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電影誕生之後的100多年裡,電影人有過太多關於電影意義的解讀。蘇聯的電影詩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說電影可以“雕琢時光”,楊德昌導演的電影《一一》中,說電影的誕生,成功的將人類的生命延長了三倍,另有眾多的電影愛好者們認為,電影是人類造夢的工具。這以上的說法,均讓電影的含義得到了正向的昇華。然而在1960年上映的《偷窺狂》一片中,英國偉大的導演邁克爾.鮑威爾卻帶有自省的認為,人們觀看電影的潛在心理,是一種以原生的窺探欲為動力的,滿足自我罪惡慾望的行為。

然而這正是電影與觀眾達成的協議,電影的誕生,使得這種窺探有了正當的理由。在黑暗的電影院中,觀眾們散佈在電影院的每個角落裡,睜大雙眼,緊盯著這個幽暗空間內,唯一用光影傳遞著別人生活資訊的銀幕。觀眾們通過銀幕中的畫面,通過導演電影語言的巧妙運用,得以用平時生活中,很難找到的特殊視角,去審視、窺探並研究別人的生活。在銀幕畫面的引導下,觀眾們得以深層次地進入到影片主角的生活中,一探究竟。而這種窺探的程度,要遠遠大於擦肩而過的路人,鄰里之間,甚至親朋好友之間,在生活中,正常需要相互了解的程度。

《偷窺狂》這部影片,如果現在上映,可能會被認為視角獨特,思想超前。然而不幸的是,這部影片誕生於59年前,而且是在西方國家中,思想相對保守的英國。以至於這部影片剛剛上映的時候,觀眾和影評人都對這部影片厭惡至極,因為這部影片中所透露出的思想邏輯,將看電影和製作電影,都貶低成了一種滿足“偷窺者”惡趣味的投機行為。而銀幕前的觀眾,甚至是影片的製作者們,均被導演暗指為無恥的“偷窺者”。因為觀眾對這部影片的接受程度極低,同時還包括影評人無情的批判,使得這部影片在上映後不久便被髮行方迅速撤檔。而這部影片的失敗,也終結了這位英國最偉大的導演之一邁克爾鮑威爾的職業生涯。

然而在多年之後,人們開始逐漸地意識到這部影片的偉大之處。當主人公馬克飽受折磨的表情被投影在大銀幕上時,銀幕前觀眾們的心態何嘗不是銀幕中主角馬克在觀看他“傑作”時的心態呢?從本質上而言,在邁克爾鮑威爾壓抑、陰鬱的影像的作用之下,觀眾們從銀幕中主角馬克的行為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病態的行為,同樣,觀眾們也發現了自我的內心深處,在平時生活中被忽視的罪惡心態。這應該是這部影片,在當年被厭惡的重要因素。

導演邁克爾鮑威爾卻通過這部影片,帶著一種敢於剖析自我的勇氣和決心,希望和觀眾們在恐懼的氛圍中,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找到自我、面對自我,並最終達到克服自我、戰勝自我、改造自我的目的。正如影片中的主角馬克的整個人生經歷一樣,人們總是掙扎在窺視和被窺視的角色中,人們總因為這個世界的窺視,而感到莫名的恐懼和無可適從的尷尬,而人們又因為無可適從的處境,帶著克服莫名恐懼的訴求,希望通過窺視周遭人的生活細節,找到當前處境的解脫方式,以及人生的答案。

影片中的馬克,即是偷窺的受害者,又是偷窺的實施者。這一切源於他童年的遭遇,他的父親是一名出色的研究人類精神學科的科學家,為了達到自己的研究目的,他的父親將童年的馬克當成一個試驗品,在馬克入睡時,用各種方式將馬克驚醒,並在這個過程中,用攝像機記錄下馬克面臨恐怖時的各種反應。以此探究他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在這個環境中成長的馬克,卻成為一名窺視行為的受害者。他父親的行為,給童年的馬克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以至於他長大之後,自己也演變成了一名“偷窺者”,而且在偷窺的道路上,他愈走愈遠,而且也一去不返。

馬克不僅僅是一名偷窺者,他在影片中還有一個比偷窺者更恐怖的形象——變態殺手。而馬克殺人同樣是為了滿足他的偷窺欲。他之所以殺人,是為了能夠用攝像機記錄下被害者臨死前恐懼表情,而這段影像,則成了他日後生活中自我滿足的珍藏品。在影片中,導演將馬克的這種變態行為,等同於創作一部偉大的電影。這個大膽的比擬,應該是當年導演被電影人口誅筆伐的重要因素。

馬克在影片中,因為童年被父親窺探而留下陰影,後來變得自己也成了一名偷窺者,而他所窺探的內容,其實和他的父親窺探他的內容非常的一致。用影像,記錄承受著恐懼的表情,而馬克苦苦追求的,是渴望通過對這種恐懼表情的窺探,逐漸的找到克服恐懼的力量。然而他最終是失望了,在一名和他的父親從事同一行業的科學家的口中,他得知自己的這種行為是一種疾病,而這種疾病是可以醫治的。導演用這個劇情,其實隱晦的已經告訴了銀幕前的觀眾,我們要敢於面對自我,只有只有才能更好地克服自我,優化自我,並最終超越自我。

可是馬克並沒有幡然醒悟,相反他迷戀自己的內心世界,就好像他特別喜歡自己房間中的暗室一樣。所以在影片即將結束的時候,馬克走向了他精神世界的極端,他把自己當作了他攝像機最後對準的物件。這個故事情節的設計,是對影片開頭時他謀殺街頭女郎故事情節的一個呼應。最後馬克倒在了自己的鏡頭之下,他用自己的種方式結束自己“罪惡”而“悲憫”的一生,他最終用一次特殊的“自殺”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然而這何嘗不是影片導演邁克爾鮑威爾的遭遇呢,在這部影片之前,邁克爾鮑威爾已經是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了,但是這部集合了他兒子、他妻子、他本人共同參與制作完成的電影,不僅沒有給他的事業帶來幫助,相反還提前結束了他輝煌的職業生涯。

但是邁克爾鮑威爾敢於自我剖析的勇氣,是一個電影人應該有的風骨。所以在多年之後,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馬丁斯科塞斯對《偷窺狂》這部影片給予了很高的讚譽。馬丁斯科塞斯認為《偷窺狂》和費里尼的《八部半》這兩部影片,是電影人對自我意識影像化的標杆,他認為導演邁克爾鮑威爾用這部影片,揭示了電影的某種真相。雖然不是唯一的,但是在銀幕前成為一個正大光明的“偷窺者”,絕對是眾多觀眾的觀影目的之一。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隨手記錄下身邊影像的手段越來越多,成為一名影像記錄者,越來越被當做是人類本能的意識之一。在這種本能的作用之下,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掙扎在被窺視和窺視之間,我們要懂得克服這種天生的慾望和恐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活出自我。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蔡依林最近也參加了一個活動,在活動中的狀態並不是這麼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