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31歲才推出自己電影處女作的奉俊昊在自己短短二十多年的電影創作生涯中,已然創造了南韓電影的多個歷史記錄。

拋開去年那部在第92屆奧斯卡上成功封神的《寄生蟲》,在奉俊昊的作品中最能引發爭議的莫過於2013年的那部《雪國列車》了。

電影《雪國列車》一方面較為完整且真實地再現了原著漫畫的背景設定,另一方面卻又藉著原著世界末日與諾亞方舟的故事元素,講述了一個前所未有、與眾不同的軟科幻甚至烏托邦式的寓言故事。

最終,電影雖然在南韓重新整理了單片最高票房紀錄,並在上映38小時後累計觀影人次突破100萬,但是文化差異和另類劇情依舊使得電影在北美和歐洲地區折戟沉沙。

巨大的失敗使得奉俊昊在今後數年內都沒有再度執導推出高成本商業型別電影,再度取得公眾關注便是去年的《寄生蟲》 。

伴隨著奉俊昊個人電影事業的重生,《雪國列車》也再度於2020年推出新的劇集版本。

相比電影前作,這部劇集版的《雪國列車》將給觀眾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和體驗呢?而在《雪國列車》的原著背後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從現實到漫畫

相信不少觀眾依舊會記得《蝙蝠俠:俠影之謎》中,幼年布魯斯與父母一同乘坐著由韋恩集團負責營造的城市軌道交通,高高在上駛過哥譚城市街區的場面。

《雪國列車》的原著第一卷的故事作者雅克•羅布也有過相似的經歷,不過在他的心中,這種感覺所帶來的不是驚奇,而是失望。

作為二戰後成長起來的歐洲一代,羅布和許多同齡歐洲年輕人一樣充滿著對美國文化的憧憬與嚮往。

這個在戰後為整個歐洲大陸重建提供了大量資金,並以一己之力守護整個西歐免於蘇聯擴張威脅的超級大國在每個歐洲人眼中都意味著無限希望和新生。

然而,一次紐約之旅卻徹底改變了羅布的看法。

正如陳丹青在他的《區域性》開頭所言,來到紐約,你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坐地鐵。

作為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之一的紐約地鐵是無數揹包客探尋這座超級都市的絕佳途徑。

可透過地鐵窗戶,羅布並沒有望見他心目中那座充滿無限希望和生機的超級都市,舉目所及之處都是充滿鋼筋混泥土,逐漸變得刻板冷漠的工業文明氣息。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先後遭遇多次政局風波,水門事件、總統遇刺、大選風波………在短短十年時間裡,就先後換了四任總統。

權力的更迭並沒有讓普通政府機構盛氣凌人的架勢有所改觀,反而更加為所欲為,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權力範圍。

再加上當時美蘇冷戰、越戰失利、經濟危機等一系列事件的影響,普通民眾無不對當時的政府機構充滿了牴觸與懷疑。

而對於紐約人而言,相比糟心的政治權力更迭和動盪的世界局勢,主掌紐約城市規劃擴張大權的建築大師羅伯特•摩西更是一個令人頭疼、徹頭徹尾的毀滅者,這個人是羅布心中那個冷漠紐約的締造者。

摩西在任期間雖然使得紐約的綠化面積成倍增長,但同時他也讓已然有數百年曆史傳統的超級都市被迫開始轉變革新。

鐵板一塊的老舊歷史街區被摩西用公路和高樓隨意分割,隨著道路和高樓的不斷衍生,城市周邊的荒地也逐漸變成了鋼筋混泥土的地盤,充滿工業氣息和失敗意味的都市街道幾乎看不到當年那種充滿嶄新國度烙印的無畏決心,也幾乎完全失去了充滿人性光輝的歡聲笑語。

回到法國的羅布回憶起自己在美國的所見所聞,用自己的文字描摹出了一個怖懼生畏同時又引人深思的漫畫故事《瀝青食者》。

再後來,這個故事創意又加上了世界末日、諾亞方舟兩個故事元素,進而一步步演變成了今天擺在我們眼前的這部《雪國列車》。

從書本到銀幕

《雪國列車》的漫畫原著原本只有一卷,在第一卷漫畫1986年獲得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大獎之後,雅克•羅布創作信心高漲,迫不及待想要構思創作系列第二卷,但他的意外逝世卻使得原本已經計劃的一切都化為了泡影。

