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上映於1998年的義大利,至今已過去20多年。然而歷經歲月的洗練,《海上鋼琴師》的口碑一直居高不下。很多觀眾在看完第一遍後,又翻來覆去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為什麼它會如此牽動人心?或許人們是醉心於1900手下彈出的美妙音樂,或許是感嘆這個被遺棄在頭等艙、由水手養大的孤兒,是個天賦異稟的音樂天才;或許是被電影所縈繞的浪漫所吸引;也或許,只是為了弄懂一個問題:1900,為什麼寧願死,也不願意下船?
1900,為何不下船?很多觀眾在看完電影后都不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試想,以他絕倫的才華,如果下船後,他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他一定會名揚萬里,用他的音樂天賦足以贏得人們所追求的一切:鉅額的財富、萬人的仰慕和愛戴、華麗寬敞的的房子、還有他所愛的女孩。也的確,在弗吉尼亞號船上,他遇見了讓自己心動的女孩,初戀的悸動,讓1900萌生了下船的念頭,他也試圖走下這艘船,走進另一個世界,但最終,他還是留在了船上,和這艘被廢棄的弗吉尼亞號,一同沉入海底。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1900何許人也?他沒有國籍,不知親生父母是誰,沒有戶籍,彷彿是一個不存在的人。他的養父給他的名字,1900,只因為撿到他的那一天是1900年的某一天。他在海上長大,船就是他的搖籃,他所知道的一切,他所熟悉的一切,都是在海上,在船裡獲知的。
社會心理學有個概念叫“情境動力理論”,它指的是,環境會對人格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一個的人格主要由思想、心理、情感、行為構成。
提到“情境動力理論”,就不得不提起“狼孩”。狼孩是指被狼養育大的人類幼童。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狼孩有10多例。狼孩和狼的生活習性相同: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行動,午夜時會發出狼嚎,給狼孩穿上衣服,會被他們粗暴地撕碎。
幾乎所有的狼孩,被帶回人群被人類撫養照顧之後,會發現,他們的智力只相當於三四歲的孩子,而且,他們會很快死去。比如,比較知名的在印度發現的狼孩。一個被命名為阿瑪拉的七八歲的小女孩,在送到孤兒院撫養後,第二年就死了。而另外一個大一點的小女孩,也不過多活了八九年,然而直到死,她還是沒有學會說話,智力依舊相當於三四歲孩子。
一個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受到個體所處的環境,與個體交往的人群,這樣才能建立個體的社會角色、人格心理,才能適應社會環境。這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生活在狼群中的狼孩,從未和人群接觸過,他們對自己沒有清晰的社會角色的定位,他們沒有思想、情感,可以說,他們沒有人格。
而1900,雖然生活在人群中,但他從生下來到長大,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從未離開這艘船,從未離開過海,他所有生存的意義和價值,都是大海和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所賦予的。人應該是社會化的,而1900,從沒有真正的走進,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所以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1900的一生,曾遭受過兩次拋棄。第一次,是在弗吉尼亞號上,被親生父母的拋棄;第二次,是8歲那年,養父丹尼因工受傷無法得到及時醫治後去世。
1、分離焦慮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講,1900的成長,明顯受到“分離焦慮”的影響。
嬰兒在出生幾個月到一年半之內,會對母親產生強烈的親密依戀感。從生態學的觀點看,人們對於陌生的環境感到害怕,嬰兒會覺得周圍的很多事物都釋放著危險的訊號,一旦母親離開自己,他們覺得失去了保護,然後會產生諸如哭鬧等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分離焦慮會逐漸下降。但在兒童期,甚至在青少年時期,如果長時間與親密的人分離,仍舊會導致分離焦慮。
幼小的1900只有丹尼一個親人,所以丹尼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而在養父丹尼陪伴1900的八年的時間裡,傳遞給1900的是“外面的世界很可怕”這樣的資訊,比如,在1900很小的時候,丹尼就告訴他:“陸地上有大鯊魚,會吃人”,而不是鼓勵1900可以去外面闖蕩。
分離焦慮的最大的後果是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1900兩次被拋棄,使得他的一生,都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不敢想象陸地上人們的生活,也沒有足夠的勇氣抵擋一切負面的東西,即便遇到了所愛之人,甚至連愛情都沒有給他足夠的勇氣。對1900來說,船,就像他從小一直住在裡面的搖籃,是母親的子宮,大海給了他如同母親般的安全感。他害怕未知的陸地,不想踏入自己不熟悉的地帶。就像他對好友託尼說的那樣:“在陸地上,城市是無限的,每一條路都望不到盡頭,每一幢建築後還有建築,每一個街區後還有街區。這種無限讓我不知所措,我每天都要面臨選擇,憑什麼選這個,為什麼選那個。光想想這個都令人害怕。我在有限的海上用有限的琴鍵演奏無限美妙的音樂,這裡才是我的人生。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
1900也曾嘗試過和外界接觸,他小心翼翼打電話給大陸上的人,但他得到的只是粗魯和不耐煩的訓斥,那些人並沒有給他善意的感覺,而幼時總是躲避搜查,避免被送入孤兒院的恐懼,也讓他對大陸充滿了恐懼。他站在扶梯上,看著高聳的現代化建築,看著濃霧圍繞的城市,他最終沒有再向前邁一步,還是回到了船上。因為他缺失了最親密的人幼年時給他的安全感。
2、身份缺失
從另一個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講,1900缺乏自我認同感,也就是身份感的缺失。
“自我認同”是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提出的一個理論。所謂“自我認同”,就是關於解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等問題。“自我認同”,一般形成於青少年時期。如果在這一時期無法確立“自我認同”,那麼成年後往往禁錮在自己的世界裡,孤立於群體之外。
1900,他不知國籍、不知父母、不知生日,沒有任何身份資訊,他只是一個遺棄在船艙裡的棄嬰。不知從哪裡來,亦不知道哪裡去。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失去了對自我的定位,對未來的規劃,他失去了在社會中自己所處位置的設想的機會。他對於彈琴談不上多麼熱愛,他只是一個能把鋼琴信手拈來的人。
1900的好友說,他可以上岸,他可以在陸地名利雙收,還可以跟所愛的女孩在一起。可是面對偌大的世界,他不知道自己將成為、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害怕這個世界,就像小時候害怕因為沒有身份,而被人抓走帶進孤兒院一樣。因為面對未知的世界不知所措,所以,他情願讓自己永遠待在這船艙裡,在這個地方,能彈多久就彈多久,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對1900來說,只有在海上才是安全的;而大海的寧靜和聖潔,又讓1900無法走到外面的世界,他能看透所有人內心的想法,他能看破那些虛偽的面孔,但他不願踏入凡塵,沾染汙穢。他只願把自己的靈魂和音樂交付給這片大海,他只想談音樂給那些真正願意聽他的人,而不願為了別的一切,所謂的功名利祿,而販賣自己天賦的才華。
電影中的1900,隨著被炸掉的廢船弗吉尼亞號一同沉入了海底,這無疑是一場悲劇。但自始至終,1900都未曾踏入另一個世界,他的整個生命和靈魂是純潔的,不沾染一絲汙垢,他只願把自己的靈魂和音樂交付給這片大海,不為俗世的名利左右。
反觀在那個1900未曾踏足的世界裡生活的我們,卻不能像1900一樣純粹地活著。正如1900所說:“人們總愛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他們浪費了數不清的光陰在問這些無用的東西上,冬天無憂無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地到處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從這點來看,或許,那個最終和船一起沉入海底的1900,才是幸運且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