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清明期間,上映了一部電影,在火爆全網的同時,也引發很多爭議。

劇中,涉及眾多原生家庭問題:重男輕女、二胎、伏弟狂、親情。

姐姐安然在不同成長時期,不斷的被灌輸“長姐如母”的思想。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卻選擇了一條“大逆不道”的路。

姐姐安然切斷親情綁架、狠心放下母性屬性。

她做了一個不肯為血緣,犧牲自我的女性。

安然對弟弟說出:我的生命不只有你一個人,我不能再為你犧牲更多了。

看似不孝、不義、不從,卻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電影看起來很撕裂,但現實結局比這個更令人震撼。

《我的姐姐》原型,來自2013年某論壇的真實故事。

一個獨生女孩,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從小在爺爺家長大。

父母經歷出軌、小三風波後。

不顧女孩的反對,毅然決然的生下兒子。

沒想到,女孩和家庭一刀兩斷。

更意外的是,父母出車禍離世。

弟弟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誰要不願意接手。

長姐,沒有選擇當母親,而是將弟弟送到了另一個家庭。

弟弟出生後,必然要姐姐幫忙帶孩子。

還要照顧產後的媽媽。

這種情況百弊一利,這個利就是滿足了父母對香火的執念。

弟弟小的時候要姐姐帶,父母要養老的時候,弟弟還沒獨立,幫不上忙。

家裡的房子還是弟弟的。

對於姐姐呢?未婚當媽,養老獨扛。

自己孩子也不會比弟弟小几年?不指望孩子,難道會指望弟弟?

01

雖然劇中講的是姐姐,但最合適的觀眾是弟弟和父母。

在東亞的圈中,只要家裡是姐弟,弟弟多少都在掠奪姐姐資源的基礎上成長。

享受優待後,也不一定能心懷感激。

電影播出後,有人就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家裡三個孩子,三個熟雞蛋。

每次都是弟弟兩個,姐姐和妹妹分一個。

姐妹覺得委屈,但弟弟更委屈:鄰居的兒子可以吃四個雞蛋,城裡的孩子雞蛋都吃膩了。

而自己只能吃兩個。

在傳統中,“姐姐”簡直就是一道延續幾代人的傷疤。

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姐姐十幾歲就輟學打工,賺的錢供兩個弟弟讀書。

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金智英的母親放棄自己的夢想,為了多掙點錢。

在紡織廠上班,供養自己的兄弟。

這樣的悲劇同樣延續到下一代,

金智英和弟弟相處中,最好的東西是永遠屬於弟弟。

就連早餐的口味都要遷就他。

《都挺好》中,雖然蘇明玉是妹妹,但依舊被哥哥蘇明成“剝削”。

很難想象,如果她是最大的姐姐,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只是這些被“剝削”的姐姐,在父母眼中是外人。

在婆家,還被安上一個侮辱性的外號:“扶弟魔”

1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張子楓同樣飾演姐姐:小方登。

災難的石板突然降臨:一頭是女兒,一頭是兒子。

救了其中一個,就意味著另一個可能會犧牲?

面對進退兩難的地步,母親還是選擇了兒子。

如果重新來一次,她會做出不同的答案嗎?

生而為男,都欠姐姐一句抱歉。

02

“長姐如母”,這句話在影片中重複了無數次。

但這“母”,絕非容易的角色,一旦你接受了。

就意味著無止境的付出,面臨的就是姑媽一樣的命運。

姑媽曾經也是一位姐姐。

年輕時,在一個破舊的樓頂,拿著俄羅斯的套娃,喃喃地念著俄文。

她聰明又刻苦,被俄文的專業錄取。

如果正常上學畢業,衣食無憂。

但姑媽將這個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

因為安然的奶奶說:“當然要先緊著弟弟。”

姑姑去俄羅斯做生意,孃家一聲召喚,讓幫弟弟帶孩子,姑姑就要跑回來。

因為安然的奶奶說:“你不照顧弟弟,誰照顧。”

最後姑媽的命運,由滿口俄文的文藝女性,變為現在一個庸庸碌碌的雜貨店的老闆娘,照顧著癱瘓的老伴。

還時常操持著家長裡短。

從小就被灌輸“長姐如母”的思想,姑姑認為:姐姐照顧弟弟責無旁貸

安然是由姑姑帶大的,所以理所應當地認為:姐姐應該把房子讓出來

因為弟弟是要自立門戶的。

姑姑由群體意識的受害者,變成群體意識的維護者。

環境束縛了你,你恨透了它,卻最後不得不依靠它。

無力的,任由命運的擺佈。

慘淡的宿命,冷冷的、又清晰地展現在安然面前。

如果她不將弟弟送走,姑媽的現在就是她的將來。

顯然,安然不想重蹈覆轍。

姐姐安然不是為了前途,她是為了求生。

弟弟也是為了求生。

兩個要求生的人,都有什麼錯。

如果姐姐養弟弟,相當於剛畢業就成為“單親媽媽”。

養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多少,她能負擔得起嗎?

