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19年,中國產電影中誕生了兩部現象級作品,一部是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科幻鉅製《流浪地球》,一部是餃子導演,改編自中國傳統神話人物哪吒故事的動畫鉅製《哪吒之魔童降世》。兩部影片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了好成績,可以參考的是,兩部影片在國內的票房均超過了漫威近年來的重頭戲《復仇者聯盟4》。而這兩部影片的成功,也讓中國產大片進入了多元化時代。

在2002年的時候,由張藝謀執導的《英雄》上映,因為這部影片中的大明星、大製作、大營銷的策略,使得很多人將2002年作為中國產大片的元年。這部17年前上映的大片,在當年網路和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代,所引起的轟動,絕對不亞於17年來任何一部中國產電影。這部影片由當時華語的眾多頂級明星參演,其中有已經在好萊塢打拼多年,有著“功夫皇帝”之稱的李連杰,還有在華人影星中第二個獲得戛納影帝的梁朝偉,有華人中頂級的影后張曼玉和章子怡。其中章子怡在2000年的時候,還參演了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臥虎藏龍》。

《英雄》這部影片在當年的製作成本高達空前的3000萬美元,而大投資,也給影片帶來了大製作的資金基礎。這部集成了當時眾多營銷噱頭的第一部中國產大片,一經上映後,票房便一路高歌,從國內到海外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全球票房更是達到了1.7億美元,而它所保持的中國產電影海外票房的記錄,至今仍未被超越。而當年《英雄》取得的2.5億人民幣的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1/4。這部影片的成功,除了投資大、明星多的噱頭之外,最大的特徵是,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不同於好萊塢大片的風格的“中國風”大片。

早在文藝片時代,張藝謀就憑藉著他攝影師出身的優勢,用濃郁的色彩,在銀幕上揮灑出中國原生態的民族情結。而張藝謀對色彩的痴迷和嫻熟,在他的這部“中國風”大片裡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實早在1989年的時候,張藝謀就曾做過商業片的嘗試,這部影片名叫《代號美洲豹》,但是因為這部影片並沒有太多的創新,使得這部影片在當時並沒有取得太大的關注。知道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電影市場逐漸開放,使得好萊塢大片可以在國內公映,而這個時候國內的電影市場,被好萊塢大片蠶食嚴重。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的電影工業體系薄弱,僅有一些知名的製片廠,但是均以製作文藝片為主。這就使得中國產電影急需自己的大片確立中國產電影在商業片中的地位,《英雄》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帶著全國電影人的期待所誕生的。

為了避免和好萊塢大片的正面衝突,《英雄》在大片之路上另闢蹊徑。張藝謀結合了中國產電影最經典的幾個元素,參照日本大導演黑澤明的《亂》、《影武者》等大片的製作模式,在傳統武俠電影中,融入家國情懷、中國傳統人文意識,再經過絢麗的畫面的包裝,又加上在國際上知名的幾個頂級華語演員的參與,使得《英雄》這部影片,不僅僅取得了當年票房的成功,同時也為中國產大片,探索出了一個與好萊塢大片完全不同的模式。

在《英雄》之前,華語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立足之道以動作片和武俠片為主要競爭力。其中較為著名的影星有李連杰、成龍等動作明星,而武俠電影,則以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為代表。《英雄》是對以上元素的重新組合,以及再次創新。《英雄》這部影片,看似雜糅了眾多因素,其實簡而言之,就是張藝謀導演將超級絢麗的畫面風格中,融入了國人傳統的精神價值觀。再直接點,就是在現代的工業模式之下,注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這部影片的模式,也成了今後眾多中國產大片紛紛效仿典型。

但是在《英雄》誕生之初,中國產電影卻沒能發散思維,而是在這個模式之下,進行簡單的重複,甚至是張藝謀本人,也是多這種模式進行簡單的複製,如他後來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均是在這種模式之下,進行幾種元素的雜糅和組合。這也使得在一段時間裡,中國產大片在形式上並沒有太多的創新。直到近年來,姜文的《讓子彈飛》上映,中國產大片才有了新的形式。但是這種形式中,有太多的姜文個人風格在裡面,較為難以複製。

但是這種風格的出現,給了很多電影人新的啟示,後來馮小剛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掀起了一股中國產大片的懷舊反思潮。這些不同型別大片的成功,讓中國產商業電影不再是單純的“中國風”一條路。但是這些成功,帶有很鮮明的導演個人風格,而且經常是一個系列的成功之後,便很快會後勁不足。

近年來中國產電影市場中,最成功的系列莫過於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系列,這個系列電影中,雜糅了動作和軍旅以及主旋律等多種元素。而這個系列的成功,也催生出了很多跟風之作,但是這些跟風之作的水準,卻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很多作品的品質較《戰狼系列》,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個題材的成功,也為國內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特別是《紅海行動》、《戰狼2》、《湄公河行動》等作品,無論是在觀眾的口碑上,還是在故事的完成度上,還是在思想內涵的表達上,均屬於商業片中的上乘之作。這些憑藉著精良的製作和明星效應,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雙豐收的中國產大片,讓中國產電影看到了更寬廣的創作範圍。

其實這些作品中,都有很濃厚的好萊塢風格,包括故事設計,特效製作,這些影片都對好萊塢製片體系有深度的效仿。但是在效仿的同時,這些作品並沒有生搬硬套,而是在好萊塢的視覺風格之下,加入國人喜聞樂見的故事。之所以經過了17年的發展之後,中國產電影敢於和好萊塢大片硬碰硬的正面衝突,主要是因為國內電影體系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優化之後,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電影工業基礎,而這些基礎,使得中國產電影的創作自由度更大。

說起中國產大片時,除了《英雄》,還有一部陳凱歌執導的《無極》。《無極》這部影片上映至今,可謂是爭議不斷,首先這部影片的完成度並不高。這部由長期佔據豆瓣榜首的《霸王別姬》的導演陳凱歌執導的“中國風”中國產鉅製,在上映之後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據陳凱歌說,是因為影片中有一個重要場景的製作,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負責這場特效的特效團隊製作失誤。從這個角度看,電影工業體系,是一部優秀的商業大片的創作基礎,沒有完善的電影工業體系,即使導演再優秀,演員再精良,也很難創作出符合市場預期的“大片”。

今年年初上映的《流浪地球》,被譽為是中國產科幻電影的一座里程碑,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殊榮,是因為我們終於在大銀幕上,看到了純中國產的科幻鉅製。而在這之前,科幻型別片,幾乎是中國產大片絕不會涉足的領域,原因是,好萊塢長期在這一型別片中,佔有霸主地位。而這次《流浪地球》的成功,讓國內電影人找到了這一市場的自信。更讓觀眾們驚喜的,是暑期檔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取材自中國傳統神話人物的動畫片,並不是對傳統神話故事的重複,而是在傳統的神話故事中,加入了現代人在精神層面上的價值觀。

而這部影片上映之後,也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並且這部影片今年還代表中國產電影,參與奧斯卡金像獎的角逐。《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不再僅僅以大明星和大投資為主要營銷噱頭,也不僅僅是導演的個人風格之作,而是用更為成熟,完成度更高的,風格各異的作品去吸引觀眾,贏得票房,佔領市場。這兩部作品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中國的大片進入了“多元化”時代。而這種局面,也正是17年前,張藝謀執導《英雄》時,所有的中國產電影人所期盼的一個結果。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劉若英曾40歲還孑然一身,只因為愛上一個不能說愛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