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過去後,哪吒的影響仍在繼續。
前兩天,《哪吒之魔童降世》又出了動靜:代表中國大陸角逐奧斯卡獎。
哪吒現在多少票房?過了49億,正在往50億慢慢爬坡。
哪吒這次參評的並不是最佳動畫長片,而是最佳國際電影獎(原最佳外語片獎)。
有什麼差別呢?
這意味著,至少在國內看來,《哪吒》的成績已經不滿足於動畫電影這一領域競爭,而是和主流真人電影一較高下。
比起哪吒的49億,3億票房的《羅小黑戰記》顯得有點單薄——但這對成本和預期來說,仍是非常滿意的營收成績。
(官方海報的冷幽默十足)
比起哪吒帶來的全民狂歡,羅小黑在口碑上並不遜色。
《鋼之鍊金術師 FA》的導演入江泰浩還多次發推力贊羅小黑,並晒出了自己的四刷電影票。
49億的哪吒接過大聖的接力棒,3億的羅小黑緊隨其後,兩部高分中國產動畫電影讓今年的中國觀眾在電影院有了更多選擇——中國產動畫電影,也是可以期待、可以好看的。
這也讓哪吒封神宇宙,光線傳媒的下一部動畫電影——《姜子牙》在大年初一備受期待。
我們寫文吹過《哪吒》,也為《羅小黑》擔心過,但從曾經狂熱的情緒冷靜下來再回頭觀察,這兩部電影的背後,折射著一個雖然有幾十年歷史,但仍處於發展期的新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對照起來不難發現,這兩部同期動畫電影幾乎毫無相同之處:
《哪吒》是 3D 動畫,《羅小黑》則是 2D 動畫;
《哪吒》投資成本最保守估計也高於 6000 萬,而羅小黑的總成本約 3000 萬;
《哪吒》是光線傳媒“封神宇宙”的一部分,《羅小黑》則是一部孵化自小型網路動畫的作品;
《哪吒》集結了全國數十個製作團隊、1600 多人,近乎舉國之力,而《羅小黑》主要製作團隊僅有 50 餘人…
(MTJJ 部落格上的工作室早期照片)
兩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分別代表了怎樣的創作模式與方向?
他們近乎同時獲得成功,又揭示了中國產動畫電影的什麼現象?
哪一種方向更適合當今國內的動畫市場,抑或是兩者皆可?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三維動畫工業的新標杆
如前文所述,《哪吒》大量採用 了3DCG 技術。全片共一千八百多個鏡頭中,超過一千四百個鏡頭有特效繪製,堪稱中國產動畫之最。難度誇張的鏡頭可能要製作半年之久。
製作團隊能完成如此多數量、高難度的製作任務,與動畫工業的發展密切相關。負責的說,《哪吒》就是中國三維動畫工業的新標杆。
先回顧“動畫工業”這個概念。既然提到“工業”,那就代表在製作的各個環節都要求自動化和標準化。
早期動畫都是直接在紙上作業的二維動畫。在這種作流程中,動畫製作流程中最為費時費工的,就是人工紙上作業,進行原畫、中間張與上色的繪製。
每一張畫面都要求動畫人員手工繪製、修正、描線、上色。
想想就肝疼的工作。
(池田和美正在進行作畫修正)
這種製作模式完全靠人工手繪,品質依賴於少數骨幹製作人員的水平,工業化程度低,產量不足。直到進入數字時代,在 CG 技術的幫助下,動畫製作真正的“工業化”才得以可能。
CG 技術——尤其是 3DCG 技術解決了動畫工業化道路上的幾個重要問題。
計算機軟體能夠幫助動畫師繪製,正確的光影、碰撞、透視關係,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初步的自動化;同時模型、貼圖、特效等資源可以更好地重複利用,提升了動畫製作的標準化程度。
(皮克斯的毛髮技術展示)
但3DCG 動畫的勞動密集程度有時並不亞於傳統的 2D 手繪動畫,對製作團隊的規模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哪吒》製作人數達到了 1600 人。
1600人是什麼概念?大概一所一班50人,30個班編制的高中人數。
