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從表面上來看,一部電影和另一部電影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內容與思想。然而,出自同一位導演的作品,其核心理念卻是可以值得研究的。
李安新作《雙子殺手》將從10月18日起在各大影院上映。我們就此機會探討一下李安導演作品中的矛盾衝突與中庸平和。而從預告來看,這部《雙子殺手》或將延續李安的一貫風格。
在李安以往的電影作品中,其矛盾衝突往往體現在兩方面:自我的內部矛盾與個人與環境的對立。而在解決這種矛盾的時候,李安總是有著自己的獨到的“中庸平衡”之道。
內在:自我的內部矛盾一方面,李安電影代表作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特點:幾乎所有他的作品中,都在構建一個自我矛盾的狀態。簡單來說,作品中人物被壓抑的內心的和實際的表現之間,呈現一組鮮明的二元對立矛盾,是為人物自我的內部矛盾。
《推手》(1991年)中,老朱的兒子便是這種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他將父親老朱從北京接到美國,是為盡孝之心。而另一方面在面對父親無法適應美國生活之後,與自己媳婦產生諸多衝突之時,他內心也有著無法壓抑地想要擺脫,追求原有獨立生活的願望。
《推手》
《喜宴》(1993年)中,兒子偉同的性取向是被壓抑的無法實現的需求,而面對著父母的不滿,他不得不選擇用假結婚的方式來逃避這種取向上與自己內心的矛盾衝突。
《喜宴》海報
《飲食男女》(1994年)中,這種二元的對立矛盾幾乎可以在每一個人物身上見到:口口聲聲說要為家庭負責的大姐卻意外地選擇了以閃婚的方式逃離,最乖巧的小女兒卻發生了未婚先孕的事情,最想逃離的最後卻都留下了……
《飲食男女》海報
還有如,《理智與情感》(1995年)中,家境的頹廢與感情拓展需求的矛盾;《臥虎藏龍》(2000年)中,李慕白放下殺父之仇退隱江湖,卻又因為玉嬌龍而不得不重返江湖;《斷背山》(2005年)中個人性取向的糾結掙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年)中,自我獸性與神性的對立……
《臥虎藏龍》李慕白(周潤發 飾)
而此次李安的《雙子殺手》(2019年),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講述了正準備退休的美國情報局特工Henry突然遭到一名神祕殺手的追殺,而在激烈的較量中,Henry意外發現這名殺手竟然就是20多年前的自己,一場“我”與“我”的較量就此展開,背後的真相也逐漸浮出水面……
不難看出,《雙子殺手》中,依然有著自我內部矛盾的衝突,而且在表現形式上更加地明顯而誇張,直接製造出了另一個“我”的出現。
而這種自我的內部矛盾,是成就李安電影的關鍵所在,也是李安電影具有更多東方元素的原因所在。對於“君臣父子”的東方觀眾而言,這種人物內心得而不到,並且為其它因素所壓抑的展現,其戲劇特性是尤為熟悉的。特別是對於中國觀眾而言,這種矛盾的二元對立本身就是具有代表特色和共鳴性的。長久的倫理綱常使得中國人似乎總是更注重集體,而忽視個體內在的性格。貫穿電影劇情的個體壓抑與而後的對立,帶來了更多東方元素展現的機會。
《臥虎藏龍》玉嬌龍(章子怡 飾)
外向:個人與環境的對立另一方面,不僅有人物內部的自我矛盾,李安的電影中還時常出現個人與大的環境的對立。
《推手》中老朱與美國思維與生活方式的格格不入;《喜宴》中偉同的性取向與中國傳統觀念的對立;《飲食男女》中老朱與整個文化倫理的抗衡;《理智與情感》中,瑪麗為情而愛與大環境下為錢而活的對峙;《臥虎藏龍》中玉嬌龍對自由的渴望與環境束縛的掙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人的本能和社會倫理的對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李安作品中這種個人與環境的對立中,事實上,暗含著一種具有隱含意義的個人主義的觀點。也就是說,這種對立矛盾事實上是李安試圖強調了個人重要性的主旨。
《理智與情感》 凱特·溫斯萊特
這種個人與環境的抗衡本來就不是公平的,兩者之強弱高下立見,對比之下無非是為了強調突出弱者這一面,即個人。而這也是李安的電影為何能夠得到西方觀眾認同的重要原因。而此次《雙子殺手》中的,面對著險象環生的外部環境,依然找尋“自我”的Henry(威爾·史密斯 飾)依然尊崇著此種矛盾。
李氏電影的中庸平衡(解決矛盾衝突的辦法)有趣的是,李安常常在電影中展現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卻似乎從來不去直接解答這種問題,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去協調、去中庸平衡。
換而言之,李安的電影中對於這種矛盾的展現,其結果往往不是去打破和重建,而是進行一種一種帶有建立在妥協基礎之上的再平衡。這種平衡並不直面之前的矛盾,卻是和之前矛盾緊密相關的另一種平衡方式。
具體來講,比如在《推手》中,老朱和兒子一家最終達成的這種新平衡就是老朱由兒子付錢而搬出去住,西洋媳婦和兒子每週固定來探望。但這本身,並不是直接平衡老朱和媳婦之間、和西方社會格格不入的辦法。
《推手》老朱獨自吃中餐
《喜宴》中,父母最終接受了兒子是同性戀的這件事實,於是兒子和賽門、薇薇共同撫養了一個孩子。這種平衡下,使得既滿足了父母傳宗接代的想法,同時又滿足了兒子同性戀的事實。但這個平衡不過是多方退讓的結果。
《喜宴》中的平衡
《理智與情感》中,最後看似圓滿的結果,但其實並不是霍華德的主動尋求,而是因為婚約的被打破以及繼承權的被迫剝奪;《臥虎藏龍》中,李慕白對俞秀蓮的告白來自於身中毒針之後的奄奄一息之時;《斷背山》中,恩尼斯展示愛情的方式是通過襯衫套襯衫,依然是一種逃避與隱匿;《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獸性與神性的對抗,最後迴歸到了人性的平衡。
《斷背山》海報
李安電影作品中這種“妥協下的新平衡”,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和中國文化傳統中“中庸”狀態十分相似,也是李安這麼多年來一直在電影作品中所思考的內容。
《禮記•中庸》所言: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始終在追求的不過一“和”字,所謂“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便是此意。而這裡的“和”,往往就是一種“妥協下的新平衡”。
李安的電影中對於這種“和”的探尋與思考,就體現在對於矛盾新平衡的建立上。當然,很多情況下,這種“和”是可以隱蔽了的,需要觀眾的自我尋找和發現。
相信在這次李安帶來的新作《雙子殺手》中,依然會有著最後“新平衡”的出現。
期待新作的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