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8年北京又一次迎來了漫天黃沙,像極了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的末世景象。
同樣時隔18年,《少年的你》成為繼張藝謀的《英雄》之後,又一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現改名“最佳國際電影”)的華語電影。
近年來,奧斯卡對於華語電影來講基本上屬於走過場,別說提名,就連每年的大名單都很少有華語電影的影子。
而如今《少年的你》在北美頒獎季熱度不斷髮酵,甚至提名了最佳國際電影,很多人認為是歐美觀眾喜歡這部電影,但其實在美國人的棋盤裡根本沒那麼簡單。
第93屆奧斯卡
北美觀眾的正向口碑只是一個微小因素,《少年的你》最大特徵還是那亞洲人面孔,以及香港作為出品地區的特殊存在。
如果去回看奧斯卡提名大名單,不難發現除了黑人作品霸榜的態勢外,華人以及韓裔作品成為本屆最受青睞的一方。
已逝的“黑豹”被提名影帝
而這種現象背後又是美國的黨派鬥爭,以及社會運動的推進。去年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熱度還沒消散,以反對歧視亞裔為口號的運動卻開始了。
吳珊卓走上街頭
大批的美國民眾走向街頭,這其中就不乏大量的亞裔明星,像《殺死伊芙》的主演吳珊卓、美籍華人吳彥祖等等,甚至連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都透過以李小龍名義開設的推特賬戶進行反擊。
更不用說去年年底以韓國裔為首的亞裔們聯合為影片《米納裡》(講述韓裔移民)的身份發聲,而後者更是提名了本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與影帝獎項。
《米納裡》
“誰走上街頭抗議,誰就能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這樣的言論,看起來就是網友一樂呵,但你不得不承認,川普和拜登交接的這段時期裡,美國社會針對種族歧視的運動,被反映在了諸如奧斯卡這樣的文藝領域上。
《少年的你》除了踩準上述這個點,還有香港地區送選的特殊性,本來西方世界對香港就投入了過多的目光,其自然就被以民主黨為首的那些評委注意到。
雖然這個角度看起來有些牽強,但很多觀眾都不知曉,其實今年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短片單元還提名了一部西方人以去年香港為主題創作的作品,這部作品在豆瓣上都沒有條目,更不用說被提及。
綜合來看,“香港”確實是《少年的你》相比其他地區選送最佳國際影片有優勢的地方。
碰上改制的快車
另一個角度來看,《少年的你》是送選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項幾百個國家及地區的作品當中,少數能在疫情之前就從北美院線正式上映過的電影,並且拿到了200萬美元的票房。
可能相對於國內票房成績,或者說《寄生蟲》這樣的國際大熱電影來講,《少年的你》的北美票房少得可憐,但在本屆提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這個篇目中,卻成了稍有熱度的電影。
今年奧斯卡修改制度,除了將最佳外語片改為最佳國際影片外,奧斯卡還將此獎項的投票範圍擴大到了全學院,這也就意味著投票人數增加,門檻降低。
因此一個電影在北美是不是有一定的票房、影響力,就可能對最後的獎項名單造成影響。
雖然如今即便是沒有在北美上映過的電影也可以送選奧斯卡評獎,但落腳到評委們身上,相對比那些根本沒聽說過的小眾電影,《少年的你》靠票房扳回一城。
演員露皮塔·尼永奧稱讚電影
除此之外,奧斯卡這幾年來一直在接納所謂的國際評委,越來越多有色裔的加入,也讓整體的投票基數變大,有色裔群體的作品自然備受關注。
《少年的你》靠著今年的地利人和提名最佳國際影片也算是非常幸運。
和很多觀眾一樣,在今年中國送選的影片當中,我仍然認為中國臺灣送選的《陽光普照》在整體水準上是高於《少年的你》
但正如上文所說的,《陽光普照》在影響力上很顯然是不足夠的,儘管它的北美出品公司是大名鼎鼎的網飛,但後者還要為《曼克》《七君子》這樣的大熱作品宣傳,放在其他作品身上的能力十分有限。
時間回到川普上臺的那一年奧斯卡,由於川普對穆斯林的一紙禁令,助推了《推銷員》這部伊朗電影登上最佳外語片的寶座,讓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再一次創造歷史。
如今的奧斯卡依舊保持著那份政治氣息,或者說文藝獎項也很難逃離所謂的政治正確。
阿斯哈·法哈蒂
擺在《少年的你》面前的有“拔叔”麥德斯·米科爾森的丹麥神作《酒精計劃》,也有羅馬尼亞極具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的《集體》,它能否斬獲最佳國際影片意義不大,因為走到這部已經算“超常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