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從《教父》三部曲的知名度、影響力及藝術價值而言,絕對是影迷不可錯過的經典。

然而,常常有影迷朋友說:片子節奏太慢,看不下去。

或者說:影片太長,人太多記不住,好多情節看不懂......

更有甚者直接認為這是將近半個世紀前的老片子,不值得一看。

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更好觀影。

兩代教父的三位扮演者均獲得過奧斯卡影帝

欣賞的幾個難點

三部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敘事巨集大複雜:

自1901年幼年的維託逃離西西里、至1979年邁克授勳及傳位文森特為止,時間跨度大半個世紀。五大家族、三代教父,劇中先後登場有名有姓的角色150餘位,人物關係複雜;對白語言包括英語、義大利語、拉丁語,翻譯為中文後的對白“高度濃縮”;三部影片長度達到了175、200和162分鐘(總長將近九個小時);第二部中採用的雙線敘事結構,後作中的劇情承接,也會給觀影者帶來不少情節上困惑。

以上這些實際存在的“難點”,多多少少對觀看影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經典不容錯過,跨過這道坎,自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上圖為:馬里奧·普佐,弗朗西斯·科波拉,羅伯特·埃文斯,艾伯特·拉迪,共同在新聞釋出會宣佈《教父》開機。

首先,需要大致了解三部曲的製作背景。

儘管三部影片均由小說作者馬里奧普佐和科波拉共同編劇,科波拉執導。但並非一開始就打算像《指環王》一樣連續製作三部。

在1972年上映的《教父》,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大獲成功後,1974年派拉蒙投入重金,推出了《教父Ⅱ》。

正是得益於馬里奧普佐和科波拉共同編劇,兩部的基調、敘事風格、人物性格均有高度的一致性。

第二部末尾段落的場景閃回,是影史上著名的神來之筆,笑中帶淚,震撼無比。到此為止,故事是一個完美的閉環。

導演科波拉度過了職業生涯晦暗的1980年代後,他需要重振旗鼓,因此積極推動《教父Ⅲ》的拍攝。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科波拉欠了一屁股債,急需掙錢。

珠玉在前,《教父Ⅲ》只能再設定更為巨集大的敘事主題和衝突,才能有效承接之前已然完美的人物設定和規則。

也因此,第一部只是和警長的衝突,第二部上升到了FBI和議員的衝突。到了第三部,就只能拔高到“梵蒂岡教廷”的正面交鋒。

其次,大致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理順時間線。

《教父Ⅰ》的故事開始於1940年代。正值二戰末期,毫無懸念即將以勝利姿態結束戰爭的美國,社會充滿朝氣,經濟欣欣向榮。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強國,經濟的中心。

而故事開始於1901年《教父Ⅱ》中,小維託從西西里逃到美國時,歐洲大陸正醞釀著風雲鉅變。及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初代教父維託柯里昂伴隨著美國的崛起,逐步擴大自己的橄欖油生意。

同時,他抓住了始於1920年代的美國禁酒運動的機會,通過運輸販賣私酒而快速建立起來自己的地下王國。可以說,維託的成功,只能立足於美國在上個世紀初蓬勃發展的大背景。

當維託隻身一人建立起龐大的家族,挫敗卡彭等其他家族的勢力爭奪,成功度過1929年的大蕭條,西西里移民的美國夢,故事可以說是“圓滿”了。

然而,二戰之後大批移民的湧入,新的黑幫崛起(包括華人幫會),紐約地下勢力的均衡被打破,地盤面臨重新劃分。柯里昂家族再一次被推上了戰場,這是五大家族火併的根源所在。

在了解上個世紀前50年美國的社會背景之後,《教父》三部曲的故事植根於美國上個世紀的經濟變遷、社會發展史的基底,片子的內涵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第三,了解核心的衝突。

教父三部曲,有一個悲劇的核心:什麼是邪惡和正義?

