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節目最害怕的是平庸。

萬萬沒想到,文化人許知遠靠一句“CP和期貨差不多,是一種沒有兌現的愛情”,把新一季的《吐槽大會》頂上了熱搜。自從前兩年《脫口秀大會》火了之後,《吐槽大會》幾乎快被觀眾遺忘了,許知遠整的這一出讓很多觀眾重新關注了這個節目,但是整個節目的反響依然平平。這季剛開始的時候,李誕就表示過,其實第四季之後已經不想做了,觀眾們對“洗白大會”沒什麼興趣,要想繼續只能選擇改版。

結果,《吐槽大會5》就以豆瓣評分6.1墊底了。真是應了李誕的那句自我調侃:“這次改版,我們根本沒想好要改成什麼樣,所以你們很有機會跟我一起,見證一個綜藝節目改版的失敗。”

01

揮刀自宮

一個節目的口碑下滑,停辦是很正常的邏輯,何況《脫口秀大會》做得非常成功,轉移戰場或許是個更省力的選擇。

上一季結束之後,無論是李誕還是編劇程璐,都直接找了上層,說別再做了,再做下去不行了,觀眾的體驗感不好,製作團隊也非常吃力,但是上層的態度很明確:節目一定會做的,但是必須要改。

作為製作團隊,他們對於節目的取捨一定是非常慎重的,在觀眾明顯疲累的情況下,平臺依然要冒著風險對節目進行改版,因為《吐槽大會》說停就停,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最近幾年,脫口秀文化逐漸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騰訊影片也在致力於將脫口秀打造成一個金字招牌,《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脫口秀反跨年》這三檔節目在不同層面上豐富著脫口秀的內容,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脫口秀大會》如同一個新手村,它為喜愛脫口秀的人打開了一條通道,也為這個行業不斷輸入新鮮血液。

《吐槽大會》相對來說就比較成熟,承擔了正式的、廣泛的文化輸出任務,它透過明星的加入來聚集流量,平臺對它的投入更多,因此在整個的品類中,這個節目的權重是最大的。

而《脫口秀反跨年》則是最頂端的,它將脫口秀這個IP延伸成為一個節日,嘉賓的選擇是一年內的標杆人物,更具話題性和影響力,如去年參加的羅翔等等。

因此,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吐槽大會》是整個鏈條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即便是這個節目不做,也依然會有另一個補上,但就目前看來,另起爐灶顯然代價和風險更大,權衡之下,對現有的節目進行改版就是個必然。

這一季到現在已經播出了一半,目前沒有低開高走的趨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這一季顯得特別吃力。有一些梗也的確好笑,但總有種大家為了節目效果而特別賣力的感覺。

《吐槽大會》最初是引進的國外的模式,人家有著成熟的模板可供參考,但是改版之後就只能一抹黑往前走。

據負責人白洪羽透露,改版後的第一期,光是開頭部分就剪了4個版本,要平衡新老使用者的感受,也要平衡吐槽與真人秀的比重,因此節目錄得戰戰兢兢,這也難怪觀眾看得有些彆扭。

改版後的最大特色,就是脫口秀+真人秀相結合,不僅僅展示臺上吐槽的部分,也展示了後臺的團隊養成部分,這麼改的初衷是用一種更親民的方式,讓更多的觀眾瞭解脫口秀文化,但從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首先,“真人秀”本就是個偽命題,看似真實的呈現,其實都是靠背後的編劇和剪輯來敘事,兩個毫不相干的片段一拼湊,就是個邏輯上沒有漏洞的故事。

現在各大平臺的真人秀實在是氾濫,如果沒有創新的敘事方式,節目很難靠真人秀的部分吸引眼球,反而容易淹沒在一堆真人秀之中。

從目前播出的情況看,編劇很想展示的團隊養成精神,沒有打動觀眾,而嚴格按照劇本的演繹,反倒讓這個部分顯得有些假。

其次,脫口秀本就是個語言類的節目,真人秀的加入,會削弱語言輸出所佔的比重,觀眾眼花繚亂,不知道哪條才是主線。

當然,混亂的還不止如此,新一季的賽制你要是不好好捋一捋,還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觀眾只知道該投票的時候投票,投票也沒個標準,全憑個人喜好。

用自曝的方式競選主咖、組成戰隊battle、淘汰、補刀...

正如王建國的吐槽:“我們公司所有的節目都被改成比賽了...高階賽制鬥地主...你這個賽制我要不起。”

這一頓操作猛如虎,什麼花樣都上了,看起來非常熱鬧,唯獨“真正的吐槽”沒有做好。

02

吐槽不足,熱鬧有餘

這一季雖被人詬病,但可圈可點的場面還是有的。

第二期裡面大張偉率整個團隊出動,又說又唱又rap為張雨綺補刀,綜藝效果拉滿,稿子也寫得很不錯,這應該是觀眾們回看最多的場面了。

這一招的確好使,能賺足觀眾緣,也能輕鬆拉票,於是新一期裡面大張偉跟王勉又使用了這招,又彈又唱又表演,憑藉著熱鬧,大張偉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但是認真地說,可別再用第三次了,很容易讓人疲憊,而且這種形式跟吐槽沒什麼關係。

李誕說這是“百變大咖秀”,王勉在拉票時也非常清楚:“我不太好意思拉票,這肯定不是脫口秀。”

