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檔真是非常熱鬧,幾乎同時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影片掀起了中國產電影的又一波熱潮。尤其前兩部電影上映前的宣傳更是此起彼伏。僅上映前的預測,前兩部電影已有爆款電影跡象,第三部電影也很吸引人。
然而,電影上映後,差距迅速顯現。10余天的戰績顯示,《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的票房早已突破20億元,而之前被看好的《攀登者》,票房還不到8億。《攀登者》和《中國機長》同是根據事實改編的,但他們差的,卻不僅僅是票房。
《攀登者》和《中國機長》海報
《攀登者》在上映前後,一直進行著各種電影推廣和宣傳,更是好評如潮。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票房還是沒能打過《中國機長》。這兩部電影都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甚至《攀登者》為國登頂的題材比《中國機長》更有意義。
從演員陣容上來看:《中國飛機》僅有張涵予、袁泉、歐豪、李沁等明星出演,從演員陣容上,明顯輸給有吳京、張譯、章子怡、井柏然、胡歌等明星大咖的加盟的《攀登者》。可是10多天過去,《攀登者》在票房上不僅輸了,輸相還很難看。
最新的票房資料顯示,《中國機長》票房越來越猛,《攀登者》票房卻越來越不如人意。
從真實故事的高度來看: 《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是,當時,中國的生活條件很差,像樣的登山裝備還需要向國外購買,錢還是上省下來的。當時的世界第一高峰對於中國,不僅僅是登頂,更是一種主權的宣誓,中國人世界地位影響力的提升。
電影中所講述的第二次登頂,也是為了向全世界證明,我們的前輩先烈們確確實實在1960年5月25日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而為了第一次登頂,先輩所付出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想象。電影中攀登珠穆朗瑪峰,不僅是一種家國情懷,更是人類挑戰自然的史詩。
《中國機長》是中國首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民航題材電影,該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最終平安落地的事件。
兩個真實故事的高度相比,輸贏似乎立見高下,然而票房卻是電影的試金石。
對於一個佔盡真實故事的優勢、演員優勢的電影,票房卻是慘淡的。不過,對看過兩部電影的人來說,也許這一結果有一定的必然性。
差距一:電影《攀登者》,在描述這一真實歷史事件時,前期的節奏太過緩慢,用了大量的大量的電影鏡頭鋪墊及準備工作,然而,到了最後驚險、刺激登頂了時刻,總讓人感覺沒有想象的那些驚險刺激,更沒有排除在大自然面前,人性的堅強等打動人心的東西。;
《中國機長》則不同,他前期僅用來簡單的鏡頭作為鋪墊,很快飛機升空,一切危險悄然來臨,從乘客、乘務員、機長、地面塔臺等方面等鏡頭語言的應用,整個電影張弛有度的節奏,讓觀眾如身臨其境,與飛機上命懸一線的100多人同呼吸。當飛機安全落地時,觀影者也長舒一口氣。
差距二:感情戲。說道感情戲,並不是說《攀登者》不需要感情戲,適當的感情戲會讓角色更加豐滿,在《我和我的祖國》中,“相遇”一幕中,張譯觸不到的愛情更打動人心。
《攀登者》感情戲,意在告知觀眾集體之外也有個體,這些人物都有個人生活。然而,無論是方五洲與徐纓20餘年的相戀,還是李國樑與黑牡丹短暫的相愛,都帶著戰友相知的色彩,成為符號化的革命愛情。而刻意安排的浪漫場面,比如黑牡丹對著李國樑生前偷拍的她的大量照片思念故人的鏡頭,觀眾不僅難以感動,反會因為影片忽略歷史背景而覺得可笑:國家困難時期,小哥端著相機對著姑娘三連拍、五連拍,用珍貴的膠捲記錄下她的笑容、背影,真的合適嗎?
愛情之花,在任何年月都可以恣意開放。《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與何蘭芳,《潛伏》裡的餘則成與翠平,都是從假夫妻慢慢生出真感情,可是生髮的方向並不相同,對劇中形成的張力則不同,恰到好處的感情戲,反而會讓角色更加豐滿。
《中國機長》中也有感情戲,電影開始時分,英雄機長劉長健洗了四分鐘冷水澡,之後來到女兒房中給女兒蓋好被子後來到公司,雖然沒有刻意描寫他的妻子的感情,但當之後川航8633短暫失聯後,妻子的表情告訴我們一切,擔心丈夫。現實生活中的感情,也是這麼不經意,但卻很自然。
歐豪飾演的副駕駛和張天愛。歐豪剛開始的時候見到張天愛的時候便對她有好感,可是張天愛不理睬他,因為張天愛喜歡成熟一點的,用她的話說歐豪,自以為戴了一副墨鏡就是成熟人了。平安落地後,張天愛也對歐豪態度有所感觀,在後面歐豪更是把自己的比心給張天愛看,畫面倍感溫馨。
《攀登者》似乎要考慮章子怡、井柏然、胡歌、張譯等明星的粉絲,統籌安排他們的戲份。既定的框架與觀眾的期待之間,影片多次呈現出撕扯的痕跡,致使核心演員每每要表現自己的孤膽,總會想起女友和隊友,忙起身讓出了鏡頭。讓本該酣暢淋漓的畫面戛然而止。
與此相比,《中國機長》它快速推進。《中國機長》從機長劉長健的生活開始,到展示整個乘務組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無不以點帶面地體現“專業”二字。看似平鋪直敘近乎宣傳的工作場景,恰恰是銀幕上鮮見的“專業”,也是真正的觀賞“奇觀”。有的時候,最簡單的工作場景,反而因為社會和公眾的不了解,構成了真正的戲劇情景。
同時,《中國機長》淡化了機長劉長健的超級英雄色彩,從理性上推斷,劉長健在缺氧、極度寒冷等眾多極端條件下,能夠保持冷靜、果斷地同時做出多項正確選擇拯救全機人員的性命,其信念、意志力、判斷力、專業性和體力缺一不可。
不過,《攀登者》作為中國第一部以攀登珠峰為題材的電影, 可謂是以“炮灰”的心態,殺出了一條血路。 《中國機長》也用行動探索出一條通過不同影視題材詮釋中國精神的新路子。
對於任何一部電影來說,票房總會是人們評判優劣的第一標準,但同時,也有這樣一種聲音:經得住時間考驗的電影,才是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