所幸,另一位作家勒格朗的接手使得漫畫續集不再是幻想,勒格朗聯手第一卷的畫家羅切特,使《雪國列車》從一卷不完整的科幻故事變成了長達整整三卷的科幻寓言史詩。

相較於許多狗尾續貂的同類型作品,勒格朗延續了第一卷的故事背景和整體風格,進一步深入刻畫了個人與環境,生存與人性間的種種矛盾。

當然,由於畫風和設定的變動,第二卷和第三卷在引發讀者廣泛關注的同時,亦同時帶來了不少爭議,不一樣的聲音使得羅切特開始懷疑自己推出續作的決定是否真的正確?這樣的疑慮一直到2005年才得以改變。

在那一年,南韓首次推出了《雪國列車》的韓語版本,放眼當時的世界,這是《雪國列車》首次被翻譯為其他文字進行出版。

初出茅廬的奉俊昊也是在這一年無意間拿起了這本漫畫,讀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雪國列車》給奉俊昊內心帶來的巨大波瀾使得他數年之後不惜付出一切說服投資方花費巨資買下漫畫的電影改編權,並親自上陣執導拍攝。

在他的努力下,於2013年上映的《雪國列車》電影製作成本幾乎是一部正常南韓電影的四五倍不止,並且在演員陣容上不乏好萊塢的一線大牌明星,真正成為了一部南韓出產的國際化電影作品。

相較於許多漫改電影對原著作品的高度還原和尊重,奉俊昊將原著故事情節全盤打碎,僅僅只是在背景設定和故事框架上完全沿用了原著漫畫,這樣的改編方式對於原著書迷而言無疑是很不友好的。

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上映以後在口碑評分和觀眾認可度上與同類型作品差距甚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電影版的《雪國列車》打碎重來的改編方式,卻也同時使得看過原著的觀眾放下一切走進導演眼中那個不一樣的“雪國” 。

在高度對立緊張的故事氛圍之中,奉俊昊巧妙地利用故事中的畫面構圖和人物抉擇,開始了自己對社會制度和人性考量的探討。

《雪國列車》電影在商業上的巨大失敗不僅使得電影投資方陷入經營危機,同時也讓奉俊昊的電影事業就此蒙上一層陰影。

但電影對於畫面構圖和情節隱喻的創新,也為後來《寄生蟲》的出彩表現埋下了伏筆。

同樣也是因為電影的上映,使得負責系列前三卷繪畫的畫家羅切特萌生了繼續創作續集的想法。

2015年,漫畫作家奧利維埃•巴維特聯合羅切特在首部作品誕生三十三年之後,終於推出了系列故事的最新作品《雪國列車:終點》。

從漫畫到電影,從電影到漫畫,至今已經推出三十八年的《雪國列車》歷久而彌新,不斷吸引著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讀者、觀眾和粉絲。

從電影到劇集,敘事空間的擴大帶來了無限驚喜

受制於有限的電影時長和製作經費,當年的電影故事從很多方面來看都算不上是成功的作品,特別是原著作品中對列車擁有1001節車廂的設定由於製作經費不足在電影中被削減為僅僅只有二十幾節車廂的永動列車,這種半吊子的改編方式頗受許多原著粉絲的詬病。

有了電影的改編教訓,同名劇集的開發可以說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改變和調整,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的安排也變得更加合理。

雖然有不少觀眾在看完首季第一集之後就破口大罵劇集為了政治正確居然將主角也變成個黑人,但客觀而言這個演員的演技並不差,尤其是劇中吃麵包的那一幕演的頗為動容,將車尾人的艱苦生活和鮮明的階級對立展現的淋漓盡致。

首集末尾對反派角色威爾福德的翻轉設定也讓人耳目一新。

通過前兩集的故事內容,可以看出階級固化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依舊會是劇集的主題,但卻不是唯一主題。

但是殘酷環境之下對於人性抉擇的考量,在光鮮亮麗之下潛藏的種種黑暗祕密,列車執行與惡劣氣候條件之間愈加不可調和的關係。

這些值得深入的故事情節同樣也是劇集故事框架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

下層階級的革命運動同樣也充滿了戲劇性,它不再是像電影開始那般完全正向的,從開始之時便表現出人性的劣根性,反映著艱難生存處境下的自私與無奈。

總而言之,由奉俊昊監製並擔任製片人的劇集版《雪國列車》堪稱是一部消磨時光,引人深思的科幻佳作。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的背後,隱藏著韓國女性抑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