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去看一部沒什麼噱頭的電影了?至少對我來說在看《羅馬》之前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
圖片來自網路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多倫多電影節人民選擇獎,西班牙戈雅獎,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外語片、最佳女主角、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等等等等,或許獎項對於這部電影早已不是什麼奢侈品。
圖片來自網路
導演阿方索·卡隆在好萊塢闖蕩十六年功成名就後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用這樣一部影片來紀念自己的童年。
讓人欽佩的是,他可以拍出《地心引力》這種讓人酣暢淋漓的大片也可以創造《羅馬》這樣獨特的藝術品。
出生於1961年的阿方索·卡隆童年經歷了那段墨西哥最為動盪的年代,1968年的特拉特洛爾科之夜甚至讓墨西哥人直到現在都徹底對政治失去了信心。
這樣的時代必然也讓幼年的阿方索記憶深刻,多年後他用一部《羅馬》喚起了人們對於墨西哥的一段記憶。
當然僅僅是親身經歷過就可以拍出這樣的作品那誰都可以是藝術家了,這部片子裡鏡頭的運用就像一個莊嚴的藝術家手中的雕刻工具一般,嫻熟、考究、不拘一格、讓人驚歎。
我曾想過,開篇的那個長鏡頭究竟有多少資訊涵蓋在裡邊,在仔細觀察後發現,那幾乎是全部的故事背景。
乍一看不過是家裡的女傭在清掃長廊,用了整整五分鐘似乎有些過分拖沓了,仔細一想,這裡邊有主要人物的身份特徵,有整個場景的輪廓展示,有後邊各個階段故事發展時關鍵事物的線索,最重要的是它奠定了整個故事的基調。
或許習慣了商業大片場面緊張刺激的觀眾對於片頭的這五分鐘是難以忍受的,但是能夠靜下心來看完這五分鐘的人才是能夠享受這個故事的人。
如果從一個故事的角度來看這或許並不是一個好故事,因為他所表現的一切都太過真實了,這裡的真實並非真像,而是把生活本身全部表現了出來,除了真像和謊言也有囉嗦的日常生活。
如果它拍的不是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我一定不會說它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我們正是因為厭倦了生活的反反覆覆才會去電影中尋找刺激和慰藉。
影片的主要矛盾,女僕克里奧懷孕後被渣男拋棄自己選擇默默承受,把孩子生下來,最後孩子是個死胎導致她沮喪崩潰。
女主人索菲亞丈夫出軌拋棄家庭,自己帶著四個孩子孤苦伶仃。
這些對於現在的社會早已是見怪不怪,甚至就算明星的家裡出現這樣的事情也不過是上幾天熱點就過去的事情。
這些都太過平凡了,如果不是發生在那個時代。在那個時代,渣男成了參加暴亂的暴徒,當女僕大腹便便去給未來的孩子購置用品時他闖入了商店進行打砸殺人。
在那個時代,一個普通的中產家庭與底層人的生活差距簡直天壤之別,男主人的出軌對於整個家庭也足以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影片的大部分場景都在那個黑色大門內的屋子裡,屋裡的人在變故前在一直在專注著平靜反覆的生活,對於大門外的世界或許只有那幾條一直想要跑出去的狗才有興趣。
這樣在一個動亂的時代描繪一群安穩生活的人,如此的反差讓人對於外邊的瘋狂更加心生恐懼。
那時整個世界都無視了墨西哥的政治,墨西哥的一部分人也漠視著另一部分人的遭遇。生活總是這樣冷漠與溫情並存,溫情讓冷漠更加滲人。
這樣一部電影其實對很多人並算不上好看,也與這個追求刺激和爆點的時代背道而馳,但是如果有一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天你能夠讓自己的心從躁動中平靜下來,不放安安靜靜的去看一次《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