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從票房,還是大眾評價來看,漫威電影宇宙都將DC碾壓於腳下,這是一個讓很多DC粉絲都難以接受的事實。
2017喬斯·韋登剪輯版的《正義聯盟》口碑翻車之後,DC粉絲不僅要面臨漫威粉的嘲笑,還要提防自己人之間互相捅刀,內憂外患之下,DC帝國搖搖欲墜。
一開始人們都把《正義聯盟》的失敗歸為尾燈在接手扎導工作之後的大量修改所導致,沒人相信韋登有實力這種事,畢竟尾燈在《復仇者聯盟2》上映後被漫威粉衝到自閉的事歷歷在目。
但是宣揚扎導有罪論的人也不在少數,起源大概在於《蝙蝠俠大戰超人》裡“蝙蝠俠殺人辣!”“瑪莎!!!”等操作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但是這些都沒有意義,其實從各方面都可以看出,兩人都盡力了,華納要求《正義聯盟》院線版時長控制在兩小時左右,而扎導所拍攝的素材可能在兩小時內連個像樣的故事都講不出來。
那你扎克·施耐德拍那麼長幹嘛?
有人會這樣問。其實原因很簡單,DC電影宇宙晚了漫威整整五年,為了追上漫威,DC必須用一場電影趕完將近五年的進度。
這事還真不能怪華納,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實在是太賺錢了。在2012年之前,任何試圖展開DC宇宙的舉動都會對諾蘭的蝙蝠俠系列造成擾亂,因為他的蝙蝠俠過於獨立,與超級英雄電影宇宙的多元素要素不符合,所以DC電影宇宙在《黑暗騎士崛起》上映的一年後才敢開啟。
華納在當時還有個年貨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從2001年到2011年上映了八部,每一部都是穩賺,這也是為什麼華納在看到漫威的電影宇宙計劃後完全不慌的原因。
說到底,一直到《復仇者聯盟》上映之際,人們才發現了系列電影宇宙有多麼大的盈利能力,華納也想分一杯羹,但終究還是晚了五年。
系列電影宇宙有什麼好處?
以漫威電影宇宙為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你可以把最先上映的幾部電影當成一個韓國女團中的初代成員。
初代成員裡的姐姐們各有各的特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有一天會唱歌的姐姐拉了一個朋友進組,這個朋友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名氣,但靠著與姐姐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了解這個新成員的背景故事。
剩下的團員紛紛效仿,一時間這個女團變得非常龐大,並且每個團員之間的互動都能得到粉絲的大量關注。
人們終於反應過來了,如果不是靠最初那幾位姐姐的鋪墊,後面進團的人不會有出頭之日,而後面進團的小人物不出頭,整個女團也不會發展到如今這麼壯大。
在系列電影宇宙中,每一個人物都不易被埋沒,老一輩的人物退休了,他的流量便會轉到新人頭上。
漫威作為先行者,他們的做法是:先聚焦於單個人物身上,儘量刻畫好每一個人物,最終將他們拼湊在一起,從而達成1+1>2的結果。
但DC不能走一樣的道路
DC晚了五年,如果不想一直被漫威壓一頭的話,扎克·施耐德只能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扎導選擇了用兩個DC最有深度的兩個人物來為電影宇宙奠定了一條基線,接著迅速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雖然其它角色可能地基不穩,但也方便了扎導將他們逐個擊碎,從而解剖他們,將他們的內在展現給觀眾。
扎導的路子本就是一場豪賭,但他賭輸了。
現在是3月17日四點,導剪版1080p已經在網上洩露了
本來是想聊聊導剪版上映後DC未來的可能走向,沒想到家長都不想孩子好過,還能做到這種程度
We live in a society where honor is a distant memory
沒救了,等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