這樣的作業人數在二維動畫領域是極其驚人的——《你的名字》片尾有記錄的人員名單達到 600 人已經十分誇張,就是把實際參與制作的人員算在內,再翻一倍,也沒有這麼多。
這麼多人進行分工協作,難度可想而知。但這也是動畫工業化過程中必然要面臨的挑戰。
以彩條屋 CEO 易巧受訪時講述的製作細節為例:將同一畫面的多種不同特效切割,分給合適的製作團隊去做,而為了保證品質與風格的統一,導演給出了明確的要求甚至親自制作小樣,最終確實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個案例說明《哪吒》的成功,恰恰在於面臨這一挑戰的過程中,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採訪中透露的“數十個團隊”、“1600餘人”、“追加兩次經費”、“兩年製作時長”等資料上來看,《哪吒》確實請到了足以完成製作的大量人手,且保證了基本充足的工期;而在統籌管理上,製作團隊也成功克服了許多困難,保證了全片品質。
當然,藝術不只是技術。前述的“工業化”並非唯一的評判維度。雖然《哪吒》這樣的工業化作品中也蘊含導演與各位製作人員的藝術表達,但如果要尋找作者性更突出,更能展現導演藝術追求的動畫作品,就現階段而言,還是要回到所謂“工業化程度低”的二維動畫中。
《羅小黑戰記》就是這一類動畫中的佼佼者。
《羅小黑戰記》,小而美的動畫精品
如果說光線傳媒投資、全國通力合作完成的“封神宇宙”首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天之驕子”的話,我們要談論的另一部作品《羅小黑戰記》的出身則略顯寒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的品質低下——相反,這恰恰使得《羅小黑戰記》更忠實地呈現了導演及製作團隊各位的藝術追求。
《羅小黑戰記》起初是導演 MTJJ 及其工作室製作的一部獨立動畫,在網路上公開播放,一集約 5 分鐘,每兩月更新一集。起初的製作“團隊”僅導演一人,後來逐漸擴充至 7 人,直到大電影開始製作,才再次擴充到 50 人。
作為一部二維動畫,《羅小黑》所要面對的環境是比較苛刻的。
國內的 2D 動畫本身相對較少,不受市場青睞。
據統計,2016~2018 年間,中國產動畫電影中共有 7 部 2D 動畫,佔所有中國產動畫電影不到三成。雖然可能有政策因素影響,但這也足以佐證投資方並不看好 2D 動畫。
(豆瓣標記數最多的動畫電影,多數為 3D 動畫,2D 的也多為日本動畫)
而國內 2D 動畫觀眾的審美往往受到引進動畫,尤其是日本動畫的深刻影響。
這些觀眾要求比較苛刻,他們既希望看到一部製作水平接近甚至超越引進動畫電影的良作,又不喜歡過度模仿外國的作品。
要同時達成這兩個要求,導演 MTJJ 與製作團隊必須在學習日、美先進經驗的同時,展示自己的原創特色、展現作者性。這就意味著整個團隊的個人實力、整體配合與管理能力都達到較高的水平,同時在審美和藝術追求上要有一定的統一性。這也限制了製作團隊的人數。
開播後一片好評,《羅小黑》團隊不負眾望。
在日本業內人士的反饋中,獲得讚譽最多的是它對運動、特效等基本元素的設計與繪製,即統稱為“作畫”的幾個製作流程在藝術方面的作用。
業內人的評價,更觸及作品本身價值。
繪製這些基本元素,是動畫的“底層設計”,是動畫師的基本功,但畫得動人出彩卻極有難度,需要大量的練習實踐與良好的審美素養。
(animestyle event 上的《羅小黑》相關部分)
而這些“底層設計”也最終服務於導演 MTJJ 的表達與藝術追求,體現了他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
接受採訪時他表示,自己“並不牴觸三維”,甚至“在未來,可能也會嘗試一些三維的製作方式”,但“對於羅小黑這個系列,他表示用二維手繪動畫的表現方式呈現給大家,是他心目最本真最恰當的一種表達”。這正是其藝術追求的體現。
他還表示:“我要漫長的製作週期,我要全片內容的控制權和獨斷權,因為我必須保證成片的品質,如果因為趕工縮短製作時長卻導致品質下降,那絕對是我不能接受的。”
