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謊和微反應分析已經是現代刑偵的常規手段,但由於並不能提供直接的證據,所以尚不可直接定罪。由於這類技術有一定的神秘感,所以近幾年很多刑偵題材影視劇都愛把其作為一種元素融進來。於是我們看到很多神乎其神的“讀心神探”在銀幕和熒屏上宛如開掛一般,隨便觀察幾個微表情,問幾個誘導性的問題就得出了案件的真相。其實,微反應分析技術並不是外掛,並沒有那麼無往不利。在實際應用中,微反應分析也會遇到棘手的案例。4月16日全國上映的《獵心之血親》裡對微反應技術的表現,顯然是迄今為止最貼近真實噠。
《獵心之血親》是“獵心繫列”的第一部。該系列由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聯合空谷幽水影業有限公司、水發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系列三部電影均以青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心理測試專業負責人、全國刑事技術特長專家林燕為原型,取材於真實案件,並得到了青島市公安局的全程支援。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創作背景,所以編劇想瞎編、導演想瞎拍、演員想瞎演都完全沒有機會哦。
具體來看作為系列首部曲的《血親》。作為系列男女主人公的首次登場,兩人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性格特徵的機會。陳龍飾演的刑偵大隊隊長高翔先亮相,一副凌厲做派,無論是抓人還是審人都帶有相當強烈的侵略性。可以說,80%的小偷小摸都受不住他的這種攻勢,抵抗不了幾分鐘就得坦白從寬。柯藍飾演的女刑警穆清後亮相,展現出的是與高翔截然不同的冷靜。穆清的專業能力便是本系列的核心——微反應分析。這讓她有能力彌補從高翔那裡“逃掉”的20%。
本片的嫌疑人葛帆中正是20%,甚至是2%中的一員。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情況極其特殊,要不是有公安系統海量案例提供素材,囤兒根本想象不到還有這樣棘手的案件存在。案件的起始點是葛帆中的孕妻意外失足墜海溺亡。作為妻子死亡時身邊唯一的人,葛帆中自然而然成為了第一嫌疑人。高翔一上來就是一頓猛如虎的常規操作,卻統統吃了閉門羹。現場也好,死者身上也好,都沒有找到能夠直接指正出兇手的實體證據。葛帆中在審訊中表現出的對妻子的深愛,也洗脫著他的嫌疑。
和一般的懸疑片要不停地猜誰是兇手不同,《獵心之血親》其實對兇手的嫌疑範圍收得非常窄,通篇顯露出作案嫌疑的角色也就那麼兩三個。案件的性質也是在自殺和他殺間搖擺。影片真正的謎團,是兇手為什麼要殺葛帆中的妻子。穆清透過她的微反應分析,尋覓的是幾個嫌疑人與被害者之間,是否存在著其並未透露的深層情感糾紛,從而抓住嫌疑人的作案動機。
這時我們看到,微反應分析還真不是外掛。微反應分析最擅長對付的,是那種一開始就有所隱瞞有所表演的罪犯。由於這些罪犯對自己的犯罪認知很清楚,就是單純想掩蓋和隱藏,所以微反應和測謊儀之類的技術可以直抵真相。這個案子裡的幾個嫌疑人之所以讓穆清的微反應分析遇到了一定的阻礙,是因為他們並非是有意隱瞞有意表演的罪犯。尤其是這個葛帆中,心理狀態甚至算不上健康。他對妻子的情感認知,是有偏差的。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你用測謊儀測一個精神病,得出的結果還能可靠嗎?比方說,有個沒學過地理常識的人錯誤卻堅定地認為地球是平的,那你用測謊儀問他地球是不是圓的,他即便回答不是圓的,也得不出撒謊的結論。葛帆中就是這麼個例子,他對妻子的情感認知並不準確,所以穆清對他的首輪微反應分析,也是不準確的。這才是真實案件裡才會遇到的棘手問題嘛。微反應並沒有讓穆清開掛,反而讓她墜入了更深的迷霧之中。她不僅要從轉瞬即逝的微反應中分析出葛帆中那一刻的潛意識,還要準確地分辨出這層潛意識是不是他的自我催眠、自我矇蔽、自我安慰。
於是我們看出穆清這個真實的“讀心神探”並不能單打獨鬥,她還得和高翔這樣傳統的刑偵老炮聯手行動,才能透過心理和現實兩個渠道,揭開嫌疑人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惡之因。他們最終抵達的真相,是突破了層層心理防線後才抵達的終極真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