影片中幾乎所有的衝突,最後都歸結到這個問題的追問和回答上。

老教父維託柯里昂建立家族的那一刻起,無時無刻都在思索:如何脫離邪惡的非法勾當,成為合法的正當生意。

這是勁科橄欖油公司成立的目的,也是他拒絕索拉索毒品生意的基本邏輯。

這在《教父Ⅱ》中,更是主要的敘事重心。

為了保護家族和親人,無奈的麥克一次次走向邪惡,反而給自己的家庭帶來莫大的傷害。

為了家族生意的合法化,卻只能一次次採用非法的手段,反而讓自己越陷越深。

直到《教父Ⅲ》中,暮年的麥克依然被拖回本不該屬於他的人生戰場,最終落得個妻離子散的慘劇。

清楚了這條“脫離邪惡,尋求正義”的主線,自然就能看懂兩代教父扛起家族責任的無奈和痛苦。

維託從逃離故土,身無分文,成年之後從直面黑暗、接納邪惡為始,人生軌跡是:

“從無到有”的上行線。

而麥克,從一個愛國青年、戰鬥英雄,相信法律、追尋正義的起點,卻走上了一條:

“從有到無”的下坡路。

那麼,我們如何來看待片中的邪惡和正義?

議員、主教、警察和毒販相比,難道真的是好人?

這也正是影片中衝突、張力所在。

柯里昂家族命懸一線

第四、跟隨編劇和導演的節奏。

個人認為,三部曲是馬里奧普佐打下了建築的基石,科波拉共同完成了大廈的建立。

初看影片,老教父含混不清的臺詞,不急不徐的動作,不免感覺片子沉悶乏味。

直到湯姆飛去好萊塢,銀幕上發出沃爾茨的尖叫,各種衝突和博弈,奔湧而來:影片的節奏和情節切換開始壓得人喘不過氣。

四個男人的不同命運

這個時候,需要緊跟編劇和導演的節奏,一步步理清脈絡:

桑尼做錯了什麼,導致自己的父親被刺殺?麥克在醫院門口,為什麼被警察打壞了下巴?麥克為什麼去古巴和羅斯見面,而羅斯為什麼說了莫格林的故事?文森特為什麼去找阿圖貝洛.......

如上類似的問題,可以列出很長的清單。

一個環節對應不上,後續的劇情就有可能脫節。

因此,只有緊跟敘事的節奏,把握情節推動的脈搏,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影片的魅力。

總而言之,教父三部曲的“資訊密度”非常高。

很多場景的切換,都有深意。多次觀看後,仍然會有一些小小的發現。

比如:

在《教父Ⅱ》中,勁科橄欖油公司掛牌的時候,衝過來一輛汽車。

海門羅斯像個猴子一樣跳開

年輕的維託、勁科和克萊門扎躲避之後,克萊門紮在咒罵,勁科在張望。

只有維託在短暫的觀察之後,處變不驚,繼續關注工人吊裝 —— 教父自有不同。

海門羅斯伸著脖子,頗有跟班氣質

再比如:

老教父和五大家族和解的談判,起身之後睥睨一眾人等的霸氣,讓對面的塔塔利亞坐姿都變得謙恭。

老教父僅僅是輕揮一下手中的鋼筆,就把巴西尼震懾得“到嘴邊的話又活生生咽回去。”氣場何其強大!

老教父攤開雙手走過去,巴西尼趕緊起身,讓出位置!

而整個會議的過程,各方表現簡直可以作為談判的教科書。後續我們專文分析。

還有無處不在的細節:

法庭展示的家族圖譜中,大哥“SANTINO桑迪諾”的暱稱桑尼“SONNY”也標的清清楚楚。

麥克家裡的照片牆,凱的單人照在正中間,可見她在麥克心中的位置之重要。

三部電影中,有大量的前後呼應橋段,一些小細節也大有深意、頗為有趣,發現的過程,也是觀影中的一大樂事。

比如:《教父2》中,麥克和母親在壁爐邊的談話,呼應了《教父》中的哪些情節?

這個場景在麥克的一句:“時代變了!”結束。

而在《教父3》中,麥克的“時代變了”的論斷和擔憂,如何被承接和繼續闡釋?

理解清楚之後,唯有拍案稱絕。

祝觀影愉快,發現精彩。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港臺電影中的反串文化 林青霞張國榮雌雄同體 男裝女裝皆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