的景,肅穆寂靜。當小林大悟仔細地為死者擦拭身體時,當社長耐心地徵求家屬化男妝還是女妝的意見時,我才發現,入殮師這個職業竟如此神聖莊嚴。

男主大悟本來是一個大提琴師,因為從小以此為夢想,長大後從事了這份職業,不料樂團解散,工作丟了,曾為這份工作買了一把昂貴的提琴而欠下鉅債,他深知自己並沒有太多天分,最後選擇放棄夢想回到家鄉。

後來陰差陽錯進了婚喪公司的入殮師行業。和第一次接觸這個行業的人一樣,恐懼排斥,不理解也不情願做,無奈生活窘迫,向高薪低了頭。

第一天上工,便遇見了一位已經死亡一週,有些腐爛的獨居老人。

大悟的表現也沒讓大家失望,一塌糊塗。

第二次受到世俗眼光的衝擊,則是來自於身邊人的排斥。

回到家鄉後,發小第一次見到大悟還頗為尊敬,發小的母親一邊表示著對自己兒子的恨鐵不成鋼,一邊和孫女介紹大悟 “這位叔叔是了不起的音樂家。”

後來再見到發小時,發小不準女兒叫他叔叔,並生氣的告誡大悟“不要再幹這種不正經的工作了。”

言語之間的嫌棄表露無遺,好像丟了他的臉一樣。聽完發小說的話,大悟失落的回到家,知道真相的妻子也無法接受他,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一向溫柔的妻子竟然對他說“骯髒”,留下一句話,“辭掉這份工作,我就回來”,然後回孃家了。

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以冷眼相待,更何況其他人,一次入殮工作中,死者的家屬用手指著大悟教訓晚輩,“你要像那個人做的工作一樣贖罪嗎?”

想起楊絳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曾花費七八十年的時間去期盼得到外界的認可,而到了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從誤打誤撞當了入殮師時的脆弱與抗拒到最後對這個職業忘我投入,小林大悟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

原來人在生命的最後一程也可以被如此溫柔對待,原來人在死後也可以這樣安詳,這樣寧靜,這樣美!——我徹底對入殮師這個職業改變了看法。

透過入殮師的雙手,我們看到了怎樣將尊嚴還給死者的過程,看到了生者與死者優雅告別的儀式。死亡,在這裡已不再令人恐懼,生與死,在這裡已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死亡,是生命的延續。入殮師,以他那無比尊重死者的心態,使死者以乾淨優雅的姿態踏上另一個嶄新的旅程。

影片中最讓人潸然淚下的情節無疑是出現在影片最後,小林為父親做入殮儀式的場景中,拿起父親手中握的鵝卵石放在妻子的小腹上讓肚子裡的小生命感知,窗外光影朦朧,日光繾綣,空氣中流動著無言的感動。

片子最感人的主題《Memory》悄然響起……

這段場景沒有一句臺詞,一切全都靠音樂來描述,此時導演將小林對父親的回憶與此時小林為父親做入殮儀式的情節,交織在一起,我們看到了那張失焦的父親的臉逐漸清晰起來明朗起來。

這段配樂和入殮師的主題是完全一樣,可是卻充滿了脈脈溫情,父子親情在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中蔓延著。

當我看到這段情節時早已淚眼婆娑,不僅感動於父親始終未泯的對家庭的歉疚,更感動於影片中音樂主題的呼應。這段相似的配樂主題在片子裡的幾次出現其實都在暗示著小林最終一定要為父親做入殮儀式的,很多人說結尾沒有新意,其實這才是最大的心意!

這正是奧斯卡評委最最最看重的一點:人性的迴歸!這一點無論是亞洲電影還是歐美電影都會有涉及,尤其是今年奧斯卡的幾部獲獎影片都是以人性的迴歸作為主題的,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人性的迴歸恰恰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

11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湯唯做錯了什麼?各獎封神卻遭封殺,如今素顏出鏡美成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