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大猩猩與大爬蟲毀滅城市、在大都會中摔角互毆,沒想到格局較小的《狂暴巨獸》,竟然讓我覺得比傳奇的《哥斯拉大戰金剛》還要精彩多了!?
而事實上,這部遊戲改編的電影能夠讓人感覺更好看、更有起伏,就只是因為導演布拉德·佩頓多做了幾件事。
情感帶入——猩猩喬治與巨石強森的友誼。
雖然電影只是用一場喬治拯救動物園菜鳥,並與巨石強森開玩笑的戲,但他們倆這些可愛的互動,卻已經足以給予觀眾暗示,讓我們知道他們之間已有著很深的羈絆了。
接下來大猩猩開始突變後,巨石強森對它關愛與理解的態度,以及喬治自己所露出的驚恐、不安的表情,都會讓觀眾在後面的打鬥場面,多幾分對於喬治的同情。
電影不斷地去強調這段跨物種的情誼,甚至不惜很煽情地用閃回片段來告訴我們說「它以前被人類迫害過,卻依然信任巨石強森」,都是希望觀眾對之後的大決戰,不是隻有看特效而已,而是真正關心這位猩猩主角的安危。
渺小與等待——鋪陳懸念與視角的選擇
除了猩猩喬治是一開始觀眾便認識的以外,本片的創作團隊其實非常用心地,透過畫面去營造巨獸的危險、兇暴與不可控。
像是當傭兵部隊到森林中去獵殺巨狼。視角一樣鎖在人類這邊,讓他們看不清巨狼的真面目,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身體,而身邊的人卻一瞬間就被幹掉了。
因此觀眾完全能體會那種,被高速移動的龐大肉食性動物給獵食的驚恐與緊張。這段甚至要到傭兵部隊幾乎被全滅時,大家才好不容易能驚鴻一瞥到整隻巨狼的樣子,其他時候一樣只能看到它竄動的影子。
《狂暴巨獸》如同《哥斯拉》(2014),選擇以「人類的視角」去觀看巨型怪獸,一方面視覺上我們是真正能感受其「龐大」,進而達到震撼的效果。
另一方面,當我們看到巨大怪獸攻擊人類、追殺人類,而即便是巨石強森這樣的壯漢也必須倉皇逃竄時,那種「對於巨獸的恐懼」也會被放大,觀眾是真的會捏把冷汗、心跳加速,彷彿那不再是電影中的特效,而是真的會傷害我們(人類)、對我們造成威脅。
而當我們有這樣的反應、這樣的情緒波動時,電影的「娛樂性」便達成了。
當巨石強森在一堆廢墟中蹣跚地逃跑,而巨鱷的大眼睛一直在他腳底跟著、看著巨石強森時,那一段我是真的為他緊張、害怕了,覺得他可能下一秒就要被咬死或是被踩死。這麼強烈的情緒,是《哥斯拉大戰金剛》裡幾乎沒有給我的。
14版《哥斯拉》這點做得很好,甚至做得有點太好了,好到片中幾乎只剩人類而很少看到怪獸;《哥斯拉2:怪獸之王》(2019)以及這部《狂暴巨獸》,算是拿捏得比較成功的。
所以,一部好的怪獸片,並不是沒頭沒腦地就開始打、開始炫耀特效炫耀場面;而是有技巧地去讓觀眾的情緒能帶入這簡單的劇情,並且細心地去為最後的大戰做鋪墊、堆疊情緒,萬事俱備後,再把最High的展現給觀眾,這樣觀眾才有可能真的被「爽」到、真的被打動。
換句話說,我覺得《狂暴巨獸》可以把每個環節都操作到剛剛好,不會太少卻也不多浪費一秒,每個畫面與情節都正好達到它該有的效果。這麼精準地鋪排劇情,我想應該是創作團隊在編寫故事時,有精密計算過的。
最後,不得不提,這麼多年來看好萊塢的商業大片,《狂暴巨獸》的尺度真是讓人有些震撼。
片中不止一次,我們清楚可以看到怪獸攻擊人類,把人類摔在牆上,或是張嘴咬死人類。巨鱷上岸時還讓載滿人的渡輪直接翻船,電影更是直接拍出反派被怪獸吞進肚裡的畫面。
這部電影是真正「有傷亡」的,他在R-12的尺度下儘量地讓我們看到「死亡」。這點對於本片的娛樂性也大大地有加分,每次真的看到畫面上有死人時,我就會覺得特別驚喜!
p.s.「強壯的硬漢感到害怕」這種反差,大概是為何這部片非巨石強森不可的原因。布萊德·佩頓在《地心歷險記2:神秘島》、《末日崩塌》跟巨石強森合作過這麼多以後,《狂暴巨獸》算是表現得最好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