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楓新片首映結束後,陳思誠的一番話引起熱議:
我只有一點不滿意,就是子楓的吻戲,我本來想把張子楓的初吻留給劉昊然。
很多觀眾包括我,在看之前是沒有料到電影有這一幕的。
沒有借位,沒有替身。
我們的“國民妹妹”真的長大了。
但是這部電影吸引我的,絕非張子楓的銀幕初吻。
而是它罕見地撕開了中國式家庭的真面目——
《我的姐姐》
除了張子楓,其他主演都可以用“靠譜”二字形容:
肖央,能夠在正劇和喜劇之間無縫切換。
朱媛媛,金鷹視後,《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承包了大部分觀眾的淚點。
段博文,靈氣小生,雖然沒有爆紅作品加持,但勝在可以做到千人千面。
就連飾演張子楓童年的演員也起用了王聖迪(《隱秘的角落》裡的普普)。
演員已就位,好戲正式開始。
01 攤上他,姐姐又做錯了什麼
《我的姐姐》的故事,始於一場車禍。
事故奪走了安然(張子楓 飾)父母的生命。
但現場安然的反應,不太尋常。
回答警察的語氣,看不出一絲情緒起伏。
彷彿死的只是兩個陌生人。
葬禮上,哭得最慘的是姑媽(朱媛媛 飾)。
安然只是機械式地重複著:鞠躬、謝禮、下一個。
不太尋常。
安然的不尋常,電影很快給出了答案。
姑媽領來一個小男娃。
他叫安子恆(金遙源 飾),6歲,安然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兩人的互動,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陌生。
父母在安然大學的時候生的弟弟,兩人就沒怎麼見過面。
對父母,安然心中有恨。
在計劃生育的年代,父母為了想要一個兒子,讓安然假裝殘疾騙生育辦的主任。
安然的志願是北京的醫學院校。
但是父母擅自幫她改了志願,讓她在當地一所院校讀護理專業。
從那之後,安然不再管父母要過一分錢。
她努力備戰考研,拼命存錢,就是為了要離開這裡。
眼看離成功就差一步,卻半路殺出來一個拖油瓶的弟弟。
一大幫親戚七嘴八舌,沒一句有建設性的意見。
舅舅(肖央 飾)看似對安然的事很傷心,其實他只在乎車禍到底可以賠多少,自己又能從中撈到多少好處。
其他人只關心父母留下的房子,寫的是誰的名字。
當得知房子寫的是安然的名字,開始為弟弟抱不平,說什麼房子就應該留給弟弟。
姑媽以自己做例子,試圖勸服安然接受弟弟:
我是姐姐
從生下來那天就是
一直都是
安然不解,自己什麼也沒做錯,憑什麼承擔責任的只有自己?
親戚的話,她一個字也聽不下去。
她才不要被一個6歲小孩拖累一輩子。
她一邊聯絡買家把房子賣了,一邊給弟弟尋找合適的收養家庭。
在把弟弟送走之前,姐弟倆被迫住在一起,開啟了一段彆扭的家庭生活。
一開始,兩人火星撞地球。
弟弟從小被父母寵著養,性子大,不合他意就會鬧。
想吃肉包子,安然不給他買,他能哭一路。
在家沒少給安然搞惡作劇。
整得安然氣不打一處來。
因此安然決定報復他一次。
一次坐地鐵,趁弟弟上洗手間,安然躲了起來。
弟弟因為找不到姐姐,哭著尋姐姐,在站臺跑來跑去。
此時的安然才發現,弟弟也沒做錯什麼。
他不過也是個失去父母,沒人疼愛的孩子罷了。
姐姐沒做錯,弟弟沒做錯,那到底誰做錯了?