這段話的底氣不僅在於導演的個人堅持,還在於《羅小黑》這一 IP 在運營上獨立於資方,且製作團隊以內部人員為主。一些所謂的“大 IP”雖然能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但顯然不可能擁有如此高的獨立性與控制力。
總體來看,《羅小黑戰記》是一部小而美的動畫精品。它的成功來源於導演及製作團隊的個人實力與藝術追求,也來源於自身的獨立性與資方的充分尊重。雖然它至今並未“火”到主流觀影人群,但至少它做出了個性、做出了表達,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收益。
現狀與展望:製作能力與觀眾都在逐漸走向成熟
回到前文的幾個問題,結合《哪吒》與《羅小黑》的成功不難發現,中國動畫電影的製作能力與觀眾都在逐漸走向成熟。
首先在製作能力上,《哪吒之魔童降世》以龐大的製作班底與巨集大的畫面呈現,展示了中國動畫工業的整體水平,而作為封神宇宙的開門紅,《哪吒》也展示了光線對 IP 深度開發運營的意識與野心。在“大字輩”之後,中國動畫工業再次展現了創作大型動畫電影的生產力。
《羅小黑戰記》則展示了中國動畫人追求自我表達、追求藝術創造的一面,這些動畫藝術家同樣是推動中國產動畫進步的重要動力。相對小眾的低成本動畫也打破了兒童向與對美日動畫的低階模仿,逐漸開始多元化,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但我們不能忘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資方需要盈利,團隊需要生存,動畫人需要餬口。而這些錢最終的來源,只能源自觀眾的支援。兩部動畫的成功,更說明了中國動畫電影觀眾足以支撐日漸成熟的動畫產業。
《哪吒》以 49 億房位居中國影史第二,其營收能力自不必說;而按照一般情況估算,《羅小黑》在票房破億時就已經收回成本,現在資金完全足以支撐進一步的開發。
動畫這種形式,已經漸漸走入主流觀影人群的視野,成為一種福斯化的選擇;而即使是作者個人色彩較為濃厚、相對小眾的動畫電影,只要製作精良,也有足夠多的觀眾願意買單。
(羅小黑也進行了一次金鑰延期)
當然,雖說中國產動畫電影正走向成熟,但同樣也具有相當多的問題。
從投資環境的混亂到最底層動畫人工作強度與薪酬的不匹配,從政策壓力到與引進動畫的競爭…這些行業問題展開,就不是一篇小小的文章所能描述詳盡了。
中國產動畫電影在走向完全成熟的道路上,還將面臨許多挑戰。
自《大聖歸來》後,中國產動畫電影每一年都有緩慢而實在的進步。2019 年的“薄發”正是之前四年甚至數十年“厚積”的成果。
作為整個動畫產業最高實力的體現,動畫電影的發展往往也能夠帶動網路動畫、電視動畫等其他媒介動畫的前進。或許我們已經走到了中國動畫再次迎來質變的節點。
“國漫崛起”的口號已經喊了很多年,但從《哪吒》與《羅小黑》折射的行業現狀來看,我們不妨再喊一次。
---- End ----
相關內容
- 8部影片定檔2020年春節檔,《姜子牙》的票房會超越《哪吒》嗎?
-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羅小黑》創造出的高票房,國產優秀動畫影視作品會越來越多嗎?
- 8年做了100分鐘,豆瓣9.6,4年磨出的羅小黑電影能跟上哪吒腳步嗎?
- 《羅小黑戰記》口碑媲美《哪吒》,為什麼票房不好?
- 《哪吒之魔童降世》《羅小黑戰記》等口碑爆款之後,國產動畫電影的創新之路如何走?
- 繼《哪吒之魔童降世》後,怎麼看待《姜子牙》?
- 同一團隊出品《姜子牙》會像哪吒一樣拉風嗎,會讓投資人賺瘋嗎?
- 《羅小黑戰記》獲得貓眼最高分,超越《哪吒》,但為何票房不高?
- 《哪吒之魔童降世》與《羅小黑戰記》裡的哪吒有沒有關係,是聯動嗎?
- 《姜子牙》會是第二個《哪吒之魔童降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