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紀錄片《功夫少林》劇照 資料圖片

在時代飛速發展的當下,中中國人應該堅守什麼?電影《老炮兒》上映時,導演管虎曾說,我唯一的野心就是提醒後輩,中中國人做事是有規矩的。這也是紀錄片《功夫少林》想要表達的。無論是電影,還是紀錄片,大家都說了同一個理兒——規矩是中中國人的根,在任何時代都丟不得,丟了遲早要找尋回來。

30年了,由電影《少林寺》帶動的少林熱、功夫熱勢不可擋,有關少林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然而,觀眾對“少林功夫”的理解,大多停留在飛簷走壁的武打與紛爭不休的江湖之中。而現實中的少林功夫是大多出身貧寒之人艱難的抉擇、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是對中國功夫道德的恪守與敬畏。《功夫少林》拋開故弄玄虛的神祕,不以單純展示中國功夫的高階神祕為目的,而是將更多筆墨用於表現習武之人背後的辛酸與努力,以及習武的修養、道德、信念等價值理念,使觀眾品味功夫之餘,領悟到千百年來中中國人通過“功夫”載體,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做人道理。

片中,老刀客王宗仁騎著老式三輪摩托,斜背大刀,揚起一路塵土;張欽標一邊練功一邊給母親做千紙鶴,一看就是位刻苦讀書練功的功夫少女。創作者從最初的人物性格入手,分析其人生經歷,然後根據人物的性格特徵,在現實中尋找與之切合的現實點和有情感、有起伏波瀾的人生故事。他們是在拍人,同時也是在拍功夫,但拍到最後,已經分不清兩者的界限了。當紀錄片揭開傳統文化的神祕面紗,讓這些文化附著在普通的人、質樸的經歷、真實的情感上,中華文化就如同春風化雨般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和心田。

中國悠久的歷史與豐厚的文化給紀錄片提供了充裕的創作素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傳承中華文化精髓,是歷史文化類紀錄片應思量的課題。我們不應止步於單純欣賞展示傳統文化的外在形式,更要勇於去觸碰那些蘊含在故事、人物背後的內涵與意義,以現代的姿態感受呈現那種古老與現代、技藝與精神的交融。除了《功夫少林》,在網路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我”“修文物”的表述動態而輕鬆地講述故宮工匠以精湛技藝維護文物的故事,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再如紀錄片《本草中國》透過展現藥材的發現、採摘與炮製的過程,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科學之間關係的理解。當紀錄片轉換思路,不再在展示傳統文化成就中畫地為牢,而是以現代視角講述真實經歷,傳達真誠情感,揭示真理與信念,拉近觀眾與歷史文化的距離,尋求普遍的文化接近性“共鳴”,傳統文化與紀錄片才能更好地並肩前行,在出現泛娛樂化傾向的市場環境中開闢出一條通往觀眾內心的道路。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李貞賢為什麼用小拇指當麥克風,她現在老公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