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以《釜山行》、《王國》這兩部作品成功打開了喪屍劇的大門,打破了喪屍題材作品一直被歐美壟斷的局面。可哪曾想一部《朝鮮驅魔師》直接把這一大門關上了。
這部劇在播出之時,就遭到韓國網友的討伐,與此同時本劇在國內也是吐槽聲一片。在經歷眾網友的吐槽,投資商的撤資後,本劇在播出兩集之後就被迫停拍了,成為本年度最“短命”的韓劇。
造成如今的局面,只能說是咎由自取。作為一部以喪屍為題材的劇集,它的野心太大。在前有《王國》這樣優秀的作品,它想要試圖超越《王國》,就必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讓觀眾眼前一亮,於是它加入了驅魔的元素。
可殊不知弄巧成拙,成為一部四不像之作。而直接導致這樣的原因並非是喪屍與驅魔兩種元素的結合,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編劇的能力。
在劇集的一開場,只是交代了朝鮮太宗是如何從蜂擁而至的喪屍中殺出一條血路,對驅魔這一說並沒有交代清楚。甚至在一集播了三分之一的時候,依舊沒有對驅魔這一說交代清楚。所以當後續出現驅魔的相關元素時,觀眾難免會覺得有些突兀,認為劇情不倫不類。
而讓人覺得突兀的地方還不止於此。作為一部喪屍題材的劇集,它沒有采用與《王國》相似的敘事風格,而是另闢蹊徑,在原本緊張的劇情中,強行加入一些搞笑的元素。這一元素的加入不僅再度破壞了原本的基調,讓一部原本具有史劇感、驚悚感的劇集瞬間崩壞,同時也大大降低觀眾的觀感。
劇情差是一方面,而人物的設定單薄則是另一方面。
《王國》在一開場,用短短的幾分鐘就將人物的基本輪廓描繪了出來,是老虎還是狼觀眾一看便知。相比之下,《朝鮮驅魔師》在首集長達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卻沒有將人物的基本輪廓描繪出來,只是單薄的刻畫出一個濫殺百姓的皇帝形象。
而這一人物形象也是導致本劇被韓國網友瘋狂吐槽的原因之一。在歷史上,朝鮮太宗並非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而是一個善於權謀的人物。儘管為了皇位他曾發動兩次政變,可他卻從未是一個濫殺百姓之人,相反他不僅完善了他父親的“科田制”,還受到了明朝惠帝和成祖的冊封,成為朝鮮真正意義上的王。這樣一個頗具歷史意義的人物被魔化得如此離譜,怎能叫韓國網友不為之憤怒呢?
不過,如此扭曲歷史人物已經不是本劇編劇樸繼玉第一次這樣做了,早前大熱的韓劇《哲仁王后》也是出自本劇編劇樸繼玉之手。已有前車之鑑,被網友罵得狗血淋頭,如今還重蹈覆轍,無疑是玩火自焚,所以被迫停拍一點都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