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國首部登山冒險題材電影《攀登者》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
據貓眼資料統計,電影《攀登者》在2019年9月27日15點52分,預售票房突破1億元,是2019國慶檔第二部預售票房邁過億元大關的影片。
電影《攀登者》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的任務。1975年,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樑、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登上世界之巔的故事。
《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徐克監製,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電影。
如此豪華的主創團隊集結在一起,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創作過程中,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國慶獻禮 使命擔當
2018年6月,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接到了一個來自國家電影局的電話。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們想請上影承擔一部國家重點影片,你們願意擔當嗎?”
幾天後,任仲倫趕到北京與電影局領導碰面,共同定下了這部由上影承製的獻禮片主題:攀登珠峰。
從2018年7月立項,到2019年國慶檔上映,留給全劇組的籌備製作期僅有15個月。班底必須迅速搭建,所有的時間節點都是倒推著估算出來,分秒必爭。
幕後主創 一拍即合
出品方定下來以後,專案資金有了保證。緊接著,就要搭建創作班子。
編劇、導演、監製三大主創,必須抓緊時間確定。
第一個定下的核心主創是編劇阿來。
阿來,榮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知名藏族作家。
早在2014年,阿來就採訪過三位1960年成功登頂珠峰的登山隊員,還和中國第一位登頂珠峰的女登山家潘多有過一次長談。
到了2018年,在1960年和1975年登上珠峰的隊員們大多數已經不在世,阿來某種意義上成為了掌握一手資料最多的人。
2018年7月底,任仲倫與阿來碰面,很快就敲定了阿來將擔任這部電影的編劇。
2018年7月23日,任仲倫和影片總策劃汪天雲與徐克見面。
作為登山愛好者,徐克對上影籌拍登山題材影片很感興趣,成為了《攀登者》的監製。他當時給任仲倫分析,登山題材劇本寫好難,拍攝更難。特技特效少不了,工作量不容小覷。
“你怎麼敢說一年多就可以完成”?
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在15個月內拍出來?
一個出了名不超時、不超支的導演名字跳進任仲倫的腦海——李仁港。
李仁港曾經和上影合作過《錦衣衛》《天降雄獅》《盜墓筆記》三部影片。
這個在中國香港電影商業化運作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導演,形成了一旦接下任務,必定能在規定時限內完片的職業習慣,這對於《攀登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主演選擇 曾經猶豫
在劇本寫作和劇組籌備期,選演員的工作也在同步開展。
上影團隊的方向是選實力派、演技派,選被觀眾廣泛認可的演員。
憑藉《戰狼2》“封神”的吳京,成為《攀登者》的首選。
2018年12月8日,吳京獲得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的榮譽。頒獎儀式後,任仲倫與吳京見面,向他正式發出出演《攀登者》登山隊長方五洲的邀請。
對於這個邀請,吳京是猶豫的。
“我是武行出身,可以勝任這個角色嗎?”
“你是獲得華表獎的優秀男演員,這個獎,就是你的實力證明。”
吳京決定加入之前,有過猶豫。張譯決定加入之前,其實是完全拒絕的。
張譯說:“其實一開始沒決定要演。當時,電影的出品方上影集團向我發出了誠懇的邀請,但看完劇本我挺猶豫的,覺得自己和登山運動相隔太遠,我本人也沒有做過運動員,不清楚自己能不能演好。”
任仲倫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張譯,不管你對劇本、角色有什麼想法,咱們都可以坐下來聊。或許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是準備拼一次的。”
張譯被任仲倫做事的態度打動了。“我覺得人家都要‘拼命’了,邀請我一起上這條船,是把“搏一次”的希望建立一部分在我身上,這是一份信任。人生難得被人信任,我很感動,於是進了組。”
“玩命”拍攝 致敬英雄
看過電影《攀登者》的觀眾都知道,登山隊員在正式出發之前,要進行各種專業訓練。事實上,在劇組正式開拍之前,演員們也進行了集訓。
有一個很重要的訓練科目叫“結組”。一根繩子上拴四五個人,組成一個小組,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協同解決。如果有一個人掉雪坑裡了,另外幾個人會把你拉上來。大家的勁兒往一處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雖然經過了特訓,雖然從前有過登山經驗,但正式走進劇組,吳京還是遇到了新問題。
畢竟,電影裡的表演和現實的登山有所不同。在拍戲時,為了還原真實性,劇組使用的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那些裝備,非常不順手。
包括冰爪、冰鎬、裝備、氧氣,很多道具都比較彆扭。就連演員的羽絨服也不防風,不防雨,不防雪。雪打在身上,尤其是拍完動作之後,身上熱了,裡面是溼的,外面則是結著冰的。
事實上,在拍《攀登者》時,吳京腿上的傷還沒有完全康復。與章子怡在鐵軌上走的那場戲,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此時吳京的腿是一條粗一條細的,因為他一條腿上綁了夾板。
為了不耽誤拍攝,吳京曾飛去日本打針治療,之後又直接飛回片場繼續拍攝。片中方五洲為了向徐纓表白,爬上廢棄工廠屋頂的那場飛簷走壁身手矯健的戲份,其實是在打針之後一週拍攝的,儘管醫生囑咐他打針後要休息三週。
因為該片主要場景就是雪山,所以為了真實的效果,所有登山演員的戲都是在雪山拍攝的。零下十多度的雪山,張譯光著腳一遍又一遍地表演,力爭達到最好的效果。
這場戲對應的真實場景是登山隊員在珠峰北坡架“登山梯”的一段,因為登山靴下面都是釘子,所以搭人梯的時候,張譯只能光著腳踩在隊友的肩膀上。
張譯說,拍攝過程中腳丫子被凍得通紅,碰到地上的時候都是鑽心的痛。但是因為導演不喊停,張譯就不能停下來。
在舉行關機儀式時,吳京和張譯按照當地傳統,給三位登山隊員中已經去逝的兩位隊員每人立了一個瑪尼堆。
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在這些壘起來的石塊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種吉祥圖案。
他們找了兩塊比較平的石頭,代表劇組在上面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先驅屈銀華、王富洲紀念”幾個字。
張譯說:“沒有這幾位登山先驅,也就沒有這部電影,更沒有我們這些角色。將心比心,如果我一生中最刻骨銘心、最輝煌的時刻發生在珠穆朗瑪峰,那在我故去之後,也希望在珠峰能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家’,能夠讓靈魂感受到這座心心念唸的山。以後的登山者們路過此地看到了,也能給兩位老英雄多壘一塊石塊,我想這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1960年,一群熱血男兒,為了祖國榮譽,成為首次登頂珠峰北坡的英雄。
2019年,一群有情懷的電影人,不畏難、不退縮,創作了中國首部登山冒險題材電影,開創先河,他們就是名副其實的攀登者。
向登山英雄致敬!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