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多年以後邁克爾回來了。

一切似乎都不一樣:一切似乎又都一樣:

一樣的的聚會,歡歌笑語、不一樣的高朋滿座、鐘鳴鼎食。

一樣的教父邁克爾,不一樣的錦衣玉帶、華冠麗服。

一樣黑暗籠罩的書房,邁克爾卻已蒼老的如一匹孤獨的狼。

一樣的陰謀、暴力、殺戮、權欲,殺伐紛爭,不一樣的是邁克爾神情中透出的無奈和疲倦。

和疲倦一起的還有對電影形式主義的審美疲勞和電影完美主義的孤獨。

也許,這部《教父》的影響力不如前兩部的原因也在於此。

1

不妨從結尾的那個長長的蒙太奇說起。

這個段落是全片的高潮,但卻也是最讓人齣戲的一段。

因為總是聯想起來1956年希區柯克拍攝的《擒凶記》的結尾。

——歌劇院裡暗藏的殺機。

如果說這次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向希區柯克致敬的話,那麼這是一次完美的致敬:不但有蛋糕毒殺對手,還有多組人物在劇場內相互追殺,同時場外的邁克爾也展開了殺戮,全段落從入場開始到瑪麗·柯里昂香隕長達25分鐘,足足超了希區柯克15分鐘,其剪輯和場面排程,不得不說是大師級的高峰之作。

同時,也讓人難免猜測——這是不是科波拉向自己的教父一、二系列致敬呢?

2

這裡還有完美的暗示。

橘子,葬禮、舞會,義大利鄉間的木偶劇,都在一次次的暗示著故事排程走向和結局。

相信很多影迷都知道,在這部電影裡橘子暗示著死亡 和終結。

導演完美的運用了家鄉的特產,使這個橙色的小圓球蒙上了一層宿命的色彩。

而葬禮則往往預示著新的轉折的到來,無論是大批黑幫大佬被槍殺,還是教父死去,都是如此。

而時不時出現的聚會則是悲劇的前兆。

那個鄉間的木偶劇則很明顯的暗示著瑪麗的悲劇結局。

只是不知道這麼明顯的“暗示”,還算不算 “暗示 ”?

但無論如何,這些充滿了宿命感的元素,確實使得電影充滿了悲劇的色彩。

3

更臻完美的還有那濃濃的倫勃朗油畫風格。

"光暗"的處理手法,的視覺效果,讓人物彷彿隱沒於黑暗之中,僅有光線使各色人物的光鮮衣著與臉龐黑暗形成強烈的反差。

光明還是黑暗?亦或是用黑暗繪就的光明?

4

當然,還有完美的程式化的故事。

教會的虛偽,救贖的無果,黑幫的色厲內荏。

還有瑪麗和文森的故事。都是一個個苦澀的苦澀。

最完美的是瑪麗的扮演者——科波拉的女兒索菲亞·科波拉,在多年以後導演了一部電影《迷失東京》成就了自己奧斯卡最佳導演也成就了斯嘉麗·約翰遜未來的影響。

總之教父的三部曲結束了,看完之後彷彿經歷了滄桑。

電影還在,你我容顏已易,但初心不變。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96版《笑傲江湖》演員現狀悲慘,四人已離世,任盈盈出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