所以,安然說:“我要養他,我這輩子就完了。”

那麼,錯在哪裡呢?

如果在姐姐小時候,就得到了滿滿的愛,她會不要這個弟弟麼?

姐姐缺失愛,被迫獨立,自己獨當一面的時候。

家人,這個詞,算什麼?

03

父母為了要二胎,逼姐姐裝瘸子,坐輪椅,以獲得殘疾證明

結果計生人員上門檢查那天,姐姐穿了條裙子。

暴露了能蹦能跳的事實,父親很生氣,對姐姐一頓暴打。

高考時,姐姐志願上填寫的是北京一所醫學院的臨床專業。

父母為了“小心思”,私自將女兒的志願,改成了四川省內的護理專業。

父母覺得女孩子沒必要讀那麼多書。

留在身邊方便照顧孃家。

早點工作掙錢,早點補貼家用,嫁人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

弟弟出生前,安然隱約的感覺哪裡不對。

弟弟出生後,一切都明白了。

小時候,父親會打自己,但從不打弟弟。

牆上掛滿弟弟的獎狀,唯獨沒有自己的。

全家福中,只有父母和兒子,沒有自己。

父母手機裡,也只存放著弟弟的照片。

安然發現,她和弟弟在家庭中的待遇,截然不同。

弟弟一出生就宛如“王位繼承人”,得到最炙熱的愛。

弟弟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烘托下,也自帶一種優越感。

童年時就說過:家裡的東西都是我的。

完全沒有把姐姐放在眼裡。

父母出車禍後,姐姐去現場指認父母。

但警察卻說,現場只有死者和一個小男孩的合照,所以要核實她的身份。

種種細節表明,父母和女兒沒有多少感情,他們把全部心血撲在兒子身上。

安然一度夢到:年幼時,父母試圖將她遺棄;在游泳中,差點溺水。

父母的行為本身就是冷漠自私。

冷漠自私的父母,卻企圖下一代是大公無私的,這本身就很荒唐。

姐姐甚至希望那個不成器的舅舅,能是她的爸爸就好了。

只因為舅舅愛著她的女兒。

這一幕,很溫情,也很心酸。

為了減少父母對自己的干擾。

大學期間,安然的學費、生活費都是自己打工掙的。

畢業後,她按照父母的計劃,在離家不遠處上班。

優秀的姐姐,做護士就能判斷出醫生劑量使用錯誤。

不過,依舊被其他的醫生嘲諷,再厲害也只是一個護士。

直到一天,在醫院,她親眼見到拼死要生男孩的家庭,

這勾起父母對弟弟的執念,內心再也無法平靜。

姐姐再次堅定了自己的想法,賣掉房子,去北京,把弟弟送給條件好的家庭。

面對弟弟的疑惑。

她直截了當地回答:“我也會有我的生活,我將來要結婚生子,我負擔不了你。”

04

不過,電影最終還是趨向和解。

弟弟為她衝紅糖水;弟弟爬窗戶見她;弟弟給她盛便當;

姐姐想給他找一個領養家庭,弟弟唸了一首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姐姐是心軟的人。

尤其是這種長期缺乏愛的人,普通人需要10塊糖才能滿足,她只需要一小口就滿足了。

最後,以姐姐和弟弟一起踢球而結束,留下開放式的結局。

像導演說的:即便安然最後決定撫養弟弟,也不是因為“長姐如母”的古訓。

“安然是一個強者,她不會像姑媽那樣走老路。

因為新的和舊的,已經不再在一個套子裡了。”

但可以預見,未來的安然,將會非常困難。

安然可能不會將這種思想傳遞給下一代,但世界不是童話世界,安然以後的路會更加坎坷。

同樣也印證了那句老話:

血緣親情就是斬不斷的,打斷骨頭還連著筋。

但是,這樣的結局,會讓重男輕女的思想會得到改善嗎?

會嗎?

或許只會加重“姐姐,就該為弟弟犧牲”的傳統觀念。

姐姐就是不該這麼自私,不要只想著自己。

你看電影的結局,不就是這樣嗎?雖然過程曲折了點。

電影《芳華》中有這麼一句話:

“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

始終不被善待的姐姐,最終還是善良的對待弟弟。

這會不會成為一種短迴圈?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張予馨看秀生圖曝光,五官無可挑剔,不愧是“生圖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