02 別再叫她妹妹了
張子楓第一次看完劇本後,她覺得姐姐是“一個不幸的人”。
父母一心想要個兒子繼承香火。
寄住在姑媽家裡,被表哥當沙包打,被姑父偷看洗澡。
安然在缺愛中長大,慢慢成為一個渾身帶刺,不願被束縛,追求自由的人。
她揹負著很多情緒,在成長的路上一路狂奔。
她是如此地渴望成長,渴望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
對於突然闖進她生命中的弟弟,她本能拒絕。
安然的成長經歷和張子楓本人的差距是蠻大的。
張子楓5歲開始演戲,妥妥的童星出道。
靠哭,一戰成名。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打了多少靠眼藥水“流淚”的女星的臉。
但是哭,並不是讓你肆意流淚。
不是說哭得越慘,聲音越大,就越代表你演得好。
年紀小小的張子楓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最典型的例子,《唐山大地震》。
張子楓演“小方登”。
地震把她壓在水泥板下,她發不出聲音,只能用小手握著石頭持續敲擊著地面。
廢墟外的徐帆痛哭流淚,猶豫再三,選擇了救弟弟。
聽到了這個答案,小方登留下了絕望的淚水。
這意味著她被母愛拋棄,被家庭拋棄。
有了這層痛苦,才有了23年後母女二人重逢時的催淚核彈。
發現沒,在《我的姐姐》裡,安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被家庭拋棄的那一個。
沒人疼的她,用堅強化作鎧甲。
她一路披荊斬棘,只想得到父母的認同,只想擁有尋常人家的父愛母愛。
可惜一場車禍,讓一切無法實現。
原來人生沒有來日方長。
只有在暴風雨的夜晚,她才能卸下所有包袱,對著父母的遺像,好好說說心裡話。
同樣是哭,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角色設定中,都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我的姐姐》裡的這場哭戲,夾雜著多層情緒。
有對父母的怨,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也有對缺失親情的不甘。
電影選擇成都作為取景地,是神來之筆。
電影中大部分時候不是夜晚就是陰天,霧濛濛的天氣和安然的情緒相呼應,代表自由的陽光遲遲不見蹤影。
姐姐想斬斷一切關係,獨自闖蕩。
但親情這種東西,剪不斷,理還亂。
然而越是這種糾結的親情關係,越是一點點地融化了包裹安然身上的冰。
一點點改變著安然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張子楓的表演扛得住鏡頭的貼臉特寫。
馮小剛誇她“眼神裡有戲”。
《我的姐姐》裡有很多處張子楓的臉部特寫。
我們能夠清晰地從張子楓的表情體會到角色當下的情緒。
她對角色的理解是超過同齡人的。
《唐人街探案》第一部,張子楓完成了最後的驚人反轉。
看似純潔無害的女孩露出邪惡的笑容,被我們誇了一次又一次。
但張子楓並沒有在過度捧殺中失去自我。
她覺得這個微笑沒有大家說得那麼神:
一方面有表演在,另一方面是因為劇情大家都沒想到,不能說演技上有什麼(值得誇獎的)。(那個笑也沒那麼難)難的是要怎麼在鏡頭裡完成這個過渡,其他倒沒什麼。
身處娛樂圈,最難做到的還是清晰的自我認知。
張子楓感謝《唐探》,並不是因為這個系列為自己帶來了空前的熱度。
而是她很多對於演戲的看法,是從這個系列開始的。
用技巧演戲不是長久之計,用心去感受,揣摩,才有更多值得回味的角色貢獻觀眾。
造型好不好看,和誰搭戲會有話題,番位靠不靠前……
這些從來不是張子楓會考慮的事,她的心只在表演也只會用在表演。
觀眾的認可才是對演員演技的最大褒獎。
張子楓是註定要吃演員這行飯的。
靈氣只是她的加分項,真正讓她走得穩走得遠,是善於思考和打磨勤學。
在國內女演員斷層的當下,下一個“周冬雨”在哪,下一個影后在哪?
儘管不同人有不同答案。
但我只看好張子楓。
下一站影后,未來可期。
03 這不僅僅是一個姐姐的故事
《我的姐姐》要講的從來不是一個姐姐的故事。
它順著姐姐這條線,追根溯源,試圖追問原因。
答案落在父母身上。
姑媽是上一代家庭中的犧牲品。
姑媽成年後,本想在俄羅斯闖出一片天地。
奶奶的一句話,姑媽只能放棄事業,留在老家賺錢供弟弟讀書。
姑媽放棄自我一生為家庭付出和犧牲,這是現實中多少“姐姐”們的縮影。
沒有自我,活得憋屈。
難道她們就不想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沒辦法,親情在這裡成了最大的絆腳石。
姑媽就是我們身邊常見的普通家庭主婦,也許她們日常喜歡貪小便宜,嘴上不饒人。
她理解安然那份年輕的倔強,可自己卻還要勸她去擔起那份沉重的責任。
這種心情互相矛盾又無法協調。
最懂安然的反而是看上去最不靠譜的舅舅。
終日不務正業,瀟灑不羈。
其實是個“女兒奴”。
年少輕狂,高估了愛情,低估了婚姻,妻子帶著女兒離開。
表面有多不正經,內裡就有多深情。
為見女兒一面,他死皮賴臉地接近她。
女兒結婚,一向吝嗇的他包上了一個沉甸甸的紅包。
《我的姐姐》不僅是姐姐們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中國式家庭的故事。
什麼是中國式家庭?
我的理解是:
擰巴。
你明明心裡是這麼想的,但你表現出來卻是另外一個樣子。
含蓄,欲言又止。
我們總是認為有些事我們心裡已經做了,對方能感受得到。
中國式家庭那份愛很濃厚。
儘管說出來的話不好聽,但是你能感覺得到那是愛。
關係越親密,糾紛反而會越多。
親情,是我們永遠都改變不了,它從你出生那一刻就存在,無論好壞,它都會伴隨著你的一生。
安然雖然前面很討厭弟弟,但在某一刻,她還是能感受到眼前的這個小朋友是自己弟弟。
這份感情不會變,它只是被埋得更深。
又或者是太久沒有被開啟。
中國式家庭就是這樣,建立在血緣之上,偶爾撕扯但又難以割裂。
我們也許有過爭執或對立,但始終無法割裂親情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