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執著於愛情,她曾說:“如果我結婚,我想深處婚姻之中。”沒有哪個女人比她更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童年愛的缺失一直讓她渴望愛、追尋愛。
與格里高利·派克的相識因《羅馬假日》而起,那時的赫本,是一名初出茅廬的小女孩,而派克,是萬人敬仰的大明星。赫本視這個大自己13歲的男人為偶像,看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崇拜與仰慕;而派克對赫本也十分疼愛,像一個大哥哥一樣,照顧她、保護她。從小缺少父愛的赫本,彷彿在派克身上看到某種父愛的影子,讓她有了久違的安全感。但派克是一個優質男人,他對家庭有責任感,時刻記得自己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雖然愛,但埋在心底,直到赫本去世,都不曾真正表白過這份默默的愛。
在《羅馬假日》的首映式,赫本遇見了梅爾·費勒,他是一名導演,也是演員,還是作家,也是派克的朋友。費勒的魅力來自他豐富的生活閱歷。他的身上,混合著兩個國家的血統,父親是西班牙人,母親是愛爾蘭籍美國人。當時的費勒,已經有過兩段失敗的婚姻,並且,比赫本大12歲的他,還是四個孩子的父親。赫本又一次被同樣特質的男人吸引,年齡差距很大的,像父親一樣的男人,成熟的有才華的,可以保護赫本,看她似小女孩一樣的男人。即使費勒遇見赫本時還是一個有婦之夫,這當中有很多不和諧的因素,很明顯的隱患和雜質,但她卻直接忽略掉,貪婪地去尋找費勒眼中父親般的疼愛。
兩個人終究走在了一起,費勒為了赫本選擇離婚,很快進入了婚姻殿堂。1954年9月24日兩人在瑞士盧採恩湖畔的小教堂舉行了婚禮。不久赫本懷孕了,她立馬把訊息告訴了費勒。赫本非常喜歡孩子,她認為有了孩子這個家就是一個完美的家了。然而不幸的是,赫本流產了,第一個孩子沒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上。
赫本從來都把事業放在第二位,費勒和家庭放在第一位。在她拍電影的日子裡,經常往返於拍攝地和費勒所在的城市之間。雖然她的心思很多時候都在丈夫身上,但並沒有影響到事業,反而越來越紅;而費勒在事業上卻在走下坡路。
赫本第二次懷孕了,她非常珍惜,為了安胎推掉了所有劇本,只剩下一部沒法推掉,要履行片約。可是不幸接踵而至,赫本從馬背上摔下來,又一次經歷了失去孩子的痛苦。直到一年後,她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男孩肖恩。
有了孩子,家庭生活沒有如赫本想得那樣越來越好,而是開始充滿了爭吵和不解。就像兒時她的父母一樣,費勒受不了赫本的事業超過自己,那刺痛了男人的“自尊心”,他以此為藉口背叛赫本。痛苦的赫本做了一切的努力挽回,在事業上極其消極,甚至推掉了著名的大片《2001太空漫遊》,但這段14年的婚姻最終還是走到了盡頭。
此時的赫本身心俱疲,身高1米7的她體重僅剩下42千克。她結婚之前立的誓言沒有實現,婚姻這樣脆弱,未到白頭偕老的那天。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經歷一件或快樂或痛苦的事後,會在之後不自覺反複製造同樣的機會,反覆體驗同樣的或快樂或痛苦的情感。這種現象被這位心理學家稱之為強迫性重複。
赫本的婚姻就是一種強迫性的重複,對兒時被父親拋棄的痛苦的複製,她不自覺選擇同樣的人,最後都以背叛和離開為結局,週而復始。
為了治療悲傷和孤獨,赫本決定出去走走,她選擇了希臘。旅途的愜意讓她暫時忘記了煩惱,她遇見了一個小她9歲的男人,安德烈·多蒂。不知是為了從之前的痛苦中馬上逃離出來,還是這一次要選一個與費勒截然不同的人,也許只有赫本清楚她為何作出這樣的決定——她要這個小她9歲的男人成為她第二任丈夫。
1969年1月18日,那天是赫本人生中第二次婚禮。不到六個星期的閃婚,背後是她對家庭的極度渴望。
婚後,赫本很快生下了第二個孩子盧卡,也是男孩。她開心極了,決定安心迴歸家庭,做一個好妻子、好媽媽,併為此退出了影視圈。
赫本的單方面努力並不能因此就讓一段婚姻變得更為幸福。她的第二任丈夫,這個渾身充滿浪漫細胞的義大利男人,沒有任何改變,混夜店、花心調情、屢次出軌、混跡於脫衣舞廳……他公然不把赫本放在眼裡,讓全世界愛著赫本的人們都不能忍受,只有赫本自己默默隱忍,一再原諒他,在這樣的苦撐中熬過了整整10年。
人的一生,有多少個10年可以浪費?人們不理解,為何婚姻破敗到如此地步,還要挽回還要留戀,還要一忍再忍。因為,那是赫本的夢,是赫本治癒自己的方式,潛意識裡她就是要找一個像父親一樣會背叛她的男人,但最後會因她而改變,留在她身邊。這樣,她才是好的,才是值得愛的。
即使全世界都為她傾倒,都認可她的美好和珍貴,但她自己並不覺得。原生家庭的傷害,父親的拋棄讓她深深地自卑。她從來不認為自己有多漂亮,從不穿太暴露的衣服,因為身材太瘦,胸不夠大;她還認為自己的鼻子和腳太大了,她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說自己漂亮。
如此美麗的女人卻有著骨子裡的自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更好的愛情,讓人疼惜。兩段婚姻,10年最好的時光,在錯誤的選擇中蹉跎殆盡,她付出了所有,但沒有得到一個女人起碼應得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