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間,港交所上市公司“歡喜傳媒”釋出公告稱其獨家投資的電影《獨自·上場》(原名《李娜》)獲得6億人民幣的保底發行。保底方“華文映像”可獨家在中國城市院線影院發行該電影,期限由發行協議生效之日起至該電影於中國公映首日計起10 年為止。
01
保底方的來歷
此公告的保底方為“華文映像”,全稱華文映像(北京)影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電影、電視劇、網劇、綜藝欄目製作和投資為一體的影視公司。總裁慄飛曾參與出品多部知名影片,如《攀登者》《吹哨人》等,國內著名主持人劉儀偉是其董事。
根據其官網宣傳上看,“華文映像”的業務涉及內容創作、宣發、院線管理、裝置租賃等業務,不過從企查查資料來看,其影院投資管理公司-華文映像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處於登出狀態。
這些年,“華文映像”也參投了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影片。
影片 |
票房(億) |
身份 |
赤狐書生 |
1.85 |
出品 |
你好,李煥英 |
52.66 |
聯合出品 |
唐人街探案3 |
44.81 |
聯合出品 |
我和我的家鄉 |
28.29 |
聯合出品 |
緊急救援 |
4.85 |
聯合出品 |
緝魂 |
1.11 |
聯合出品 |
雖然壓中多部爆款,但似乎在業內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
02
雙贏還是踏坑?
在影片發行中,保底雙方的利益,一直是業內人士最關注的話題。
從“歡喜傳媒”角度看,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根據協議中透露的資訊,《獨自·上場》的製作成本為3億人民幣,而保底方至少需要支付保底發行代價6億元,也就是說歡喜傳媒已經提前鎖定3億元的收益。並且,若該片實際票房超出約定之總票房金額,除以上提及之保底發行代價外,歡喜傳媒還將就超出部分進行分成。此外,歡喜傳媒還保留海外院線的發行以及全球流媒體的播放所產生的全部收益。
可以肯定的說,歡喜傳媒的最終收益將遠超3億元。
而對保底方來講,就複雜得多了。
那麼保底方的這場對賭勝算幾何?
這得看影片有多少票房。根據業內估算“行規”,一部影片要能夠保本,其總票房需要達到成本的三倍。那麼根據6億的保底成本推算,《獨自·上場》的票房至少要18億,保底方才能保本。
那麼《獨自·上場》能到18億嗎?這是李娜的傳記故事,講述了李娜從少年時期、運動員時期到退役之後的人生故事。也許,從人物個性塑造上,這部電影會比《奪冠》更成功,因為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個人。然而,網球運動的普及率在國內並不高,受眾肯定沒有排球廣,對民眾的精神影響也遠不及排球。所以,其受眾面是一個軟肋。
陳可辛+胡歌+郝蕾,這個陣容也算得上強大,故事的可看性也姑且認為很高,但若是我們以《摔跤吧!爸爸》12.99億和《奪冠》8.36億票房來做參考,就會感覺18億是一個比較困難的數字。
我們來看一下18億上下的都是哪些影片。
影片 |
票房(億) |
瘋狂外星人 |
22.37 |
羞羞的鐵拳 |
22.13 |
海王 |
20.13 |
變形金剛4 |
19.77 |
前任3 |
19.42 |
毒液 |
18.7 |
功夫瑜伽 |
17.53 |
飛馳人生 |
17.28 |
烈火英雄 |
17.07 |
從上表中影片的型別和內容來看,一部講述網球的體育題材傳記電影,要擠入這個門檻是比較難的。
況且,18億對保底方來說,並不是一個輕鬆的數字。從公佈的保底協議來看,就票房超過約定票房後的分賬比例沒有公佈,影片在其他媒體平臺播出的視窗期也沒有約定。這兩個不確定事項對保底方而言都是不利因素。
所以,“歡喜傳媒”單贏是肯定的。至於雙贏,目前來看還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03
保底發行為何如此流行
前有《李煥英》,後有《獨自·上場》,電影行業為何對保底發行樂此不彼?大概都出於一個關鍵詞:“不確定性”。
就歡喜傳媒來講,“穩”是最重要的,有些事讓專業的人去幹。歡喜傳媒上一次廣為人知的保底生意是《冏媽》。就當時來講,這本身就是一部被廣泛看好的電影。但歡喜傳媒並沒有選擇完全運營這部影片,而是選擇了保底發行。
我們認為這裡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影片的宣發和製作是屬於兩個不同的領域。對歡喜傳媒來講,更擅長投拍影片,在宣發上,他們選擇了“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另一方面,中國電影的“不確定性”因素太大,對歡喜傳媒來講,“穩”是最重要的。他們寧願放棄24億票房(當時保底的票房)後的部分收入,來規避票房未達到24億的風險。對《獨自·上場》則更是如此。保底發行的模式,確實降低了其市場風險,提前鎖定收益。寫道:
根據歡喜傳媒釋出的“2020年盈警”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將取得不少於約6.3港元營收(2019年為8.14億港元),並預計虧損約在2.3億港元至2.4億港元之間(2019年為盈利1.05億港元)。這個資料,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相對同行算是比較好的業績。“捨棄自己不擅長的”、“穩中求勝”或許是歡喜傳媒的制勝之道。
相對於歡喜影業的“穩”,“華文映像”的風險很大。18億票房,畢竟不是小數目。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止目前,國產片票房過24億的僅有26部。在中國電影史上,保底幾乎是“十有九敗”。那麼為什麼“華文映像”願意參與這場“豪賭”呢?
“富貴險中求”大約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因為在國內電影市場,影片的票房表現還是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一切皆有可能。像《流浪地球》、《李煥英》之前誰也沒有料想會有如此高的票房,獲得巨大的收益。
另一方面,恐怕輸贏並非唯一。“華文映像”的知名度並不高,透過與“歡喜影業”簽署保底協議來發行一部較有知名度的影片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也是一種“收益”。“如果你還不知道華文,那我會讓你以後所看到的每一部大片裡面都會有華文。”這是“華文映像”賈淕在面對媒體採訪時說的話。
從這點上看,“華文映像”選擇大手筆保底,可能出於自身的發展需要,希望以保底發行的身份入局,成為電影行業的資深玩家。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部影片的最終票房還是存在很多“偶然因素”的,可以說國內當前票房Top10影片,沒有一部是被準確預測出來的。此次,影片《獨自·上場》片方“歡喜影業”與“華文映像”簽署的保底協議最終結果如何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但雙方各有所得是必須的,否則就不會有這份協議的出籠。我們就當作是看客,一切留給市場印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