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和大家聊了聊姜德明先生編著的《北京乎》,北京這個地標在作家的筆下迸發出了各種奇異的色彩,每個人對於北京都有獨屬於他自己的詮釋。
這周要和大家聊的是一部電影:由一位外國導演詮釋的中國,以及故宮。
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故事片,影片一共使用了1萬9千名臨時演員。
最後這部影片獲得了1987年第6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最佳服裝獎、最佳作曲獎、最佳音響效果獎……可以說奧斯卡電影史上非常成功的電影之一。
電影的主線講述了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從他兩歲被接到故宮登基開始。
從登基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他註定在時代的狂潮中翻滾,終其一生都無法左右自己的人生。
溥儀被帶進宮被慈禧接見時,正是慈禧的彌留之際,大殿裡站滿了妃嬪,分不清是人還是雕塑,故宮就是以一種這樣死氣沉沉的面貌展示在我們面前。
小小的溥儀被留在了宮裡,成了皇上,接受幾萬人的朝拜,但真正陪著他的只有他的奶媽。
後來他的弟弟溥傑被接進宮和他一起讀書寫字,讓溥儀的生活多了一些明亮的色彩。
某一天溥儀從溥傑的口中得知了自己已經不是皇帝了的訊息,而溥儀的奶媽也被接走了,離開了皇宮。
溥儀拼命地去追趕送走奶媽的轎子,但是他的面前只剩下無盡的城牆,哪有什麼人影。
紫禁城就是困住溥儀的牢籠。
“所有的離開你都趕不上,所有的門你都打不開,所有的人都是撒謊者。”
在溥儀十六歲的時候,外面雖然已經是中華民國,但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溥儀和外面的世界只有一牆之隔。
他的老師送給了他一輛單車,溥儀騎著這輛單車在宮裡自由地遊蕩,等他騎到宮門口的時候,門卻突然被關上了。所有的人跪在他的面前,就是沒有人給他開門。
溥儀大概是當時中國唯一不能走出家門的孩子,他是老師也說:“皇上是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繼續在宮裡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他16歲的時候,作為皇帝的他便要娶親了。溥儀看上了文秀,但是因為文秀的出身不是那麼好,最後溥儀被迫娶了出身更好的婉容。婉容成可皇后,文秀成了溥儀的妃子。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18歲的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這是他第一次踏出這扇門,但是沒有想到是用這樣的方式。
溥儀帶走了故宮最值錢的東西,去天津過了一段時間花花公子的生活。他身邊的人也開始用各種方式離開他。
先是文秀,她走的時候告訴溥儀,有人炸掉了慈禧的墓,現在這是世界和從前不一樣了,她要去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再是自己的老師莊士敦,最後是婉容。
日本侵略了東北三省,成立滿洲國,邀請溥儀去做滿洲國的皇帝。溥儀和民國政權的關係並不友好,同時他也渴望想要有所作為,於是他便不顧自己周圍的勸說答應了。
但是溥儀只不過是滿洲國的一個傀儡,沒有任何的實權。等他去了一趟日本回來之後,他發現他的貼身保鏢都被繳去了武器,他在會議上說滿洲國應該要獨立的時候,所有的人默不作聲離開了會場。
婉容也和司機好了,並且懷了日本人的孩子。孩子出生後便被殺死了,婉容也被送走了。
溥儀去去追,就像多年那個小小的自己去追自己的奶媽一樣,但是他依舊追不上,等待他的只有一扇已經關上的門。
溥儀的一生充滿了太多的無奈,導演對於溥儀這個人物傾注了許多的同情,我們也能夠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找到某種共情。
對於離別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夠左右,對於那些即將關上的門,我們又有幾個人有能耐闖出去。
影片的最後,69歲的溥儀去了一趟故宮,不過買了門票,他又來到太和殿,自己曾經登基的寶座面前,不過那個寶座已經被圍住了,溥儀跨過去,卻被故宮門衛的兒子攔住了。
溥儀告訴小男孩,自己曾經是這裡的皇帝,小男孩讓溥儀證明。溥儀跑去自己曾經的座位那掏出了一個小木盒。
小男孩開啟小木盒,裡面鑽出了一隻蛐蛐,等小男孩再回頭髮現溥儀已經消失不見了。
縱使人生中有再多的無奈,我們最終也只有選擇與之和解。