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部外傳作品中,口碑評分和觀眾反響最好的莫過於《曼達洛人》,其次是《俠盜一號》,原本野心勃勃的《遊俠索羅》卻是幾部外傳作品中評分最低的一部。
在《星球大戰9》沒有達到預期票房成績,並且在口碑評分上也呈現下滑趨勢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星球大戰系列正傳”已經趨於飽和狀態,想必迪士尼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在《星球大戰9》上映之後,果斷宣佈在未來幾年都不會考慮繼續拍攝“星球大戰正傳”。
從動畫到電影
說起星球大戰的外傳作品,在今天觀眾所熟知的《俠盜一號》、《遊俠索羅》上映以前,其實有一部動畫作品早已透過外傳的方式極大的擴充套件了“星球大戰電影宇宙”。沒錯,這就是於2008年首次製作播出第一季的《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
“克隆人戰爭”其實早在數十年前的《星球大戰4:新希望》中就被提及,但是由於系列電影將大量的敘事篇幅放在了天行者家族的愛恨情仇之上,觀眾依然對於這場造成銀河世界鉅變的重大事件不甚了了。
即便多年以後在《星球大戰2:克隆人的進攻》與《星球大戰3:西斯的復仇》中,觀眾和粉絲得以更近一步瞭解“克隆人戰爭”的始末,但是受制於電影有限的敘事空間,人們對於這場恢宏壯闊的銀河戰爭依舊存在諸多疑問。
而《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系列動畫劇集就是以完善電影世界觀,全面展現這場戰爭為目的製作的。
相較於如今評分參差不齊的星球大戰外傳電影或劇集,“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可能是所有“星球大戰”系列影視作品中評分最高的,整整七季劇情不僅為觀眾展現了恢宏壯闊的星際戰爭,同時還深入探索了安納金、阿索卡、尤達大師等人物角色的內心世界,甚至每一集劇情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線索,竭盡全力使青少年觀眾在觀看劇集的同時能夠有所成長。
相較於許多在故事開頭並不知道結局的故事,”克隆人戰爭“系列劇集為觀眾們呈現的是一個早已知道結局的悲劇故事,也正因如此,劇集故事的最後,許多人物的成長和反轉顯得意義非凡。
所謂的外傳作品無非是對電影正傳的查漏補缺,《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的成功無疑為迪士尼後來的星戰外傳作品開發提供了絕佳的樣本。
改名換姓後的嶄新未來
在完成”星球大戰六部曲“之後,喬治·盧卡斯對於自己創造的銀幕帝國始終是持有謹慎態度的,在他看來,整個銀河世界的傳奇故事已然隨著《絕地歸來》的美好結局而落幕了。
不榨乾這個IP的商業價值,米老鼠顯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受到《星球大戰:克隆人戰爭》啟迪的迪士尼決定在製作拍攝全新系列正傳系列的同時,開發外傳和衍生影視作品。
首先登場的第一部外傳作品是將故事背景設定在《西斯的復仇》和《新希望》之間的《俠盜一號》,相較於以往星戰作品中對主人公非顯即貴的設定,這部外傳電影首次將故事的主角設定為一批反抗帝國統治,不惜犧牲自己生命也要奪取秘密武器設計圖的義軍。
還記得多年以前的《新希望》開頭,藉著外交使節名義為義軍傳遞絕密情報的公主萊婭在千鈞一髮之際將絕密情報交付給了機器人R2D2,這才有了後來的傳奇故事。
但是絕密情報究竟是如何奪得的,卻是系列電影所一直沒能講述的故事。《俠盜一號》延續正傳電影中那種悲劇史詩的氛圍,為觀眾們描摹了一個早已知道殘酷結局卻依舊令人動容的平民英雄故事。
這部耗資巨大、並且根據結尾劇情甚至準備拍攝續集電影的漢索羅外傳讓迪士尼開始從頭腦發熱狀態逐漸變得清醒——一味靠著出賣情懷是沒有錢途的。外傳作品必須在兼顧情懷和經典的同時,做到改革創新。
《曼達洛人》由此應運而生,這個劇集專案原本是以賞金獵人波巴·菲特作為主角的外傳電影,但是在經過反覆探討之後,這個專案逐漸從一部電影轉變成為一部劇集,而主角也從波巴·菲特變成了一個具有神秘身世和故事的獨行俠。
整部劇集雖然是建構在“星戰世界觀”之上,但是卻沒有像以往系列電影那樣始終抓著“天行者家族”與推翻帝國不放,它以類似於西部冒險電影的風格結合對信仰、人生、生命等諸多命題的探討向觀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迪士尼在未來的幾年可能不會過早對“星球大戰系列正傳”系列進行近一步開發,畢竟市場飽和的現實就擺在眼前,但是諸如《曼達洛人》、《歐比旺》等一些外傳作品和衍生劇集卻將會成為今後數年的“星球大戰”改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