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藝。
今年是建國70週年,國慶檔電影都很精彩,有《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從目前的豆瓣評分和票房成績來看(截止到10月10日):
“ 《我和我的祖國》8.0分、23.43億票房
《中國機長》7.0分、21.34億票房
《攀登者》6.6分、8.69億票房
”
這三部電影,小藝都看了,我的感受是:
《中國機長》的原型因為是去年的真實事件,所以在故事設計、改編力度上不敢動作太大,基本符合事件原貌,沒有為了戲劇衝突,而設計太過激烈的矛盾。整個故事比較流暢,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或許這也是好故事的一種型別,沒有多驚豔,也沒有多厭惡,不知不覺就看完了。
能讓人看得下去的,就是好故事。
《攀登者》正好相反,因為原型是幾十年前的事件,所以在設計、改編上動作很大,強行增加了三條情感線,一條矛盾線。
尤其是胡歌的故事,在真實事件中,胡歌的原型把睡袋讓給隊友,導致自己雙腿殘廢,這本是個正能量的故事,結果被編導設計的莫名其妙。
《中國機長》和《攀登者》評分接近,7分與6.6分。
但《中國機長》沒有減分項,而《攀登者》太多刻意的設計導致減分,最終票房差距很大,21億和8億。
下面我們著重來說一下重頭戲《我和我的祖國。
這是由7位導演設計的7個小故事組成:
首先,值得誇讚的是,這次導演們能從小人物入手來講巨集大主題的故事,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一次非常大的進步。
《前夜》,講開國大典時期,一名自動升旗設計者的故事。
《相遇》講原子彈橫空出世時期,一名科研人員的故事。
《奪冠》講上海弄堂裡大家一起看女排比賽電視轉播的故事。
《迴歸》講香港迴歸當夜和一名鐘錶匠的故事。
《北京你好》講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一名北京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白晝流星》講西藏青年與神舟飛船著陸的故事。
《護航》講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時,一名女飛行員的故事。
這七個故事各有千秋,網友的評價也各不相同,小藝想換一個維度來帶大家看看這7個故事。
什麼維度呢,那就是“大時代”與“小人物”的關聯性。
舉例:
《前夜》的大時代是“開國大典”,小人物是“升旗設計師”,大典時要升旗,這“大”與"小"是存在天然關聯性的。
《北京你好》的大時代是“北京奧運”,小人物是“計程車司機”,二者並無關聯,但是當計程車司機擁有了一張奧運會門票,便有了關聯。
站在這個邏輯來看,《迴歸》的設計就有些牽強,小人物是鐘錶匠,用0點0分0秒必須升旗,1秒都不能少的概念與鐘錶匠強行產生聯絡,就變得生硬,甚至搞不清誰是主角,小人物鐘錶匠的戲份只佔一半,與黃渤、葛優這種絕對男一戲份產生鮮明對比。
《白晝流星》更是如此,藏民與神舟飛船其實並沒有關係,現實中頂多是在遠處觀望一下,但在片中,強行設計為“藏民”為飛行員抬擔架,顯得很脫離現實。而且故事前期並無神舟飛船的任何鋪墊,突然出現,顯得很突兀。
所以,站在“大小關聯”的角度,我們會覺得,黃渤、葛優、鼕鼕的故事更好看,鐘錶匠、神舟飛船的故事沒有那麼好看。
關於人物塑造和演技,不得不誇讚下葛優和黃渤,真是演什麼像什麼,角色刻畫,入木三分。
葛大爺還是大爺,司機大叔如果“葛優癱”一下,毫不違和。
瘋狂渤還是瘋狂,瘋狂衝破哨卡,瘋狂爬上旗杆。
最後,祝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祝中國的電影再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