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槍、搶劫、殺警察,可是我知道自己是個好大哥。”用這句話總結古天樂在《犯罪現場》裡的表現,真的是太貼切了。
這是勞模影帝古天樂,在2019年連續主演的第6部電影。不僅如此,今年已經上映的幾部電影還都是續集,分別是《追龍2》《掃毒2:天地對決》《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古天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還可以拍很多電影,捐助更多希望小學!
而今年的這部《犯罪現場》,除了懸疑的犯罪劇情之外,更有相隔18年再度合拍的女演員宣萱加盟,足以帶動一批《尋秦記》老觀眾的熱情。10月12日上映,開畫7.0的豆瓣評分是一個不錯的開始,而人物、劇情等方面可圈可點,似乎向觀眾宣告:港片近幾年的頹勢,要開始扭轉了。
人物群像的塑造電影的終極海報似乎已經將咖位和角色的重要性暴露出來。
1、男主角汪新元(古天樂飾演)是一個犯罪團伙的帶頭大哥。
作為老大哥,本打算帶領小弟們幹完最後一票大生意就退出江湖安度晚年,誰知道團伙裡竟然混進了警方臥底。殺人和意外傷亡,都讓汪新元寢食難安。
單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汪新元這個角色並不是純粹的惡人,他做的事情雖然不是好事,但是都有明確的目的:搶劫金店,是為了讓小弟們過上安定的生活,比如團隊裡有個小弟即將做爸爸了,總得有錢養孩子吧?在小弟莫名被殺後,作為通緝犯哪怕冒著被警察抓住的風險,也想獨自找出真凶。
本角色還被導演安排了幻覺的情節——視野裡出現的螞蟻,不僅能反映角色內心的衝突,還象徵著叢生的罪念和內疚。汪新元這個角色的內心矛盾,除了通過尋找凶手的過程來進行發洩,還表現在對女房東的情愫——他最終身死,卻捐獻出了眼角膜,讓女房東重見光明。這樣,身為男主角僅剩的善念,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昇華。
2、男二號則是窩囊的小警察。
平時被同事稱為垃圾,就連街頭混混都來欺負。這麼窩囊的一個人,竟然對流浪貓身懷愛心,甚至不惜借高利貸來餵養流浪貓。這樣一個犯罪片中的重要角色,雖然活得窩囊,卻能憑藉餵養流浪貓帶來的好人品,一路連蒙帶猜發現真凶並將其繩之於法,也算是好人有好報了。
作為警察角色,勢必要扮演正義的一方來實現“邪不壓正”的理念。但張繼聰飾演的警察並沒有展現出特別專業的素質。破案的精神雖然很執著,在推理能力等方面卻略遜一籌。不僅是由於本身角色混吃等死的普通人設定問題,主要還是因為導演中意的男主角還是一個劫匪——個人光環掩蓋了其他角色的發揮。
3、與窩囊警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姜皓文飾演的葉sir。
姜皓文的形象近幾年愈發剛猛冷峻,在本片中延續了不少以前角色的性格:火爆與陰險並存。
如果說他是反派角色,那自然可以列舉諸多證據:煽動受害者借刀殺人、參與珠寶分贓;但作為警察,本身應該是正義執行官的角色,卻又展現出複雜的人性:報仇是為了安慰部下在天之靈,分贓是為了替部下拿到足夠的撫卹金。這樣的角色,值得觀眾思考。
4、其他角色。
被煽動的真凶們,本身其實都是受害者。其中賣肉佬是因為母親在意外中被驚嚇致死,保安則是因為店員女朋友在意外中殘廢。本來只是普通人,在意外之後心中的罪念被激發,也變成了凶手。當然,這群凶手並不能因為自己是受害者就免罪,畢竟他們也參與了別的犯罪。
由宣萱飾演的女房東,平時沒事收租、照看老人,看似遊離於整個劇情之外,其實隱藏了劫匪汪新元的寄託和嚮往——安定閒適的生活,其樂融融的人際關係。相比於各位受害者,這才是一個正常的普通人。
影片探討的問題在影片眾多角色經歷中,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普通人面對意外會何去何從?
這裡所說的意外,並不單指劇情中的犯罪事件,還可能是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小警察面對的高利貸、女房東的弱視最終變成了失明等。作為一個普通人,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問題,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電影海報裡突出的四個字“罪念叢生”,揭示了普通人走向歧路的原因:意外問題帶來的罪念。不論是為親人復仇,還是為珠寶分贓,都是人性的陰暗面。但電影的部分人物並沒有破罐子破摔,實現了自我的堅持和超越,這其中的典型自然是小警察和女房東,甚至還可以把失眠的帶頭大哥汪新元算上。
在導演的安排裡,角色們並不是非黑即白,幾個人物都有複雜多面的人性,哪怕是女房東,也會在收租的時候向汪新元多要幾十塊買菜錢,但這不能說她就是個壞人——普通人並不是京劇臉譜,正是因為一些小缺點,才是一個真實的人。彪悍如劫匪元哥,也會視部下如兄弟。
片名《犯罪現場》,更是結合了一句臺詞直接表達主題: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是一個犯罪現場。
除了善惡之辨,以暴制暴似乎也是導演討論的一個點,警察葉sir固然心機深沉,煽動受害者復仇,但是復仇的物件還是一夥歹徒。如同法律在量刑時會考慮的方面,同一個結果如果由不同的途徑達成,量刑也會有所區別。以暴制暴雖然也能達到看似正義的效果,但終究只是藉著正義的名義出現的陰暗面罷了。
其他優點和不足影片開頭給觀眾吊足了胃口:一夥大案劫匪四散奔逃,其中一個劫匪在不久之後被人發現死在自己家裡。而犯罪現場只有一個活物——一隻會說“傻瓜”的鸚鵡。
這隻鸚鵡在預告片中並不是重點,但在正片的開頭成為了關鍵線索。導演的安排足夠巧妙,從一隻動物的視角另闢蹊徑,引發尋找真凶的懸念。可惜的是,片子有些高開低走,開頭如此重要的線索並沒有持續地穿針引線,只在最後迅速完成任務,過於直白地揭示了真相。
在剪輯方面,多處鏡頭也能看出導演的用心。影片中出現的蜘蛛和螞蟻,似乎暗示汪新元為首的犯罪團伙,而屢屢出現的螞蟻幻覺,除了部下的死亡也可以理解為汪新元的負罪感。
片子最後的大雨,是世界觀的破而後立,汪新元雖然孤獨地死去,但罪念叢生的蜘蛛網也煙消雲散。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鏡頭是女房東宣萱與一群老人慶生,一派祥和氣息。
在女房東被汪新元的眼角膜拯救,重見光明之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香港的標誌性景觀維多利亞港。這是萬千普通人組成的香港的代表。如此美麗的香港,也讓人不禁暢想,香港電影能否恢復往昔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