如果不是用表演的方式加持,他們吐槽的部分跟李誕和易立競都相去甚遠。

節目創辦最初的時候,製作方給了觀眾一個非常新鮮的視角,以前的明星們都被人設包裹得很好,出了什麼么蛾子也是由團隊來擺平,不會讓人公開diss他們的槽點,但是《吐槽大會》反其道而行之,將這群明星們的偽裝撕掉,讓他們顯出窘態,也讓他們在吐槽和被吐槽中,達到一種自我審視和自我解構的效果。

這種新的語言形式,讓觀眾看得非常過癮,因此李誕和笑果文化迅速躥紅,也為脫口秀的火爆奠定了基礎。

熱度高了就容易招來非議,第一季播出後不久就遇到了尺度過大的問題而差點被下架,自捱了一悶棍之後,節目組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戴著鐐銬跳舞實在不是滋味,但為了節目的可持續發展也只能忍辱負重,眼看著節目朝著無聊的方向絕塵而去。

想當年,宋方金在節目中直接喊話於正和郭敬明,利用一切能露臉的機會來維權,也不顧同行的面子,犀利吐槽編劇這個職業,把亂改劇本的事兒一頓噴,為自己出了口惡氣,也讓觀眾看得很爽。

而如今的宋方金,只能吐槽馬思純靠周冬雨賞飯吃,吐槽秦昊拿不到影帝,開播時揚言“還有什麼不敢說的”,結果啪啪打臉,真的是什麼都不敢說。

呼蘭吐槽張顏齊“來了吐槽大會啥都不讓提”,其實何止張顏齊,誰來這個節目都是啥也不讓提,有多少人能真的能放低身段容許別人對自己指指點點呢,更何況上什麼節目不能掙錢,非要來這裡找彆扭。

種種禁忌擺在那裡,就讓吐槽的內容千篇一律,真問題不敢說,只能從年齡、外貌、緋聞裡面找爛梗。

秦昊放言“是時候造點新梗了”,然而所有人都圍繞著他的爬山梗在說,這個梗都被各大營銷號給玩兒爛了,號稱影帝級演技的秦昊,都無力掩飾現場的那種尬。

圍繞黃奕的,依然是一手好牌打爛和前夫那點事兒;圍繞馬蘇的,依然是多嘴;而李若彤的健身也被吐槽為施瓦辛格,真不明白這個正能量的點有什麼好吐槽的。

說來也是難為了編劇們,曾經的主咖和吐槽團好歹私下是好友,不僅槽點多,吐槽的尺度也放得開,段子手薛之謙那一期就自爆是自己寫稿,不僅稿子質量高,資訊量足,臨場發揮的效果也是非常好。

但是現在的嘉賓之間根本就不熟,稿子完全靠編劇網上搜點資料,問題是他們能搜得到的料,網友也能。這種情況下引入的pk機制就有點不倫不類,到底是嘉賓之間吐槽的pk呢,還是編劇間稿子的pk呢?

“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但現實卻做成了“尬對需要勇氣”,這種藉著吐槽的名義相互打哈哈的現場,實在有點像是過氣藝人們插科打諢的社交場所。

吐槽若是換種表達,那就是“真誠的冒犯”,全場能做到這一點的,也就只有易立競了,但是她能憑一己之力挽救吐槽的核心嗎?

不能。

03

吐槽是門兒手藝

回頭來說說“吐槽”,或者說“自嘲”。

自嘲其實是一種高階的幽默,認清自己,直面真相,透過戲謔的方式把自己的痛點說出來,賤嗖地講就是“把你的不開心說出來,讓別人開心開心”。

它是一種情緒的釋放,既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也是一種自我強大的方式。

無法自嘲的人,也無法做到與自己和解。

對內叫“自嘲”,對外叫“吐槽”,精神本質都是:直面不堪。這就是《吐槽大會》原本的立意,非常積極正能量。

站在觀眾的角度講,《吐槽大會》現在這樣真的蠻可惜的,但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觀眾對脫口秀依然熱情。

這一季開場時,李誕就說“其實節目已經做不下去了……沒意思,太難看了。”

縱觀整個過程,李誕對節目的吐槽其實是最犀利、最不留情面的,這樣自我坦白的態度,讓觀眾對節目的不足有著相當的包容。

這種自嘲的態度也能給我們一些思考,當我們主動示弱,自我揭示問題時,得到的不一定是攻擊,也許更多的是理解和寬容,甚至是保護。

如果受邀的嘉賓都能達成這樣的共識,或許吐槽大會的反饋會比現在好很多。編劇程璐在採訪時說,他們對節目的定位就是,“節目開心就夠了,快樂的基礎上如果還有一點東西的話,那就是觀眾的東西了,是附加值。”

但許知遠和易立競的廣受關注,包括《奇葩說》裡觀眾對劉擎教授的好評,都反應了娛樂市場裡面深度內容的缺乏,也證明了觀眾對於娛樂節目的期待並不只是搞笑,而是在歡笑中完成某些精神補給。

做節目最可怕的是平庸。

有態度,有深度,才能代表“最先進的吐槽力”,這或許是解決“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吐槽需求”與“現階段吐槽無力”之矛盾的唯一途徑了。

- END -

8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23歲男星猝逝,曾為林志玲阮經天師弟,其妹請求外界別驚動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