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如果你也身處桃源島,你會不會像楚門一樣奮不顧身地追尋自己的自由?

《楚門的世界》是導演彼得威爾1998年的作品,豆瓣9.2分,筆者特別喜歡的作品之一。筆者認為這部電影用寓言的形式批判了媒體時代的人身隱私的操控,在個人資訊洩露嚴重的當今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探討。

我們的時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技術的發展、物質的充裕,究竟是解放了人還是束縛了人?究竟是把人推向了更加自主的方向,還是把他更加置於自己的對立面,更加失去了自我,更加遠離了真實的世界和鮮活的人生?前段時間AI換臉技術也暴露了隨著科技發展人身隱私和倫理道德的一系列問題討論。

換題回到電影,電影中楚門的世界是一檔電視節目,這個節目全天24小時即時播出,並被全世界轉播,它讓全世界的人們看著一個男孩的出生到成為一個男人、它讓全世界的觀眾目睹他的初吻、它讓全世界的人們見證他的婚禮……然而,這其中只有楚門不知道他處在的怎樣的世界,楚門的世界其實全部來自於一個“創造者”的創意。

這個楚門處於的世界完全由創造者的創意來實現,實際上他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裡,他抬頭望著的天空,不是一個無限的空間,那只是他視覺所看到的假象。他身邊的所有人都是“導演”請來的演員,包括從小照顧他起居的父母、與他一起生活的愛人、7歲時就認識的發小……他向正常人一樣出生、學會走路、入學、戀愛、成家、工作。當然他是一個真實、正常的人,如同他的名字一樣“楚門”,只是不同的是,他的生活是被全世界數億萬的觀眾每天24小時注視,他的私生活被一覽無餘。 “創造者”為全世界帶來娛樂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當然完全地來自於廣告與轉播,楚門小時候用的尿布、父母的服裝、傢俱、汽車等等。

主角楚門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生活一直就是這樣平靜地過著,然而,有一天楚門在上班的路上,見到了一個流浪漢,這個人曾經在楚門的世界裡扮演的是他父親的角色。突然出現,當然是節目組出的一個重大失誤,在楚門的記憶中父親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溺水而亡了。楚門認出了他,但馬上父親就被兩個人給帶走了。

後來楚門想起少年時,他對一個女孩一見鍾情,很可惜的是,當他想近一步接觸心怡的女孩時,突然從“天”降下一個人,這個節目裡的女主角――後來的妻子,可是他的心已讓那個叫“羅蘭”的女孩所佔據。後來因為導演的緣故,羅蘭被安排著離開了楚門的世界。臨走前,羅蘭的“父親”為了讓楚門死心,跟他說他們全家要搬到菲濟。楚門也曾試過離開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但總因種種理由而不能成行。

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發覺自己似乎一直在被人跟蹤,無論他走到哪裡,幹什麼事情,這種感覺愈來愈強烈。楚門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逃離這個他生活了30多年的地方,去尋找他的初戀女友羅蘭。 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楚門每天都買模特雜誌,然後從中撕下畫面上女生的五官,他用別人的相片拼湊出她的樣子,在這個虛假的,冷漠無情的世界裡只有這份思念是唯一的真實。

很幸運楚門最終躲開了監控,戰勝了對水的恐懼,甚至戰勝了導演的風暴雷電阻攔,走到了劇組的邊緣,面對導演最終的勸說,楚門戰勝了未知的恐懼選擇了自由,那一刻全世界的觀眾對為他歡呼,楚門說“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和晚安。”

許多關於本片的評論都如出一輒————影片深刻揭露了西方商業活動中唯利是圖、踐踏人權的醜惡行徑,對美國的道德、人情及世態的消極一面進行了有力的譏諷,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宗教文化滲透對人的控制云云。可我就想說說最膚淺的但也是離我們很多人相關的問題:媒體和科技發展的現在,誰又能確保自己的隱私不被其他人知道呢?

如果你也身處桃源島,你會不會像楚門一樣奮不顧身地追尋自己的自由?

如果你很勇敢追尋了自己的自由,走出了桃源島,那麼你能走出真實的荒漠嗎?

206

羅蘭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陳喬恩談女性四十歲,13個字道出女演員的艱辛,網友: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